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寺
仙游东山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鲤南镇玉塔村境内,海拔六百多米的东山寺,既是千年古刹,又是古代著名书院。
东山寺,为仙游县县文物保护单位,面宽七间,深进四间,前座平屋,后座楼房。前面还有照墙天井,两边护。唐大中年间,这里就辟为佛门,不久兼设院塾(亦称东山书院),虽几经兴废,现存祖师殿、大悲殿、文昌殿、安养堂、天王殿、海会塔等建筑构造。
建筑格局
现存的东山寺是清代的建筑物,面宽七间,深进四间,前座平屋,后座楼房。前面还有照墙天井,两边护厝。隋朝时,这是就辟为佛门,天井里留有隋桂的古迹。虽然 全株已枯了,但树的根部很壮,现在还能长出幼芽,不断长大开花,香飘满院,人称“东山隋桂”,名闻遐迩。
历史沿革
唐大中年间,智广祖师卓锡于此,建栖云窝古刹,不久兼设院塾(亦称东山学院)。宋时,朱熹来此讲学,命书童在马嘴石上刻:“第一山”三字,今尚存(原石被毁,此字后补不如前者)。南宋史学家郑樵曾住该寺,写下《东山采药》诗云:“一掬金丹向晓风,山前草木尽苍茏;读书便是神仙味,更笑行冲问药翁”。从此,东山寺名声大噪。东山茶岛里有个古墓,墓碑上刻“明”大字,下刻小字:“禅僧始祖石梅春公、东山高田祖塔、长徒南江福公”的合葬之穴。传说,这三位寺僧曾勤植茶叶,揉青制丹,选作“贡品”,赠送朝廷,受朝廷封赏,并命此山为“茶岛山”。清朝,寺内有三块石碑,其中两块是皇封的均立壁上。第三块石碑是本里举人吴登青、郡诸生李清芬书。碑文内容都是记载寺院重修的情况,全无提及院塾之事,未知何故。
东山素有“百景”之胜,是县文保单位之一。山上苍茏的杉、竹、松和茶果等,布局有致。游人最欣赏的是寺西侧有一株丹桂,树高9.25米,胸径110公分,树冠覆盖7.6米,树龄约有500多年。还有几株杜香樟木和大橄榄树龄都在百年至几百年间。若登上“小尖岭”,向东远眺,多么美丽的大海呀!渺渺茫茫水天一色,俯瞰广阔无垠的绿野、稻海、蔗林、村庄等,像一幅气势磅礴的油画。
东山寺内有“文昌”一殿及其两庑,即为当时院塾修书之处。学生所读的书系《楷体金文三字经》、《四书》、《五经》等类。塾师因人而教,进度全不相同。多数是启蒙教育,也有精英荟萃,书院越办名气越大。宋理学大儒朱熹前来讲学,影响更大了。他所注释的《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等书,以后列入士子考试之经典之作。当然,他长期在仙游县“三山”讲学,与仙游宋朝科举兴盛,进士登第冠八闽是分不开的。不然不会有泉州郡等地知名人士慕名来到东山、金石山、塔斗山求学。鲤南镇境内从乾隆至光绪年间有83考,共有秀才388人(见《仙溪试录》。当上邑生、贡生、举人和进士的层出不穷。唐杨在尧父子在东山读书,父官右补阙,子官大理寺丞。宋陈谠开国侯、余崇龟监察御史、兵部侍郎。还有名臣姚宗之等都是本里人。明朝,名盛一时的“东山四园”,即郑纪字东园,官户部尚书;李鼎字西园,官监察御史;余赐字南园,理学名儒;郑璞字北园,曾任国学侍讲。因此说,东山书院是古代著名的书院。
参考资料
福建莆田仙游县东山寺.仙游县人民政府.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