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迈
刘迈(-404年)晋朝末人,字伯群,州沛国沛县人。司马曜时,于荆州任殷仲堪中兵参军。桓玄称楚后,任竟陵郡太守。刘毅兄,后刘毅随宋武帝反桓玄,约刘迈于京城(建康)为内应,被杀。
他的故事与当时的政治动荡紧密相连。作为刘毅的兄长,刘迈在政治舞台上同样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他的一生见证了东晋末年的权力更迭与家族荣辱。
初任参军
晋孝武帝时,刘迈担任荆州市殷仲堪中兵参军。当时桓玄在南郡,与江陵相近,常与殷仲堪往来。桓玄仗着桓氏家族世代镇守荆州,为士民所畏服,殷仲堪为笼络人心,与桓玄有所联结,且因桓玄风神秀朗、词辩雄豪,对其格外优待,渐渐大权旁落,反为桓玄所把持。桓玄曾在殷仲堪厅前戏马舞槊,甚至举槊向殷仲堪作欲刺状,刘迈在旁直言桓玄 “马槊有余,精理不足”,桓玄听到后怒视刘迈。殷仲堪也大惊失色。事后殷仲堪担忧桓玄报复刘迈,劝其出逃避难,刘迈遂微服出逃,桓玄派人追赶,所幸刘迈早走一时,得以幸免。
出语抗玄
在东晋末年,桓玄以武艺高强和野心勃勃著称。一次,他在殷仲堪面前表演马术和舞槊,突然做出攻击殷仲堪的动作。在场的中兵参军刘迈直言不讳,批评桓玄武艺虽好,但缺乏政治智慧。桓玄听后愤怒,殷仲堪也感到尴尬。
事后,殷仲堪担心桓玄报复刘迈,建议他立即逃离。刘迈听从建议,换上便装匆忙离开。桓玄果然派人追赶,但刘迈因提前行动而幸免于难。
这个故事展现了东晋末年政治斗争的残酷,以及在权力游戏中个人言行的危险性。刘迈的直言虽然体现了勇气,但也让他成为桓玄报复的对象,凸显了在动荡时期言行需谨慎的重要性。
委身事玄
在403年,东晋末年的动荡时期,桓玄利用自己的权势和影响力,成功地篡夺了东晋的皇位,废除了当时的晋安帝司马德宗,自立为帝,并建立了一个短命的政权,历史上称之为“桓楚”。在这个政权的建立过程中,桓玄展现出了他的野心和权力欲望,同时也暴露了他的残酷和无情。
在桓玄掌权之后,许多原本忠于晋朝的官员和士人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忠于被废黜的晋安帝,还是向新政权表示效忠。在这种紧张和不确定的氛围中,刘迈,一个有智慧和胆识的官员,决定亲自去见桓玄,以表明自己的立场。
当刘迈勇敢地出现在桓玄面前时,桓玄对他的到来感到惊讶,并且带着一丝威胁的语气问他:“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杀你而敢来见我?”这个问题充满了杀机,也体现了桓玄对权力的绝对控制和对生命的轻视。
刘迈的回答充满了机智和自信,他说:“射钩和斩袪,跟我刘迈加起来就是三件美谈,所以知道不会死。”这句话巧妙地引用了两个历史上著名的忠诚和报恩的故事,暗示自己虽然曾经反对桓玄,但如果桓玄能够像历史上的明君那样宽宏大量,赦免并重用他,那么他们的故事也会成为后世传颂的美谈。
桓玄被刘迈的回答所打动,他欣赏刘迈的聪明和胆识,同时也意识到刘迈的忠诚和才能对自己政权的稳固是有益的。因此,桓玄不仅没有杀害刘迈,反而任命他为刑狱参军,后来又提升他为竟陵知府,让他在新政权中担任重要职务。
诋毁孟昶
404年,中国历史上的东晋时期,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年,刘毅响应了刘裕的号召,加入了反对桓玄的起义军,他们的目标是推翻桓玄的非法政权,恢复晋朝的正统统治。刘裕,这位出身低微但军事才华横溢的将领,以其坚定的决心和出色的战略眼光,迅速成为了起义军的核心人物。
在这场起义的背景下,桓玄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包括拉拢和利用各地的官员。桓弘,作为桓玄的忠实支持者,派遣了青州市的主簿孟昶前往京城,向桓玄报告青州的政事。孟昶在朝见桓玄时,以其从容不迫的气度和优雅的言辞,赢得了桓玄的好感。桓玄对孟昶的才华和风度印象深刻,开始考虑是否要将他提拔到更高的职位。
