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蚜虫
在棉花上已发现的蚜虫有5种即:棉蚜、棉长管蚜、花生蚜、木珊瑚蚜、菜豆根蚜。其中为害棉花的以棉蚜为主,是我国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以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棉区为害最重,长江流域棉区次之。
危害症状
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往往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症,叶片变小,叶数减少,现蕾迟、蕾铃减少等。
生活习性
棉蚜在我国南部棉区一年发生20~30代,北部棉区一年发生10~20代,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棉蚜以卵在木槿、石榴、花椒和佟韦四大越冬宿主上越冬。棉蚜有有翅蚜和无翅蚜之分,产生有翅蚜的主要原因有:
①群体拥挤;
②营养恶化;
③气候条件不适合;
④越冬寄主与乔居寄主间转移。
棉蚜的迁飞是有规律的,从迁飞性质不同可分为3种:
①由越冬寄主向夏寄主迁飞;
②夏寄主间的迁飞;
③由夏寄主向越冬寄主迁飞。有翅蚜有趋黄色的习性。
在棉田为害的棉蚜有苗蚜和伏蚜之分。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前,适宜偏低温度,气温超过27℃时繁殖受到抑制,虫口迅速下降;伏蚜主要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份,适宜偏高的温度,在17~28℃下大量繁殖,当平均气温高于30℃时,虫口才迅速减退。
棉蚜最适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5%~85%,多雨气候不利于蚜虫发生,大雨对蚜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时晴时雨、阴天、细雨对其发生有利。地形、地貌对蚜虫迁飞影响很大,如遇障碍物,易形成发生中心,造成严重为害。一般单作棉田发生早而重,套作棉田则发生较迟。棉株的营养条件对蚜虫的发生有影响,含氮量高的棉株,蚜虫为害严重。此外,棉蚜的天敌能有效控制其为害,当天敌总数与棉蚜数为1:40时,基本可以控制其为害。
防治方法
棉花蚜虫的防治以农业防治和生物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1、农业防治
⑴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棉花蚜虫的有效措施,如种植372等。
⑵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控制蚜虫为害。如棉麦套种;棉花与绿豆、绿肥等间作;插花种植玉米、油菜、高粱等诱集作物。
⑶水旱轮作可以减轻棉蚜的发生。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棉花和水稻轮作。
⑷处理越冬宿主,减少早春蚜源。一般在棉苗出土前,清除棉田内外禾本科杂草。有可能对花椒、石榴、朱槿和佟韦四大棉蚜越冬寄主进行药剂治理,可减轻棉田蚜量。
2、药剂防治
⑴拌种
棉花播种前按亩用种子量与3%喃丹颗粒剂1.5~2千克,混拌均匀,或用涕灭威(也叫涕灭威)拌种,每亩用有效成分50克,能控制蚜害40~50天。用3911(甲拌磷)乳剂或颗粒剂、种衣剂拌种,效果也很好。
⑵滴心和涂茎防治蚜虫
用40%氧化乐果乳剂或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剂稀释80~100倍,用喷雾器将药液滴在棉苗顶部能控制蚜害。
用40%氧化乐果乳剂或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剂、聚乙烯醇和水,按1:0.1:5的比例配制成涂茎剂,用类似毛笔的器具,将药液涂在棉花茎上紫绿相间部位,防蚜虫效果可达90%以上。
⑶喷药防治
用50%久效磷、50%辛硫磷、40%氧化乐果、40%毙蚜丁、35%伏杀蚜、50%磷胺等药剂稀释1000~1500倍喷雾。
⑷在每年的7月1号前,发现蚜虫和采取化学防治,短期防治和长期防治相结合,短期用吡虫啉加助剂,长期防治用。吡丙醚。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