簸箕掌村
簸箕掌村位于曲阜市吴村镇北,距市中心约40里路。村子三面环山,为游览九仙山的必经之路。现在为民俗村,有农家乐,自采果园。清雍正年间,张、段、李、颜、孔等姓贫民来此垦荒种地,居此立村。因置于三面环山状似簸箕,故名。《续修曲阜县志》载:“峪口乡、簸箕掌”。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垦荒的小居落聚集在一起,成为现在的簸箕掌村。村目前有四个大队,分南北两个新村。村总面积1530亩,山林面积500亩,耕地面积700亩,村庄占地面积330亩。地多梯田,依地形而开辟田地。村北有群山,山北有山,山廊之间有几个小村。村西山为陵园,山西省有村名为乒乓村,以铁凿石之声为名,现更名为平安寨,该村距九仙山最近。南有东岭村,东越陇有石泉庄村和韦庄村,东北隔山有大西庄村,北隔山有丁庄、郁庄村,颜家岭。西北隔山有红山子,王林村(现更名为会泉峪)。簸箕掌村及其周边地区多有古迹传说。
正文
簸箕掌村,居圣城北四十里,以地形为名,立村逾百年,今为民俗村。是村也,三面环山,唯南面无山,而有一塘,为风水宝地。西北之山最高,次之北山,再次之西山,又次之东北之山,东山最卑。山北有山,有数村散列于山廊。
是村也,分南北两村,其间有大壑,夏秋多水。村西北隅有大杨山,大杨山西依九仙山。九仙山,古名为山,乡人常作九山。是山也,传为九仙女所遗之配饰所化。是山为众山所拱,有北斗帝王之相。山阴临绝壁,乡人谓之大陡崖,亦有二陡崖。崖上有草,其名为珍珍,其花黄而可食,其味鲜如肉。崖下有灌木,其实涩而酸,乡人称吃李子。伏雨之后,迷雾缭绕,幼时常随人采之。今已难觅其踪矣。山阴多松,山阳县多橡、槐。九山有清时古迹。有碑刻,历劫已毁,今为泥粘者,上有楷书,其迹犹可辨。
九山及大杨山南有东岭山,有抗日遗迹。东岭山西多墓,乡人称之为林。山西省多穴,或叠洞如楼,或星布于林下。洞有深浅大小,或有水,或已涸。山阳有烈士纪念祠,上有纪念碑,高逾三十米,下有展厅与慢城车场。山下有丘,今有陵园,名为九仙山百陵园。是丘也,乡人称土山子,原有梯田,多有枣、梨、柿、柤,年前有溪,多有鸟、兔、獾,今已绝迹矣。唯有池蓄水于东,多漏水,雨多则见水,旱则涸,不足以养鱼。塘东有民居,今多迁于两新村。临大道有养老院,未竣工。养老院北为村委会,有广场,乡人夜舞焉。北临大石,状若香炉,乡人称香炉子。有石门对峙其巅,乡人覆以草木,乘凉其间,凉风习习,品茗而神游,怡然若仙人。有天然滑梯,幼时常嬉焉。其南有泉,水甘,闻名遐迩,乡人喜汲水焉,以泉茶。
是村也,北枕无名山,山有异石,有双巨石对峙其巅,石间有树,名门闩石,传为仙界之门。又有鸭子石,牧者避雨焉。山下有池蓄水。东北之山原为采石场,现存石塘,塘内有日月潭,避雨之石屋,有铜模以现匠人采石之状。山顶有奇石,传为灵猴所化。是猴也,因喜食奇异果而名为奇异。奇异因偷窥九仙女沐浴,而变作石猴,石猴今犹西拜九仙山。山麓今有论语碑苑。其东经年采石,今已空矣。山之东北有庄园,以绿色养生为名。山后有狐涧、石佛山。东山者,实为陇也。山南有泽,乡人多引水灌地。丙申(2016)年,乡人掘塘土架桥。是桥也,如白练凌波,钩连两村,为村一亮景。塘南有大壑,乡人谓之鱼家沟。是壑也,多鱼虾。有渊焉,为村至卑处。是渊也,大旱不涸。尚忆壬午(2002)年,终岁未雨,是渊水亦降,其深犹十米许。
崇山之麓有大道,其名为仙石大道。是道也,东极梨园,通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极葫芦套,其东有大湖,是为梁三十。其北有龙尾庄,有天池,九女堂,凤凰城。龙尾庄东有红山子,红山子北有王林,有安丘王陵,芦斗寺。
村有大井凡三,北村两井,村间亦有一井。村间之井多秽物,今已废,唯以北村之井为饮。南村有水楼,高十余米,建于文革,今已废,遗为村标。丁丑(1997)年通柏油路,及今已历两修,现为水泥路。今有李、张、段、颜、孔、魏、田,王诸姓氏,皆迁于异乡,李姓一支迁于李家洼,清末天祖垦荒于九山之阳,土山之西,后迁于土山东,归于簸箕掌。
乡人皆拜九山老母。九山老母,乡人谓之九山老奶奶,传为泰山碧霞元君之妹,或谓之碧霞元君也。正月初一,乡人喜上早香,鸣首竹,以图大吉。阴历三月初三有庙会,历旬余,时商贾云集,摩肩接踵,蜩沸羹,乡人亦货饮食土产。有棚戏于麓,观者如潮。丁丑(1997年)年大兴土木,环山之乡人皆为征,壮者负石木,妇孺皆负沙背水,卒有今日之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