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营
白营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中原地区。这里拥有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的木质水井,为研究中国水井的起源和构筑技术提供了宝贵资料。
发掘地址
白营遗址,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白营村附近。面积 3万多平方米。1976~1978年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3次进行发掘。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早期为公元前2590年,晚期为前2200~前2100年。这里的63座房基、叠压多层木构架的深水井和白灰窖等,都是新的重要发现。
遗址特点
早期有半地穴式房基9座,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的涂白灰面。发现一眼圆角方形的水井,口大底小,深11米,贴靠井壁用木棍凿榫交叉扣合成井字形木架作为支护,上下依次堆垒46层。它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的水井,为研究中国水井的起源和构筑技术提供了宝贵资料。中期房基8座,均为圆形,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两种。晚期房基46座,成片密布,纵横排列有序,表现出有一定规律的村落布局(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房子均为单间地面建筑,除一座为长方形外,都是圆形,直径3~5米,门朝南的居多。居住面普遍为白灰面,有的则是烧土面或硬土面,中部都有一个圆形灶面。墙壁为木骨抹草拌泥或直接用草拌泥垒成,个别的墙根处也涂有白灰。特别是有一座圆房用较大的土坯砌墙,是中国早期的土坯房屋。还发现一座用白灰抹壁的小型白灰窖。出土遗物中,石铲、骨铲、石镰、带齿蚌镰、长方形穿孔石刀、穿孔蚌刀等农具,种类、数量较多。长条形并有把手的石抹子,是涂抹、打磨白灰居住面和墙壁用的建筑工具。还发现猪、狗、猫、牛、山羊和鸡等家养动物骨骼。早、晚期陶器有明显变化,早期的带鬲,中期的扁腹斝,晚期的罐形扁足鼎、鬼脸式足鼎、带流、罐形等三足器,都是代表性的炊器。晚期的一件高圈足盘上,刻有两个圆脸伸臂露乳的裸体人像,是原始线刻艺术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