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棕背伯劳

棕背伯劳

棕背伯劳(学名:Lanius schach)属于雀形目伯劳科,是一种东洋界很常见的留鸟(Resident 鸟纲),分布的区域从哈萨克族起,穿过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半岛(除了东边的国家),到新几内亚,在中国也广泛分布,并在部分地区存在羽色多态现象,即在羽色上有棕色型、黑色型及过渡色型的分化。棕背伯劳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棕背伯劳全长226至286毫米,头侧具宽阔的黑纹,头顶至上背灰色或黑色,肩羽、下背至尾上覆羽逐渐转为栗色,故称之为棕背伯劳,翅和尾黑色,下体大都浅棕白色,两性相似。

棕背伯劳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多在空旷地区,或高大树木的顶端栖息。棕背伯劳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单独活动,性凶猛,多以各种昆虫为食,如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蜻蜒目等。棕背伯劳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入营巢活动,营巢时雌雄鸟共同进行,4至7月间繁殖,每窝产5枚黄白色卵,由雌鸟孵蛋,大概二个星期就可以出生,出生后由雌、雄鸟共同喂食,十二天后幼鸟离巢自立。

2000年8月1日,棕背伯劳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棕背伯劳前额黑色,眼先、眼周和耳羽黑色,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贯眼纹,头顶至上背灰色(西南亚种黑色)。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棕色,翅上覆羽黑色,大覆羽具窄的棕色羽缘。飞羽黑色,内侧飞羽外羽缘棕色,初级飞羽基部白色或棕白色,形成白色翅斑并明显露出于翅覆羽外。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外翈具棕色羽缘和端斑。颏、喉和腹中部白色,其余下体淡棕色或棕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红色或浅棕色。虹膜暗褐色,嘴、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42-72g,♀46-111g;体长♂219-281mm,♀220-274mm;嘴峰♂16-20mm,♀成都地铁17号线20mm;翅♂91-110mm,♀90-110mm;尾♂110-149mm,♀114-151mm;跗♂29-34mm,♀26-34mm。(注:♂雄性;♀雌性

(注:棕背伯劳图册网址)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地区,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的林缘地带。有时也到园林、农田、村宅河流附近,活动。

生活习性

习性

留鸟。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单独活动。常见在林旁、农田、果园、河谷、路旁和林缘地带的乔木树上与灌丛中活动,有时也见在田间和路边的电线上东张西望,一旦发现猎物,立刻飞去追捕,然后返回原处吞吃。性凶猛,不仅善于捕食昆虫,也能捕杀小鸟、蛙和啮齿类。领域性甚强,特别是繁殖期间,常常保卫自己的领域而驱赶入侵者,当见人或情绪激动时,尾常向两边不停地摆动。

鸣声

繁殖期间常站在树顶端枝头高声鸣叫,其声似‘zhigia-zhigia-zhigia-zhiga’不断重复的哨音,并能模仿红嘴相思鸟黑枕黄鹂等其他鸟类的鸣叫声,鸣声悠扬、婉转悦耳。有时边鸣唱边从树顶端向空中飞出数米,快速地扇动两翅,然后又停落到原处。

食性

是一种肉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鞘翅目金龟甲半翅目阆中九香虫直翅目蚱蜢蟋蟀科直翅亚目革翅目蠼蝗,蜻蛉目豆娘膜翅目胡蜂、蚂蚁等。此外也捕食益鸟青蛙、蜥蜴和鼠类,偶尔也吃少量植物种子。

生长繁殖

繁殖期4-7月。在中国海南岛等亚热带地区稍早些,多在3月份即已开始繁殖,4月末已见离巢幼鸟,在四川省多在4月开始繁殖。4月初雄鸟开始占领巢域,每天一早即站在巢域中树的顶枝上鸣叫,对进入领域内的同种雄鸟加以驱赶,领域性甚强。4月中下旬开始成对和营巢。置巢于树上或高的灌木上,距地高1-8m。巢呈碗状或杯状。营巢材料通常就地取材,主要由细枝、枯草茎、枯草叶、树叶、竹叶以及其他植物纤维构成,内垫棕丝和细软的草茎、须根。巢的大小为外径15-16cm,内径6-10cm,高10-11cm,深4-6cm。雌雄鸟共同参与营巢活动。每窝产卵3-6枚,通常4-5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有淡青色、乳白色、粉红色或淡绿灰色,被有大小不一的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23(22.4-23.7)×29.3(27.2-30.5)mm,重7.3(6.5-8.1)g。雌鸟孵卵,孵化期12-14天,也有报告达21天的,雄鸟在雌鸟孵卵期间承担警戒任务和觅食喂雌鸟。雏鸟晚成性,雌雄双亲共同育雏,并竭力保护它们的觅食领域。留巢期13-14天,幼鸟离巢后的最初几天,亲鸟仍给以喂食,并一直在领域内活动达1-2个月之久,然后离开。

分布范围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东帝汶土库曼斯坦、越南。

旅鸟:以色列日本马尔代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

中国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北达兰州市汉中市,西抵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东至东南沿海,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福建省、台湾和海南岛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种群数量较普遍,是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较为常见的低山疏林灌丛鸟类。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

棕背伯劳(学名:Lanius schach).湖南省林业局.2024-01-11

棕背伯劳在广西融安长期安家.融安县人民政府.2024-01-11

Lanius schach Linnaeus 棕背伯劳.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4-01-11

邯郸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简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2024-01-11

鸟类.香港湿地公园.2024-01-11

多样之美 | 雀中猛禽——伯劳鸟.温州市生态环境局.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