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丰塔

海丰塔

海丰塔,史称唐塔,原名大觉寺塔,位于滨州市无棣县,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碑记为“尉迟敬德监建”,距今已1300多年。原塔为八角密檐式砖石结构,青砖到顶,飞檐挑角,角系铜铃,塔身13级,第一级南北各一门,其上每一级一南门,顶有相轮,全塔高约36米。明代维修时,吏部尚书杨巍撰有《重修大觉寺宝塔》,并刻石竖碑。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元月地震,大觉寺塔裂;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五月地震,塔圯其半,1957年,因塔身破损严重,有倒塌之虞,报省批准,将地表以上塔身拆毁。

建筑特色

唐朝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佛教盛传,文殊菩萨无棣县歇脚藏舍利”的说法传到京都长安,李世民亲派尉迟敬德为督办,在无棣修建唐塔。原塔为八角密檐式砖石结构,青砖到顶,飞檐挑角,角系铜铃,塔身13级,第一级南北各一门,其上每一级一南门,顶有相轮,全塔高约36米。

1991年6月,滨州市无棣县委、县政府决定重建海丰塔,同年7月12日破土动工,1992年9月竣工。新建海丰塔位置在唐塔旧址以北50米处,新塔为八角楼阁式,共13级,高42米。塔身为框架式结构,中心及八个角共9根水泥柱,外表砌大青砖,既古朴典雅又坚固耐久,既保持了唐塔的风貌,又在建筑结构上有所创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为海丰塔亲自写下对联“海裕无双邑,丰余第一州”;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欣然挥毫题写了“海丰塔”塔匾。有民谚曰“沧州铁狮子,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此亦被誉为冀鲁三胜。

文化活动

海丰塔是无棣县灿烂文化的象征,有关它的传说颇多。流传较广的有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锔塔、刘墉蜜枣和珅智修海丰塔等等。

最盛传的当属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的传说。相传,文殊菩萨在五台山讲经说法,当时的五台山沟无泉水,山不披绿,天罕鸟纲,地绝走兽,文殊菩萨生普救之心,便想借东海之水,消五台山之热,让荒山青青,沟涧溪泉,松属葱葱,花果芳香。于是,文殊菩萨来至东海,向龙王借了“清凉石”,回五台山途中,路过古邑棣城,顿觉和风微拂,丽日映照,瀛瀛之州,百鸟围翔,花香袭人,一种飘然入仙之感,遂落坐歇息。心想:这里虽不是名山大川,也是佛家之佳境胜地,何不将舍利子置于土中,以感念佛祖之恩德,领略这里的秀丽风光。随之取舍利子,观音口念咒语,风沙起处,将舍利子埋入地下。

到了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人乐年丰,歌舞升平,佛教极盛。文殊菩萨无棣县歇脚藏舍利”这段佳话,传到了京都长安李世民的耳朵里。传说,玄武门之变后,杀兄弑弟使李世民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他开始“崇尚佛教”,这也是他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国策之一。

明代无棣人、吏部尚书兼太子太保杨巍在《海丰县重修宝塔记》云:“吾海丰有塔,在城东南隅无棣大觉寺中,唐贞观年所造,盖太宗尚佛塔,喜武功,史臣已言之矣。彼时佛国进舍利几十粒,太宗颁于海内大郡,令建塔以贮之。吾陆丰市僻在海滨,寥落荒凉,不足以称大郡,想姜子牙赐履之初,海丰为无棣县故地,当燕齐之界,去唐朝不远,其故垒遗墟,犹有存者,或可以称大郡而有此塔也。”无棣虽不是大郡,但是位置重要,属“太公赐履”之地、齐国北至,地处齐邦燕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汉垒”遗址,故在此修寺建塔。

现状与价值

现状:如今的海丰塔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它不仅是无棣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价值:海丰塔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海丰塔也见证了无棣县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是当地人民心中的文化瑰宝。

参考资料

海丰塔 @中国山东滨州景点.世界网站大全.2023-11-06

微电影《海丰塔》在第十一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中获奖.今日头条.2024-08-27

滨州海丰塔简介.欣欣旅游.2024-08-27

无棣海丰塔的传说 .无棣微生活.2024-08-27

寻味滨州 色彩滨州.新浪山东.2024-08-30

海丰塔的前生今世.海丰塔的前生今世.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