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点蚧
昆虫名,为同翅目,盾蚧科。中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柑橘属类植物、枣子、椰子、油棕、月桂。
形态特征
雌成虫
介壳黑色,长椭圆形,长约1.5~2毫米,宽约0.5~0.7毫米。一龄蜕皮壳小,椭圆形,附着于介壳的前端,并常向外突出;二龄蜕皮壳甚大,略呈长方形;均有背脊。介壳后缘有灰褐色的蜡质物,周缘有灰白色的边。雌成虫倒卵形,淡紫红色,前胸两侧有耳状突起。
雄成虫
介壳狭小,长约1毫米,宽约0.5毫米,灰白色,黑色的一龄蜕皮壳位于其前端,介壳周缘有白色边。雄成虫淡紫红色,眼黑色,较大,翅1对,翅脉2条,交尾器针状。
卵
椭圆形,紫红色,长约0.25毫米。若虫初孵时近圆形,灰色,固定后颜色加深,并分泌出白色的棉絮状蜡质。二龄若虫椭圆形灰白色,后渐变为深灰黑色。深黑色的蜕皮壳中间有1条明显的脊状隆起,后部为白色介壳。后期雄虫的蜡壳增厚,成为狭长的灰白色介壳。
蛹
淡红色,腹部略带紫色,末端有交尾器。
生活习性
以卵在雌介壳下越冬。世代重叠,发生极不整齐。4月下旬初孵幼开始向当年生春梢迁移固定危害;5月下旬开始有少数幼蚧向果实迁移危害;6-8月在叶片和果实上大量发生危害;7月上旬以后果上虫口日渐增加;8月中旬又转移到夏梢叶片上危害。每一雌成虫能孵出幼蚧50余头。初孵若虫离开母体后,迁移至叶片、于它的生育。果实上危害,枝条上发生较少。借苗木和风力传播,而风力是其主要传播媒介。阴暗园地生长衰弱的植株,有利于它的生育。
生物特性
黑点蚧主要以雌成虫和卵越冬。由于雌成虫寿伸长,并能孤雌生殖,可在较长的时间内陆续产卵孵化,温度适宜时(15℃以上)不断有新的若虫出现,发生很不整齐。该虫在福建福州1年发生3代,各代一龄若虫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中旬及9月上旬。在黄岩区1年也发生3代,各代一龄若虫发生盛期也与福州市相近,但从10月中旬至4月上旬孵出的若虫由于温度低而不能发育为成虫。在重庆发生3~4代,一龄幼蚧的3次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月上旬、9月中旬和10月中旬。一般较为荫蔽的地方或生长衰弱的树发生较多。我国已发现的天敌有盾蚧长缨蚜小蜂、短缘毛蚜小蜂、长缘毛蚜小蜂、长恩蚜小蜂、长缨恩蚜小蜂、中国蚜小蜂、瘦柄花翅蚜小蜂、整胸寡节瓢虫、红点唇瓢虫和日本方头甲等。一般以长缨恩蚜小蜂、中国蚜小蜂和红点唇瓢虫为优势种群。特别是8月以后对黑点蚧的控制作用尤为显着。
防治方法
越冬雌成蚧在每叶2头以上时,当年应注意防治。药剂防治重点在5~8月份的一龄幼蚧高峰期进行。其余可见 褐圆蚧的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