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鳐鱼

鳐鱼

鳐鱼,属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Vertebr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板鳃亚纲)下孔总目(Hypotremata)的鱼类。俗称老板鱼、劳板鱼、鱼、锅盖鱼等。

中国古代称鳐鱼为文鳐、鋪(鳐类)、海鹞(魟类)等。自古即有记载,如《山海经》、李时珍本草纲目》、屠本畯闽中海错疏》等。

形态特征

鳐鱼鳃裂位于头部腹面,有5-7对。鳐鱼体平扁而宽,常呈菱形或盘形。其胸鳍前缘与体侧或头侧愈合,背鳍位于尾部后方,形状缩小。在魟类、鲼类和蝠鲼类中,有的种类背鳍退化或特化为棘。鳐鱼的尾呈棒状或鞭状,尾鳍退化。

鳐鱼的胸鳍扩大与体躯组成体盘,是主要的运动器官。鹞鲼的吻鳍和蝠鲼属的头鳍均由胸鳍前端化而来,为辅助摄食器官。

盾鳞通常分散且不均匀地分布在背部、尾部和胸鳍上,露在外面的刺一般较大。在眼眶周围、脊椎上方和尾部背面的盾鳞会特化为结刺,分别称作眶上结刺、椎上结刺和尾上结刺。

鱼的牙齿由盾鳞演化而来,在上下颌呈铺石状或颗粒状排布。锯鳐科的吻部向前伸出如锯状,吻边缘的数十枚强大锯状齿同样由盾鳞演变而成。

分布

鳐鱼广泛分布于北纬80°至南纬55°之间的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从表层至深海、从沿岸至大洋中心均有存在。多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域分布,缺少寒带种类。与鲨鱼不同,鳐鱼主要营底栖生活,常浅埋于沙中。

食性

除前口蝠鲼属等鳐鱼类为浮游生物食性外,多数鳐鱼为肉食性,以贝类、头足纲甲壳亚门以及鱼类为食。

繁殖

鳐鱼类因体型大小不同,其性成熟周期和性周期(繁殖周期)也各异。小型的1龄达到性成熟,中型的2-3龄或4-5龄达到性成熟。大型的圆梨头鳐、扁魟、蝠鲼、牛鼻鲼等,性成熟周期长,往往5年甚至10年以上。小型或中型鳐鱼,性周期约为1年,大型鳐鱼的性周期往往也较长,2-3年甚至更长。由于大型鳐鱼性成熟及性周期时间较长,特别是卵胎生、假胎生等生殖方式的鳐鱼,平均每年产幼鱼数量较少。

意义与价值

在20至21世纪初,人类海洋生物科学与技术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大量捕捞鳐鱼,主要将其作为次要海产品食用,还加工鱼翅及生产胶原蛋白、鱼肝油、硫酸软骨素等产品。与鲨鱼类似,野生鳐鱼遭到过度捕捞。各国沿岸经济迅速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加剧,海洋环境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污染问题突出。这些污染物易在沉积物内积累,经食物链进入鳐鱼体内,影响其消化、循环和生殖等生理功能,还会随生殖进入卵和幼鱼体内,影响受精卵胚胎发育和幼鱼生长。

由于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和人类过度捕捞,鳐鱼资源严重衰退,物种生存受严重威胁。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ICN)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speciesofWildfaunaandFlora;CITES),已知有27种鳐鱼处于极危状态(criticalendangered;CR),59种处于濒危状态(endangered;EN),63种处于易危状态(渐危种;VU),59种处于近危状态(nearthreatened;NT),约占鳐鱼种类的30%。受人类资源利用影响的鳐鱼种类接近90%。

参考资料

鳐鱼.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