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

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

《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作者是赵浩如,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

内容简介

《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主要介绍现代中药领域各种中药制剂技术,包括制粒新技术、压片新技术、包衣新技术、溶解新技术、乳化新技术、固体分散新技术、环糊精包合新技术、半固体和气体制剂成型新技术、微粒载体给药系统粘膜粘附给药系统、控制给药系统等新技术。《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可供中医院校教学、药品研发机构、药检部门、制药企业、医院等单位工作的广大药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供中药商业贸易等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信息

第1篇中药成分提取技术

第1章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1

11超临界流体简介1

111超临界流体的概念1

112超临界流体种类1

113超临界流体的特性1

12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2

121超临界CO2流体的溶解性能2

122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的优点3

1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简介4

14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影响因素及工艺优选4

141影响因素4

142工艺参数的优选7

15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在中草药提取中的应用7

151生物碱的提取7

152类及其衍生物的提取8

153香豆素木脂素的提取8

154黄类化合物的提取8

155皂及多糖的提取9

156芳香油的提取9

16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设备简介10

161中小型萃取设备10

162工业生产设备10

17存在问题12

参考文献13第2章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技术14

21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概念14

22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14

221设备结构14

222工作原理15

23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工艺流程15

24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操作方法17

241物料准备17

242阶段提取18

243排渣装料18

244饱和溶剂迁移18

245不饱和溶剂迁移18

246填装溶剂18

247造梯度18

25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主要工艺参数19

26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技术设计特色19

261中药动态提取发展状况20

262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特点23

27动态连续逆流提取技术应用及其评价23

28热回流抽提浓缩工艺及设备简介26

281热回流抽提浓缩工艺及设备26

282热回流抽提浓缩工艺与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比较28

参考文献29第3章超声波提取技术30

31超声波提取的概念30

32超声波提取的原理30

321空化效应30

322机械效应31

323热效应31

33超声波提取的特点31

34超声波技术在中药提取方面的应用32

341超声波提取根及根茎类药材32

342超声波提取中药叶类药材32

343超声波提取皮类中药33

344超声波提取中药花类药材33

345超声波提取中药果实类药材33

346超声波提取种子类药材33

347超声波提取全草类中药33

348超声波提取菌类药材33

349超声波提取其他药材33

35影响超声波提取效率的因素34

351浸泡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34

352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4

353超声波频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4

354占空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35

355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5

356药材组织结构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6

36超声波提取应注意的问题36

361超声波的凝聚机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6

362酶的存在与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36

363注意超声波对有效成分结构和药理学活性的影响36

37超声波提取存在的问题38

371超声波提取的提取率问题38

372超声波提取设备及工程化问题38

373超声波用于中药复方提取的可行性研究39

参考文献39第4章生物酶解提取技术41

41概述41

411酶的概念41

41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41

42酶反应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42

421用于植物药的提取42

422酶在动物药提取过程中的应用49

423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液分离纯化中的应用49

424酶解技术在药渣再利用中的应用51

43影响因素51

