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领
披领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官服配件,主要由文武官员、内外命妇以及皇帝、皇后在穿着朝服时使用。披领的设计特点是两角略微尖锐,材质和装饰会随着季节变化而调整。
设计特点
披领的形状设计使其两个角落呈现出尖锐的状态。在不同的季节,披领的材质和边缘处理也会发生变化。在寒冷的冬季,披领通常采用紫貂皮或者石青色布料,并且会在边缘处加上海龙纹饰作为点缀。而在温暖的夏季,则会选择较轻薄的石蓝色布料,并以片金缘边来增加美观度。
使用范围
披领作为一种重要的服饰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清代的官方场合。无论是文职还是武职的官员,亦或是宫廷内的女性成员,都会在特定的仪式上佩戴披领。此外,皇帝和皇后的朝服也常常搭配披领,以彰显他们的尊贵地位。袍褂是清代最主要的礼服。清代礼服一般无领,穿时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领。春秋季节,用浅湖色缎,冬季用绒或皮,这种领子,又称“领衣”,又因形似牛舌,故俗称“口条”。质料用布或绸缎,前为对襟,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
等级象征
披领不仅是一种实用的保暖工具,还具有等级象征的意义。在一品大臣、皇帝、太后和皇后所使用的披领上,往往会绣有代表权力和威严的龙形图案。这种细节上的差异,体现了不同身份的人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
参考资料
披领.中国全书.2024-10-25
清代官服:清代官吏朝服和便服.古宫历史网.2024-10-25
清朝服饰.趣历史网.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