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疫病
栗疫病是由寄生内座壳(Endothia parasitica)引起的植物疾病。
病原与传播途径
栗疫病最初于1904年在美国纽约动物园被发现,随后迅速扩散至整个北美地区,导致美洲栗种群遭受严重破坏。此外,该病也在全球范围内对其他种类的栗子造成了重大影响。栗疫病主要通过雨水、气流以及昆虫等媒介进行近距离传播,而鸟类则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载体。
影响范围
栗疫病不仅对美洲栗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还对欧洲栗(C. sativa)、星毛栎(Quercus stellata)和活栎等物种构成威胁。
症状描述
栗疫病的症状表现为树皮上出现红色碎片状斑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斑块会变成凹陷、隆起或开裂的溃疡,最终导致树枝死亡。树叶也会变为棕色并枯萎,尽管如此,它们可能在几个月内仍然附着在树枝上。如果不加控制,整个树木可能会逐渐死亡。
抗病品种
在中国,中国栗(C. mollissima)和日本栗(C. crenata)表现出对该疾病的抵抗力。
参考资料
栗疫病.栗疫病.2024-11-05
美国栗树“起死回生”,基因研究指明恢复之路 | 海洋与湿地·讯.新浪微博.2024-11-05
板栗灾后易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板栗灾后易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