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
石川,男,1967年9月14日出生于重庆市,是一位博士和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电影史、电影批评、影视工业和亚洲电影等。石川还是上海电影家协会的副主席,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副教授,电影学博士研究生副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亚洲电影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艺术学》丛刊编辑部的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的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家协会的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委员,第9、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委员会的委员,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大学生短片展评”评审委员,以及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委员。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分别于1998年、2006年到纽约城市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做访问学者。2012-2013年任上海电影博物馆总策展人、执行学术总监。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学术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电影史、电影批评、影视工业、亚洲电影等。
主要贡献
近年来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另主编、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电影卷》(第五辑,1976-2000)《谢晋电影选集》《踏遍青山人未老:徐桑楚口述自传》《电影史学新视野》等9部学术著作。
也是上海著名的影视批评家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电影报》《新民周刊》《南方都市报》《环球时报》《香港文学》《电影欣赏》(台湾)《上海经济》《外滩画报》以及英文杂志《ASIAN CINEMA STUDIES》《THAT’S SHANGHAI》等中外报刊媒体发表影视评论文章300余篇。
著作
《香港电影“北佬”形象文化读解》,《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电影多元资助体系建设议》,2007年10月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论坛论文。
《试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品牌优势与特色定位》,《艺术评论》2007年第9期。
《于伶:一个在记忆中无法抹去的名字》,《电影新作》2007年第8期。
《博客与学术大众化》,《解放日报》2007年8月11日05版(专栏文章)。
《\u003c青春\u003e:两个时代的美学边界》,《谢晋电影剧作选集》,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u003c夜。上海市\u003e:全球都市背景中的成人童话》,《电影艺术》2007年第4期。
《“新生代”电影:多重悖论下的叙事转型》,《文汇报》2007年6月24日8版《文艺百家》专栏。
《从\u003c汉江怪物\u003e看韩国电影的国族性表达策略》,《电影新作》2007年第三期。
《从韩国经验谈上海电影的类型化策略》,《电影新作》2006年第一期。
“ Singing in Electric Shadows: A Survey of Chinese ——Musicals.” In Roger Garcia ed. Asia Sings: A Survey of Asian Musical Films. Udine, Italy: Centro Expressioni Cinematografiche, 2006。
Introsp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Review of the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Chinese Cinema and the 2005 Annual Conference of ACSS, “Asian Cinema” Vol. 17, No.1, Spring/Summer 2006。
《\u003c亮剑\u003e缘何这样“鲜亮”——兼谈当前中国影视创作》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2期。
《名著改编:对文学经典的传承与重构》《香港文学》2006年4月总第256期。
《凝练而悠远、俊逸而深的美学品质》,张振华、梅朵主编《名家看电影:1949-2005》第3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重读吴贻弓:诗意电影的历史际遇与现实困境》《当代电影》2006年第3期。
《全球影像文化盛宴》,《文汇报》2006年6月17日8版。
《建构“解放”的神话:\u003c红色娘子军\u003e与\u003c光荣\u003e的意识形态读解》《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
《中国音像产业非市场化现状及对策研究》《艺术学》丛刊2006年第3期。
《中国功夫片:全球化时代的东方文化使者》《电影新作》2005年第5期。
《赵丹:中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表演大师》《电影新作》2005年第5期;《文汇报》2005年11月16日;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3期。
《反思与重构:跨文化视域中的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当代电影》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1期。
《\u003c白毛女\u003e从民间传奇到红色经典》《当代电影》2005年第5期。
《妥协与自律:从张骏祥的电影人格看左翼电影的世纪合法性》,《当代电影》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11期。
《上影厂的黄金时代》《电影新作》2005年第1期。
《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激情》《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11期。
《孙瑜电影的作者性表征及其内在冲突》《当代电影》2004年第5期。
《中外专家聚焦恐怖电影探讨国产类型片发展前景》《当代电影》2004年3期。
《作为早期大众文化产品的郑正秋电影》《当代电影》2004年第2期。
《十七年电影的体制与观众》《电影艺术》2004年第3期。
《穿越历史的行吟诗人:论丁荫楠及其伟人传记片创作》《艺术学》丛刊2004年2期。
《银幕上的枫叶:加拿大电影管窥》《跨文化影视艺术论文集》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代群语码与个人复兴》《上海大学学报》(社哲),2003年第2期。
《“十七年”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与写作》《电影艺术》,2001年第5期。
《论夏衍的电影输出思想》《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谢晋电影剧作选集》(联合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踏遍青山人未老:徐桑楚口述自传》,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版。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合著),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多元语境中的新生代电影》(主编),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电影史学新视野》(主编),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影视导演》(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社会活动
目前担任的主要社会职务有: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办公室文学顾问,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上海市文广局电影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电影博物馆学术总监,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专家评委,中国电影传媒大奖评委等。
在上海艺术人文频道《光影空间》;上海新娱乐频道《今晚我们看电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风言锋语》;陕西卫视《开坛》等电视栏目担任策划或特约评论员,录制影视评论节目近百期。
是上海著名的电影活动家,策展人。2012-2013年受聘担任上海电影博物馆筹备组首席策展人,负责上海电影博物馆展陈内容、文物、文献的策划、设计和布展。2013年6月,上海市电影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后,石川教授受聘担任上海电影博物馆学术总监,与香港电影资料馆合作,组织策划了上海电影博物馆首次影展“子归海上”,让1940年费穆导演拍摄于上海,后经香港电影资料馆抢救修复的经典影片《孔夫子》,70余年后重返上海展映。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石川.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