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燮清
黄燮清(1805年-1864年),初名宪清,字韵甫、韵珊,自号吟香诗舫主人、茧情生、两园主人等,海盐县人,晚清剧作家、诗人。著有《帝女花》《鸳鸯镜》等传奇多种,诗词有《倚晴楼诗》《倚晴楼诗余》等。其中,《倚晴楼词》入晚清名家词之列。
人物经历
黄燮清,爱新觉罗·颙琰十年(1805年)十月二十三日出生,年轻时就以乐府诗文闻名。但仕途坎坷,前后六次赴乡试未举,直至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才中举,后屡应会试不第,后在江西省、安徽充任幕宾。
咸丰二年(1852)进京先当实录馆誊录,后被任命为湖北知县。时正值太平军起义,战火正炽,黄燮清未赴任而告病还乡。从此怡情山水,修葺县城南门别墅拙宜园,改晴云阁为倚晴楼,后又购得砚园废址,栽花种竹,自号“两园主人”,每日与友觞咏其间,以诗词自娱。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太平军攻克海盐,黄燮清逃至湖北。同治元年(1862),任枝城市县令,调任松滋县令。同治三年(1864)卒于武昌,享年六十。黄燮清有两女,长女黄珏,嫁杭州市宗景藩;次女黄琇,嫁同里镇冯绪曾。
代表诗词
银汉微茫迟画舸。扶残醉、倚篷凉坐。蛩絮芦根,雁稀星外,零落水房灯火。
今夜红楼秋梦锁。罗帷底、玉笛玉箫谁和。两处西风,半窗离恨,不独销魂是我。
沿江烽火怒涛惊,半壁青天一柱撑。
群小已隳南渡局,孤臣尚抗北来兵。
宫中玉树征歌舞,阵上靴刀决死生。
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
垂杨替写婵娟影,依依送人孤棹。碎叶笼烟,零花腻雪,点缀断肠词稿。栖鸦睡了。问莺燕楼台,露凉谁靠。懒不成眠,数声渔笛夜天杳。
荒村残柝过尽,怅风肥月瘦,枨触情抱。独枕支愁,离船守梦,水上一灯寒照。明星渐少。正酒醒无聊,五更钟到。别有销魂,画中春自好。
主要著作
黄燮清著有《倚晴楼诗集》12卷,《倚晴楼诗续集》 4卷,《倚晴楼诗馀》4卷,存词220余阕,《国朝词综续编》24卷,《倚晴楼七种曲》等。
《倚晴楼七种曲》包括七种传奇:《帝女花》《桃溪雪》《茂陵弦》《凌波影》《脊令原》《鸳鸯镜》《居官鉴》。另外还有《玉台秋》《绛绡记》两种传奇。《帝女花》写清军攻占北京后,崇祯之女坤舆公主欲在尼庵中削发出家,原与公主有婚约的周世显多方寻访得知公主下落,清廷仍用公主出嫁的礼仪为他们完婚。此剧演唱颇广,还流传到了日本。《桃溪雪》写清代耿精忠降而复反,派总兵徐尚朝向永康市、金华市进军,永康地方官献出了守节在家、能诗善画的吴绛雪以作为交换请徐尚朝退出县境,吴绛雪旋即跳崖自尽。黄燮清在的传奇的题材上不拘泥于杂剧和明传奇的故事中,写了不少明末清初的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瑞安鼓词典雅生动,风格近于诗词。他在结构和矛盾冲突的铺垫上很下工夫。还很注意音律,曾先后请查仲浩、余炘等为他正谱,使得作品适于舞台演唱。道光十二年(1832)作《帝女花》,写崇祯长公主朱徽娖事。每日与里中孙谋、陈竹敬、何岳龄、吴廷燮诸同人相唱和。
文学成就
黄燮清才思富赡,诗、词、曲均所擅长,尤工词。他的诗,早年学汉魏,多摹拟之作。中年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写了不少抒发个人抑郁不满和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吴江妪》《十一月朔日大雪》诸诗,深切地表示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关注。这些诗在艺术上质朴畅达,情见乎辞。这一时期是他诗作最有成就的时期。此外,他还有不少吊古咏史的作品,借古讽今,深沉豪放,如《广陵吊史阁部》《黄天荡怀古》等,颇为人所传诵。一些小诗,如《长水竹枝辞》等,也颇清新流丽,自具特色。他的词,除〔水龙吟〕《题沈晓沧年丈炳垣月夜渡海卷》等少数忧时感遇的篇什外,大多题材狭窄,选词造名,亦多雕琢痕迹。晚年写作的〔满江红〕《题施庭午茂才杞忧草》一类内容较为充实的词,对“征调可怜财赋尽,流离但觉乾坤仄”的社会现实,作了生动如实的反映,客观上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但对太平军则持敌视态度。他所撰制的传奇,文词藻丽,时人比之尤侗。
参考资料
江城戏曲基础雄厚全国少有,于魁智:重头剧目一定要来武汉!.今日头条.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