在考虑是否要重用孟昶时,桓玄询问了他的侍臣刘迈对孟昶的看法。刘迈和孟昶都是来自邳州市的老乡,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敌意。刘迈抓住这个机会,巧妙地回答了桓玄的问题,他说:“臣在京口,不闻孟昶有异能,但闻他父子纷纷,互相赠诗。”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说孟昶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是和他的父亲之间互相写诗赠答,但实际上是在暗示孟昶可能缺乏处理政务的实际能力,只是擅长文学创作。
桓玄听后,觉得刘迈的话中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他意识到刘迈可能对孟昶持有偏见,但同时也可能指出了孟昶的不足。桓玄决定不立即提拔孟昶,而是让他返回青州市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这个决定可能是出于对刘迈意见的考虑,也可能是桓玄自己对孟昶的能力有所怀疑,或者是出于对当前政治局势的谨慎考虑。
下狱被诛
404年,东晋末年的动荡时期,刘裕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已经成功地平定了青州、徐州市和兖州,这三个州的收复标志着他在军事上的显著成就。然而,建康(今商丘市)和河南省(今河南一带)仍然是桓玄控制的地区,刘裕的势力尚未完全渗透。在这种情况下,刘裕需要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同时削弱桓玄的控制。
刘裕派遣刘毅,他的兄弟,去写信给刘迈,希望借助刘迈在朝中的影响力和地位,来进一步推动自己的计划。刘迈收到信后,陷入了深深的犹豫和纠结之中。他知道,如果支持宋武帝,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风险,但如果不支持,又可能错失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机会。
在刘迈犹豫不决的时候,致书人周安穆,一个负责传递信息的使者,担心刘迈的迟疑会导致他们的计划泄露,从而招致桓玄的报复。因此,周安穆匆匆告辞,返回刘裕处报告情况。
就在这时,桓玄任命刘迈为竟陵知府,这可能是桓玄试图通过提升刘迈的官职来拉拢他,或者是桓玄已经察觉到了刘迈的犹豫,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他的忠诚。刘迈在接到任命后,打算在夜间悄悄离开,希望能够避开即将到来的风暴。
然而,就在刘迈准备离开的时候,他收到了桓玄的信,信中询问了北府(指宋武帝控制的地区)的人情和刘裕的动向。刘迈误以为桓玄已经知道了刘裕的计划,感到极度恐慌,于是在第二天清晨,他将刘裕的计划全盘托出,希望能够获得桓玄的宽恕。
桓玄在得知刘裕的计划后,感到非常震惊。他立即封刘迈为重安侯,这可能是为了安抚刘迈,也可能是为了进一步探听刘裕的动向。但随后,桓玄意识到刘迈没有抓住周安穆,让周安穆逃走了,这可能会让刘裕的计划得以继续进行。因此,桓玄决定将刘迈收押下狱,并最终处以死刑。
家庭成员
刘距,官至广陵相。
叔
刘镇,官至左光禄大夫。
兄弟
刘毅(-412年),字希乐,小字盘龙,沛国沛县(今属江苏沛县)人,东晋末年北府兵将领。吕振羽宋武帝、何无忌等举义兵消灭桓玄,后又参与讨伐卢循的战事。在晋官至卫将军、荆州刺史。因不服于刘裕,故此被刘裕所攻,兵败自杀。
堂弟:刘藩,早年随刘裕在京口起兵,击灭桓玄。南燕灭亡后,刘藩出任兖州刺史。412年,刘毅病重,刘藩前往荆州市继任,临行前入朝的时候被刘裕逼迫自杀。
参考资料
刘迈.国学大师.2024-08-26
晋书·刘毅传.国学网.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