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瞿家湾
洪湖瞿家湾建于同治五年,到清末将打湾更名为瞿家湾,成为湖广一带的中心集镇,商铺有一百余地。瞿家湾古老的小街以他特有的浓重别开生面,以它特有的古色古香衬托着历史的浓重。徜徉在这条老街,心中有一种共勉明清文化的满足。这里的小镇曾为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点燃星星之火,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简介
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市西部,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场,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突显水乡新镇的特色风貌。瞿家湾镇位于东径113◦16',北纬29◦31'。全镇国土面积42.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耕地面积13715亩,大湖养殖水面10万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重要性
瞿家湾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的火种曾经在这里保存和燃烧,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浴血战斗过,昔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就坐落在这里一条饱经沧桑的老街上,这条老街也早已列入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存有革命旧遗址39处,成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特色经济
近几年来,瞿家湾镇抓住机遇,抢借外力,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现代加工业和旅游观光业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特色经济,同时投入近十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地大力发展城镇建设,使红色苏区面貌焕然一新,以唐城大道为轴心的新型工业园区展示着大都市现代企业的风貌,以蓝田生态公园为中心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突现着湖光水色、海市蜃楼的壮观,以明清一条街为核心的古建筑群飘逸着古色古香的民俗风韵……,整个镇区之内,街道宽阔,高楼林立,红花锦簇,绿树成荫,一入夜,万灯齐明,霓虹闪烁,使整个瞿家湾似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洪湖之滨。尽显现代都市之风貌。
历史
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市两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中国工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3万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西苏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是中国革命辉煌的一页。这片红土地,不仅有无数英烈长眠,而且哺育了元帅贺龙和上将贺炳炎等人,更是烙下了毛泽东、董必武、彭德怀、谢觉哉、帅孟奇等一批革命家深深的足迹。
1951年6月,新中国的版图上有了洪湖县的名字。
建国后以“洪湖市”为名建县,其意在于纪念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所称颂的“洪湖精神”与“井冈山市精神”、“延安精神”交相辉映。“洪湖精神延生在小镇瞿家湾。”
老街
早春三月的清晨,寒风扑面、冷雨飘飞。踩在瞿家湾红军街斑驳的青石板路上,悠长的街巷曲折蜿蜒,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小镇,内荆河在它身后静静流淌。宽不到5米、长400余米的石板街两旁,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木质结构民房,这些兴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灰墙玄瓦、高垛翘脊,凤点头造型的飞檐伸向长空。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一条诗意的街,更是一条革命的街,一条湘鄂西的街!街道两旁密集分布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苏维埃省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工农日报社”等39处革命旧址。
周逸群、贺龙、段德昌、关向应、谢觉哉、柳直荀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这里有他们的旧居。这里有曾经统率着近3万正规中国工农红军和50余县的红色政权。当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受到湘鄂西人民的关注,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曾关系和影响着整个湘鄂西的历史进程。
徜徉在石板街上,沉吟在旧址的每一处。这里的哪一份资料,哪一份物件不是在向人们陈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展厅内赤卫队员当年使用的梭镖、鱼叉林立,土炮、自制手枪、锈迹斑斑的大刀等文物,仿佛把人们带入当年峰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杀敌战场。一艘名为“水上飞”的小船静静“停靠”在墙边。在洪湖水上游击战争中,水上飞曾发挥过巨大威力,在水草丛生的河湖港,敌人的机动船也常常被它打得人仰船翻。
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内,贺龙同志的住室窄小而简陋,仅有两把木椅、一张旧方桌和一张老式木床,蚊帐和草染碎花布被单打有多个补丁。
老街背后是烈士陵园,耸立着一座12米高的纪念碑,通体水磨石,正面镶嵌着黑色花岗石,刻着由王震同志手书的“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15个遒劲大字。
漫步红军街后,举目四望,瞿家湾大道亮丽清新、集贸市场热闹繁华、电排河景点精巧雅致……这里的风物已打上当代文明的强烈印记,与老街的古朴相映成趣。
典故
明朝以前,这里是洪湖芦苇河汊中一块鲜为人知的荒洲。直到明朝弘治年间,一个叫瞿文的汉子,为逃避官府的追杀,荡一叶扁舟闯入这里,举铳打下第一只野鸭,荒洲才第一次留下拓荒者的足迹。
瞿文暹看中这里的富饶,于是弃舟登岸,在此落脚生根,他用打野鸭换来的银钱,筑了瓦房,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到明朝崇祯年间,此地取名为“打铳湾”。到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瞿氏家族逐渐发展到800多人,占当地人口八成,遂将“打铳湾”改名为“瞿家湾”。
地位
据《洪湖县志》记载:瞿家湾镇自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就开始形成,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老街全长700米、宽近3米,此街清朝末年即为闻名遐迩的瞿乡集寨,1931年到1932年为湘鄂西根据地首府所在地。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整条街的历史建筑一仍其旧,保存完好,现为瞿家湾革命历史纪念馆,也是著名的明清一条街。1988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新浪网.news.sina.com.cn.2011-01-15
荆楚网.www.cnhubei.com.20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