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阙文

阙文

阙文(1923年9月1日-),男,中国影视编剧、导演,出生于浙江丽水。1950年起,曾任《人民日报》编辑、记者。1956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毕业后加入北京电影制片厂

影视作品

在《春雷》、《阿拉尔罕》、《烽火少年》、《青春似火》等片中担任副导演。后与人合导《父子俩》、《巨澜》、《元帅之死》,其中《元帅之死》在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中名列前十名。他独立执导的、根据巴金名著改编的《寒夜》,获1985年政府奖并参加了法国第三十八届国际电影节和香港第九届国际电影节,分别获得荣誉证书和优秀影片证书;该片还参加了日本《中国映画祭》和新加坡1985年中国电影节。

他导演电视剧有《不屈的桥》、《大敌当前》、《金瓶梅》和《江城七月》等。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有《父子俩》(合作)、《寒夜》(合作)、《多雪的冬天》(合作)、《窃国大盗》(合作)、《生死沉浮》(合作)、《我要读书》(改编)和《冼星海》等。撰写了《让电影走向的探索》、《从文学到银幕形象》、《一部影片的诞生》、《一首悲怆的协奏曲——评〈孙中山〉》等数十篇电影文艺论文和评论。

摄影作品

透过眼前已经发黄的画面,仔细观赏画面背景——— 蓝色的天空,几束盛开的桃花,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各抱着一只和平鸽,孩子红扑扑的脸蛋和阳光般的灿烂笑容让人们感到和平的可贵。下方是儿童手写体大字:“我们热爱和平”。看着这幅宣传画,回溯那段历史,心潮澎湃……

《我们热爱和平》首次刊登于1952年6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的显著位置,后来又有人将其制作成宣传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就印了500万张。这幅宣传画紧扣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这个主题,充分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心愿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豪迈气概。它成为上世纪50年代最具影响力和震撼力的艺术作品之一,不仅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也在朝鲜流传。在朝鲜前线志愿军指挥部的墙壁上、战壕里、野战医院里,都张贴着这幅作品,小型的印刷品则是志愿军战士人手一张。祖国人民送给志愿军的慰问包里,都会附上这张小画片。信封、笔记本、明信片、搪瓷杯、茶叶盒、手帕也都印上这张作品。这幅宣传画成为志愿军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巨大精神力量。看到那可爱的孩子形象,战士们激动地宣誓说:不惜牺牲生命,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保卫孩子们!为了这些孩子,我们死了都值!

这幅照片是当时的《人民日报》编辑阙文摄制的,后来阙文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 当导演。这幅照片的影响之大,不仅作者没想到,很多人也都没想到。除了招贴画在大街上和屋子里挂,还出现在信封、笔记本、明信片、搪瓷杯、茶叶盒、手帕和各种各样的慰问品上。现在北京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还有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门展览厅,一进门就会看见这幅有几米大的照片。其不仅主题鲜明,情感朴素,以今天的眼光看,它也具备了招贴画的一切元素。看到它,就会想起了那个年代,就会引起我们很多的往事回忆。照片产生的年代时期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国刚从战争中走出来,和平与建设是国家的主题。我们看看照片的作者阙文的回忆:

那是1952年的儿童节前夕,当时我负责《人民日报》里“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个图片栏目。根据周恩来总理“我们热爱和平,但也不怕战争”的精神,我们的总编辑邓拓找到我说: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当前的形势是要求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团结起来,争取保卫和平,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制止战争,才能保卫我们的下一代。

这个主题很抽象,不太好表现,又不允许搞“客里空”(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善于捕风捉影的记者形象,后来泛指新闻中虚构浮夸的作风)。我一夜没睡好,后来就想到了毕加索的和平鸽,又值儿童节,我就决定用儿童和鸽子来表现。

我和北京北海幼儿园联系,了解到他们那里养了一批鸽子,儿童们还经常到北海公园放鸽子,我就在5月31日到了这里,同时来的还有其他一些摄影记者,有青年报的,健康报的,体育报的。我一吆喝,大家就都去了。幼儿园的园长于陆琳带了一大帮孩子到了公园,每个人还抱了一只鸽子,真是欢天喜地!

最初我拍了几张觉得非常一般,因为只是在人物和鸽子的形式上、构图上作了些安排,看不出儿童内心对鸽子的热爱,缺少内在的联系。于是,我看看男孩又看看女孩,摸了一下他们的鸽子问:你们两个的鸽子谁的好呀?男孩高兴而俏皮地说:我的好!他看了一眼自己的鸽子,又看了一眼女孩的鸽子,然后紧紧地搂住鸽子,侧着脑袋,表现出一副非常得意的神情。他的这种行动使女孩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并立刻转过脸来瞧着男孩赶紧说:我这个也好!在这一瞬间里,两个人物的情绪都达到了饱和点,我就拍下了这幅照片。

第二天正好是儿童节,这张照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那时《人民日报》的报头在中间,照片就在左侧的报眼这个位置上,按现在的话讲那叫“黄金地段”,发表后反响果然很大。当年的10月份,这幅照片就被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安靖和邹雅制作成了大幅的招贴画,照片原来背景上有些树枝,经过剪裁和修整,加了点桃花,又上了色,上面用儿童体书写了“我们热爱和平”6个字。第一版就印了500万!应该说,照片的影响力是在印成招贴画之后才成倍地扩展的。

阙文后来从《人民日报》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时年33岁,从此他与电影结了缘。他先后导演了电影《寒夜》、《元帅之死》等。由于他长期奉行低调生活,人们很少知道他就是这幅照片的作者。发行量这么大的一张名作,稿酬之类的事却与他无关。他自己也曾经说过:“是战争成就了这张照片,即使有稿费,我也会捐给抗美援朝战争的。”

当年阙文的同事、《人民日报》资深摄影记者王东先生就这张照片回忆道:

……正值抗美援朝时期,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又把这张照片印成小卡片,由慰问团分发到每一位志愿军手里,不仅前线战士手里有,后来还传到了战俘营里。东欧的一些画报上也用它做了封面。《我们热爱和平》这张照片与另一张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红卫兵招手的照片(吕相友摄影)成为《人民日报》历史上两幅最有影响的照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