431酶本身的因素51

432处理对象的因素53

433酶解工艺的因素53

44应注意的问题53

441对有效成分的影响53

442对药理学药效的影响54

443酶本身的残留问题54

444酶的标准55

45前景与展望55

参考文献55

第2篇中药分离纯化技术

第5章分子蒸馏技术57

51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57

511分子运动自由程57

512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57

513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57

52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58

53分子蒸馏设备59

531分子蒸馏器设计原理60

532分子蒸馏器的种类及特点60

54分子蒸馏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61

541分离效果的衡量指标61

542影响因素62

55分子蒸馏技术在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应用63

551应用优势63

552应用局限性63

553应用实例64

参考文献69第6章高分子多孔微球分离技术70

61大孔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及类型70

611大孔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70

612大孔吸附树脂的类型71

62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及分离原理71

63中药分离用大孔吸附树脂的技术要求及分离纯化工艺要求71

631中药分离用大孔吸附树脂的技术要求71

632大孔树脂用于中药分离纯化工艺的技术要求72

633大孔吸附树脂安全性评价73

64大孔吸附树脂的规格74

65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工艺75

651树脂的预处理75

652装柱与药液的上柱吸附76

653树脂的解吸分离78

654树脂的再生80

655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工艺流程80

66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优势81

67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82

68中药生产应用树脂分离纯化应注意的关键问题83

681高分子多孔微球规格的选择83

682影响树脂纯化效果的因素及工艺条件85

683纯化条件的规范87

684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建立89

685树脂稳定性考察90

参考文献90第7章膜分离技术92

71简介92

711膜分离原理92

712膜的分类与特征93

713膜分离技术的特点93

72膜分离操作模型93

721无流动操作93

722错流(切向流)操作94

73膜组件应用形式及其适用范围94

731分类94

732膜组件的选择95

74膜分离技术用于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的原理和依据97

75膜分离技术在中成药生产中的应用97

751微滤98

752超滤100

76膜分离技术的评价指标106

77膜分离技术用于中药研究实例107

78膜分离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09

参考文献110

第3篇中药制剂成型技术

第8章超微粉碎技术113

81概述113

82超微粉碎的原理114

83超微粉碎应用于中药加工的目的及意义114

84超微粉碎方法及其要求115

841超微粉碎方法115

842中药超微粉碎方法要求117

85设备117

851压式粉碎机117

852辊碾式粉碎机118

853高速旋转撞击式粉碎机120

854球磨机122

855搅拌磨126

856气流粉碎机129

857中药超细粉碎机组133

858纤维类材料超微粉碎设备133

86超微粉碎配套辅助技术简介134

861超微粉碎的分级技术134

862超微粉碎干燥方法136

863微粉测量技术136

864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简介136

865超细粉体的包装、储存及运输137

87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137

88存在问题141

参考文献143第9章固体分散技术145

91概述145

92固体分散体的特点145

93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145

931固体分散体应具备的条件145

932固体分散体载体的分类146

94固体分散体成型技术149

941熔融法149

942溶剂法150

943溶剂熔融法150

944研磨法150

945溶剂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150

95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作用150

96固体分散体的缓释作用151

97固体分散体的质量检查与评定151

971热分析法152

972X射线衍射法153

973红外光谱测定法153

974显微镜法154

975溶出速率测定法154

976生物实验法155

98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155

99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156

910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57

911固体分散体应用前景158

参考文献158第10章乳化技术160

101乳剂的形成160

1011乳剂的基本概念160

1012乳化剂162

1013乳剂的制备169

1014乳剂制备的设备171

102乳剂的分类172

1021普通乳172

1022亚微乳174

1023复乳174

1024微乳176

103乳剂的性质177

1031流变性177

1032液晶相与膜的结构与性质177

1033乳滴表面的电学性质178

1034稳定性178

1035释药特性、吸收与靶向性180

104乳剂质量评价183

1041物理稳定性评价183

1042乳滴的表面电荷184

1043化学测定法184

