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鸿飞

王鸿飞

王鸿飞,1968年5月出生于永川区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湖大学理学院教授,已发表研究论文近100篇。

人物经历

1983年9月—1988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现化学物理系)本科,获得理学学士

1988年9月—1989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现化学物理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

1991年9月—1996年10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Ph.D.)。

1996年11月—1999年3月,杜邦Marshall研究所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1999年3月—2009年6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1999年6月—2002年5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0年10月—2005年,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9年6月—2017年1月,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环境分子科学研究所(EMSL),ChiefScientist。

2017年1月,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2019年,受聘于西湖大学理学院,研究与教学方向为实验物理化学与化学物理。

研究领域

界面物理化学

研究界面上的物理化学现象。主要利用光学方法,特别是非线性光学方法,如光学二次谐波(SHG—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及红外和频光谱(SFG—Sum 频率 Generation)研究平整及粗糙微粒界面的分子结构化学动力学过程。非线性光学界面研究是近20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界面物理化学的为数极少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非线性光学方法在粗糙微粒界面研究上的进展,为深入研究生物、环境科学化学及制药等工业中广泛存在的界面化学现象提供了新的物理化学手段。

溶液及界面上的光谱及动力学

集中于溶液及界面上的非线性光谱和动力学研究。红外和频光谱(SFG)将为我们了解界面上的分子成键及环境提供最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和频光谱对于溶液及界面上手性分子的特殊识别能力,以及瞬态偏振光谱等手段,研究溶液及界面上手性及非手性分子的化学环境和分子间相互作用。

溶液及气相中的分子反应动力学

溶液及气相化学反应的基元过程的光谱及动力学研究,包括利用瞬态吸收、荧光、质谱等光谱和时间分辨手段,研究溶液及气相中分子内部和分子间的传能,电荷转移,成键、断键,及溶剂化过程等。

荣誉获得

社会任职

2001年1月-200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

2001年12月-2005年《化学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2年11月-2005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兼职教授。

参考资料

王鸿飞博士.西湖大学.2024-02-08

【学术报道】复旦大学王鸿飞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安徽师范大学.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