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侯怀银

侯怀银

侯怀银,1963年出生于平遥县,现任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社会科学处处长,社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等。侯怀银被评为“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个人简介

侯怀银,1963年生,山西省平遥县人。现为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考入山西大学教育系学习,先后获山西大学教育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于1993年后任山西大学教育系系主任,2000年后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2007年至今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2006年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008年入选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原理等。曾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等多项。

个人履历

教育经历

200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获博士学位

1987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获学士

1980年毕业于山西省平遥中学

工作经历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2008年,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

2007年,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7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2005年,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3年,山西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0年,山西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99—至今,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破格晋升)

1997年,山西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94—1998,山西大学教育系副教授(破格晋升)

1991—1993,山西大学教育系讲师

1987—1991,山西大学教育系助教

行政职务

2013年至今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2007年至2013年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

2000年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1995年担任山西大学教育系主任

1993年担任山西大学教育系代主任(正处)

社会兼职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学科规划组成员

山西省人民政府督学

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

山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研究项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研究”中子课题“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发展史”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子课题“国内外课程比较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

山西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山西省基础教育发展的预测研究”

山西省教委课题“我国应用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研究”

山西省教育厅2000年课题“山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关于加快山西省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

山西省教育厅课题“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山西省示范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07年项目“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5年项目“西方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08年一般项目“20世纪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研究

学术成果

所教课程

1987年留山西大学工作以来,先后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论、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理论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哲学等课程。现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社会教育、高等教育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代表性著作

1、《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17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金林祥、侯怀银等著:《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38万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主编《高等教育学》(36、4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代表性论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范教育》1984年第2期。

2、《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第1期。

3、《中国古代程朱、陆王学派书院的课程设置及其特点》,《山西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4、《对近年来我国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前瞻与反思》,《行知研究》1988年第2期。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特征》,《教育科学研究》1988年第4期。

6、《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两个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第5期。

7、《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特点《为中国教育改革探路》(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8、《对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山西大学高教研究》1989年第3期。

9、《毛泽东的教育改革观探微》,《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10、《当前我国高教课程改革议》,《山西高教研究》1990年第4期。

11、《文科课程改革初探》,《山西大学高教研究》1991年第2期。

12、《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浅议》,《山西高教研究》1991年第3期。

13、《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发展趋势预测》,《教育评论》1991年第6期。

14、《高师公共必修课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浅探》,《山西高教研究》1992年第3期。

15、《试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功能》,《行知研究》1993年第2期。

16、《毛泽东的教学改革观探微》,《山西高教研究》1993年第4期。

17、《陶行知论教育试验》,《教育科学研究》1994年第1期。

18、《试论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

19、《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改革的方法论原则初探》《中国高教研究》1994年第3期。

20、《当代教育理论发展面临的难题》,《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4期。

21、《我国新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瞻望》,《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4年第9期全文转载。

22、《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教育科研的回顾与反思》,《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5年第1期全文转载。

23、《山海工学团模式初探》,《教育史研究》1995年第1期。

24、《陶行知的全面教育观探微》,《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25、《试论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启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3期全文转载。

26、《论“文革”对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破坏及其教训》,《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27、《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探》,《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8、《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

29、《我国新时期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4期。

30、《建立比较课程论刍议》,《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1、《我国新时期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1998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

32、《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建设初探》,《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4期。

33、《杜威的课程观述评》,《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0期。

34、《中国教育学史学科建设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期。

35、 《教育学对哲学的接受机制及其内化》,《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

36、《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教育研究》2001年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37、《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初探》,《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38、《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及特征》,《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9、《关于教育系在综合大学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集美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0、《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科学化思潮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9期。

4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学学科独立性问题的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

42、《让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2期。

44、《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44、《学校品牌的中国气质》,《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45、《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

46、《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47、《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特征——以20世纪下半叶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48、《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49、《山区寄宿制小学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山西教育》2007年第2期。

50、《“社会教育”解读》,《教育学报》2007年第4期。

51、《山西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

52、《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探究》,《江苏高教》2007年第5 期。

53、《谈大学校训的特征和功能》,《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3、14期。

54、《校企合作:农村贫困地区高中教育发展的新探索》,《人民教育》2007年第20期。

55、《21世纪初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56、《校风解读》,《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10期。

5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期。

58、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递交的论文《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研究》被编入《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59、《社会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在《现代教育导报》2007年7月20日发表。

60、《20世纪中国学者对课程论学科建设的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期。

61、《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3期。

6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学者视野下的美国大学公民教育》,《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63、 《20 世纪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本土化探索》,《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64、《教育与幸福的关系—一个亟待重视的教育研究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2期。

65、 《三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进展和问题》,《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第6期。

66、《山西初中教育的分析与对策》,《山西教育》2008年第1期。

67、《当教师与专家在教育研究中相遇》,《教育时报》2008年8月6日。

68、《学习型社会呼唤社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8期。

69、《教育学中国化—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的探索》,《教育科学》2008年第6期。《中国社会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70、《学术—大学的生命力》,《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期。

获奖情况

1、专著《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于1998年获山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博士论文《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200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的“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奖。

3、《教育研究》2001年12期发表的《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 2004年获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教育研究》2001年12期发表的《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 2006年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5、以第2名申请的《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06年获第3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3等奖。

6、《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发表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学学科独立性问题的研究》,2007年获山西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