1044药物释放特性和靶向性评价184

参考文献185第11章雾化技术186

111概述186

112喷雾干燥技术186

1121喷雾干燥原理及发展现状186

1122喷雾干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188

1123喷雾干燥技术相关研究191

1124喷雾干燥设备及其选择192

113气雾剂制备技术195

1131气雾剂原理及研究现状195

1132中药气雾剂的研究196

1133气雾剂制备的关键技术196

参考文献199第12章环糊精包合技术200

121概述200

122包合物的分类200

1221按包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类200

1222按包合物的几何形状分类201

123β环糊精包合原理201

124环糊精的结构和性质202

1241结构202

1242性质203

125环糊精包合物的特点204

126包合物的制备方法205

127中药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研究207

128β环糊精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209

129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211

1291β环糊精的结构修饰211

1292合理选择添加剂211

1293β环糊精包合芳香油212

1294包合介质中高聚物的应用212

1295刺激作用的改善212

1210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安全性212

参考文献213第13章微型胶囊制备技术215

131囊芯物与囊材216

1311囊芯物216

1312囊材216

132微囊的制备219

1321物理化学法219

1322化学法222

1323物理机械法223

1324纳米囊的制备224

133微囊的性质225

1331微囊的结构与大小225

1332药物的释放227

134微囊的质量评价231

1341微囊的囊形与大小231

1342微型胶囊中药物的含量测定231

1343微囊中药物的释放度的测定232

135微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232

1351多种药物制剂232

1352长效或缓释作用233

1353提高药物稳定性233

1354遮盖药物不良气味234

1355定位释放234

1356对酶制剂的特殊用途234

1357靶向作用235

参考文献235第14章冷冻干燥技术236

141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236

142冷冻干燥的特点237

143冷冻干燥设备及性能选择237

1431冷冻干燥设备237

1432设备性能选择238

144冷冻干燥设备验证238

145冷冻干燥工艺过程及技术参数的选择239

1451冻干产品的配方研究239

1452预冻240

1453升华241

1454解析干燥241

1455冻干曲线242

1456玻璃化转变温度242

1457其他技术参数243

146冻干添加剂244

1461添加剂应具备的性质244

1462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244

1463加添加剂时应注意的问题244

147冷冻干燥中常出现的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244

148冷冻干燥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245

1481在中药材处理中的应用245

1482冻干技术用于粉针剂的制备246

1483在其他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248

参考文献249第15章制粒技术250

151干法制粒250

1511制粒设备250

1512干法制粒的影响因素251

1513干法制粒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实例251

152湿法制粒251

1521湿法制粒机理251

1522制粒设备252

1523湿法制粒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255

153流化制粒257

1531流化制粒过程和机理257

1532流化床和喷嘴的组合方式258

1533流化制粒的特点259

1534流化制粒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办法259

1535沸腾制粒机制备中药颗粒时“塌床”现象的防止和操作控制261

1536流化制粒中颗粒粒径控制方法262

154喷雾制粒263

1541喷雾制粒设备263

1542喷雾制粒的特点264

1543影响中药喷雾制粒的因素264

1544喷雾制粒易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64

1545喷雾制粒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265

参考文献267第16章压片技术268

161概述268

162片剂成型原理及压片过程268

1621片剂成型的原理268

1622压片的力学过程269

1623压片过程技术参数269

163普通压片方法270

1631粉末直接压片270

1632结晶物直接压片270

1633湿法制粒压片270

1634干法制粒压片270

164特殊片压片方法271

1641泡腾片271

1642分散片273

1643咀嚼片276

1644口含片277

165压片机械及其技术改造277

1651单冲压片机277

1652旋转式压片机277

1653高速双轨压片机278

1654压片机械的技术改造280

参考文献281第17章微丸制备技术282

171概述282

172微丸的特点282

173微丸的类型及释药机制282

1731速释微丸283

1732骨架型缓释微丸283

1733肠溶衣型微丸283

1734可溶性薄膜衣微丸283

1735不溶性薄膜衣微丸283

1736树脂型微丸283

1737脉冲控释微丸284

174微丸形成的机理及过程284

175微丸的质量评价要点284

176微丸的成型技术与设备286

1761泛制法286

1762离心造粒法制备微丸288

1763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289

1764流化床制备微丸293

1765快速搅拌法制备微丸294

1766熔融法制备微丸294

1767液相中制备微丸295

1768空白丸芯法299

177微丸的包衣299

179微丸的辅料299

179中药微丸制剂300

1791中药微丸制剂的现状300

1792中药微丸制剂研制的难点300

1793中药微丸的发展方向300

1794中药微丸制备举例301

参考文献302第18章薄膜包衣技术303

181概述303

182薄膜包衣的处方组成303

1821成膜材料303

1822增塑剂307

1823着色剂(遮光剂)307

1824溶剂307

1825其他308

183包衣原理308

1831与薄膜包衣相关的几个概念308

1832薄膜包衣的原理309

184薄膜包衣方法及包衣设备309

1841滚转包衣法309

1842悬浮包衣法311

1843压制包衣法311

185薄膜包衣的质量评价312

186影响薄膜包衣的因素及操作中易产生的问题与解决方法313

1861包衣底物313

1862薄膜包衣的处方314

1863包衣方法和制备工艺315

187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316

1871包衣目的316

1872不同包衣材料的应用317

1873包衣工艺与设备321

1874中药制剂薄膜包衣中存在的问题322

参考文献322第19章消毒灭菌技术324

191概述324

192常用灭菌方法324

1921物理灭菌法324

1922化学灭菌方法327

193辐射与微波灭菌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330

1931辐射灭菌330

1932微波灭菌332

参考文献333

第4篇新型给药制剂制备技术

第20章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制备技术335

201概述335

202经皮吸收335

2021皮肤的结构与生理335

2022经皮吸收途径337

2023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337

203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与技术340

2031药剂学方法341

2032物理学方法345

2033化学方法347

204经皮给药制剂的组成及制备348

2041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348

2042经皮给药系统的基质组成材料349

2043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351

2044巴布剂351

205经皮给药制剂中药物的渗透试验研究353

2051体外试验353

2052体内试验356

206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357

2061体外质量评价357

2062体内质量评价359

207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360

2071中药有效成分TTS的开发360

2072中药复方TTS的开发363

2073中药经皮作用与穴位作用365

参考文献366第21章中药缓释、控释制剂制备技术368

211概述368

2111定义368

2112特点369

2113分类369

2114缓释、控释给药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370

212中药缓释、控释给药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371

2121药材的前处理371

2122有效成分的确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372

2123缓释、控释制剂处方设计372

2124缓释、控释制剂的质量综合评价372

2125中药缓释、控释制剂释药机理的研究373

2126中药缓释、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总体思路374

213中药缓释、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374

2131水凝胶374

2132生物降解聚合物375

2133离子交换树脂375

214中药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制备技术376

2141固体分散技术376

2142包衣技术376

2143乳化技术377

2144缓释微丸成型技术377

2145中药缓释微型胶囊与微球成型技术377

2146缓释、控释骨架成型技术377

2147脉冲式释药技术378

2148自调式释药技术379

215中药缓释、控释给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380

2151处方前研究380

2152处方及工艺设计381

2153肝苏缓释胶囊研究实例382

216中药缓释、控释给药系统的质量综合评价387

2161体外释放度的测定387

2162药代动力学研究390

2163药效动力学研究393

2164生物利用度393

2165体内外相关性考察395

2166肝苏缓释胶囊的体外质量评价实例395

参考文献400第22章中药靶向制剂制备技术402

221概述402

2211定义402

2212特点402

2213分类402

2214中药靶向制剂的发展概况403

222脂质体制备技术403

2221概述403

2222脂质体的组成及特性404

2223脂质体的制备方法405

2224新型脂质体简介406

2225脂质体的质量研究408

2226提高脂质体稳定性的研究进展411

223中药肝靶向制剂412

2231肝的生理结构及特点412

2232肝靶向制剂设计理论412

2233中药肝靶向制剂研究的展望413

2234中药肝靶向制剂实例414

224中药肺靶向给药系统415

2241肺的生理结构及特点415

2242肺靶向制剂的设计原理415

2243中药肺靶向给药系统实例415

225中药结肠靶向给药系统417

2251结肠的生理结构及特点417

2252结肠靶向制剂设计理论417

2253中药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实例418

226中药骨髓靶向制剂419

2261骨髓的生理结构及特点419

2262骨髓靶向制剂设计理论420

2263骨髓靶向给药系统的应用及展望420

227中药淋巴靶向给药系统421

2271淋巴系统的生理结构与特点421

2272淋巴靶向给药系统设计理论基础421

2273淋巴靶向给药系统的应用及展望422

2274中药淋巴靶向给药系统实例423

228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424

参考文献424

参考资料

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