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型潜艇
03型潜艇(英文:Type 03 Submarine),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苏联引进技术、建造的第一型柴电动力潜水艇。
1953年6月4日,中国政府与苏联签定了“海军订货协定”(即《六四协定》),苏联有偿向中国转让战后设计的613型潜艇建造许可证,提供全套散件器材和图纸资料。江南造船采用苏联提供的设备和散件开始组装建造613型潜艇,国内称为6603型(即03型)潜艇。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在现代海战中,潜艇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被德国击沉的军舰中,有百分之二十是被潜水艇打沉的,而被潜艇击沉的运输商船则高达百分之七十;日本被美国击沉的舰船中,百分之六十是被潜艇击沉的;苏联打沉的德国军舰,也差不多都是用潜艇打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配合解放沿海岛屿,抵御中国国民党军队对沿海地区的骚扰,捍卫领海主权和保卫海上交通线。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有限的对海攻击能力,需和空军一道与国民党军队争夺台湾海峡的制空权,无法对水面舰艇提供全面的空中掩护。因此,对没有全程空中掩护的海军来说,潜艇是最好的“战略”武器,它可以在水下远航巡弋,又能隐蔽接敌突然进攻。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国家经济情况还比较困难,加上大型舰艇建造的技术条件也不够,因此海军发展的重点是“空、潜、快”,也就是集中力量发展海军航空兵、潜艇和小型快艇,这样就能够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以有限的资源,尽快地建立起一支能够保卫国家海防重任的海军力量。基于这种考虑,中国开始着手引进和建造柴电常规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潜艇设计人员和技术资料被盟国瓜分,苏联同样获得了XXI型潜艇的相关技术。相对于VIIC型潜艇,XXI增加了电池容量,并采用成套设备解决柴油机通气管水下航行充电。艇上设备的操纵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苏联在已经开始研制的中型潜艇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德国XXI型潜艇上的先进技术修改原设计。1946年苏联海军司令部批准了613型潜艇的战术技术任务书,并做出了论证修改设计任务书的决定,增大了排水量、提高航速和续航能力指标。1947年至1948年间,海军批准了613型潜艇的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1949年613型潜艇开始建造。在导弹武器作用地位还没有显现的时代,潜艇是惟一能够避开美国和西方空中优势,并能渗透过驱逐舰警戒幕打击航空母舰的攻击性武器。约瑟夫·斯大林正是看中这个优势,计划建造336艘潜艇,在1949年至1958年间,最终共完成了236艘。
613型很像放大了的德国XXI型潜艇和战苏联С级潜艇的综合体。德国XXI型潜艇考虑在多冰况的北大西洋使用,并且主要采取在水面航行抵达伏击海域后再下潜游猎的作战方式,因此艇首采用前倾很大的弧形首柱,便于克服零碎浮冰和压浪。苏联设计613潜艇的首柱前倾程度减小,但依旧保持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的船形破浪艇首。由于苏联历来重视在冰况复杂的北方海区航行,没有采取德国VIIC那样的单耐压壳结构,而是保留了传统的双耐压壳形式,并且吸收了XXI型艇双耐压壳的钢结构设计。613型潜艇的横剖面并非现代潜艇的那种圆截面,是与早期潜艇相同的椭圆和不规则的对称形状。40年代末期潜艇最大潜深只有100至200米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截面的耐压结构完全可行。
由于缺乏大量的海上反潜作战经验,苏联海军最初在613潜艇的指挥塔围壳后部的甲板设计了安装火炮的平台,根据任务可以选择23毫米、57毫米或76毫米火炮。为支撑火炮,平台下面的耐压壳和耐压舱内都有加强结构,占据了不少耐压壳内外空间。实际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对德国潜艇的作战中,盟国海军一系列新型反潜设备已经能够很好的追踪水下航行的潜艇,但是轴心国海军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德国在建造XXI型潜艇时,依旧保留甲板火炮,采取消除扰流噪声的措施有限。战争中缺乏反潜作战经验的苏联海军同样没有积累这些反潜战的资料,当美国和西方海军开始发展外形更为光滑的新型潜艇时,一些有远见的苏联设计人员提出了很好的设想,但在主流的设计思维主导下,还是将德国不合时宜的经验也一同延续下来。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苏联潜艇在日本海进行过追踪美国海军舰队的行动,多次陷入反潜舰只的跟踪,此时才真正意识到战后潜艇技术发展差距已经显现出来。
研制历程
引进技术
1952年4月中旬,海军肖劲光司令员和罗舜初副司令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以商讨《海军订货协定》。1953年初,罗舜初再次赴苏谈判,经几轮谈判,于1953年6月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供应海军装备及在军舰制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李春富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协定上签字。
根据协定《六四协定》,中国海军除了购买四艘07型驱逐舰与2艘C型常规潜艇外,还将在1953年至1955年内接受到前苏联移交的6种舰艇的全套器材设备及图纸资料,计有6601/50型护卫舰4套、6602/183大型鱼雷快艇24套、6603/613中型潜艇3套、6604/122БИС猎潜艇4套、6605/254К基地扫雷舰4套(后又提供了改进型254М基地扫雷舰)、6606/151江河扫雷艇10套(实际只接收了图纸资料) 。
《六四协定》规定由苏联向中国转让制造六型舰艇,其中有613型潜艇,中国仿制后改称“6603”型潜艇(简称:03型潜艇)。西方称此型潜艇为“W”级。
根据《六四协定》,1954年7月,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批准,确定江南造船建造03型潜艇。前3艘的艇体由苏联提供半成品,在中国组装。江南造船厂厂长郑重、党委书记黄涛、总工程师王荣瑸对如何建造“03”潜艇的工作,立即全面布置。任命薛开国为“03”产品总建造师兼监造组组长。周明甫、吴全福、沈校良、徐坤元为副总建造师。派出25人赴苏联实习“03”潜艇建造。
建造过程
1955年3月,以席姆初日尼柯夫为首的苏联专家36人到上海江南造船厂参与潜艇的建造和指导。同年1955年4月14日“03”首制艇(国家编号为“新中国第15号”)开工。在施工现场,首先将耐压船体段第二圈壳板弯制好的两个半圆吊放在圆锥形装配台上拼装,由苏联专家耐压船体装配组长勃利伐洛夫和船台工艺工程师高佳叶夫向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作示范操作。12个立体分段先后合拢成5个总段,然后进行总段间对接。待整个船体焊接完成后,根据潜艇的下潜深度的水压对全船耐压进行注水泵压强度试验。主辅机、轴系的安装、舱室绝缘和电缆敷设等工作均在泵压试验后,从船体上切割出的可拆板开口中进行吊装。
焊接是“03”产品的关键技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采用CXJ1-4钢板所适用的焊条、焊丝和焊剂,挑选3~5级的焊工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参加“03”焊接工作。经X和γ射线的透视拍片检查,合格率达到88.7%。“03”潜艇轴系定位,采用光学方法找轴系中心,轴系照光时间,从首制艇的20余天到第四艇起缩减到6天。“03”首制艇于1955年9月29日进行水压试验。在按规定的通过气压(0.5~5千克/平方厘米)、液压(1~20千克/平方厘米)的12小时强度试验后,其结果是,除上层建筑几根撑脚挤压弯曲外,其它部位都没有出现裂缝、漏水等现象,说明耐压体设计强度和焊接质量良好可靠。“03”首制艇于1956年10月19日开始工厂航行试验和国家航行试验。
03型潜艇建造期间,1956年1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市长陈毅的陪同下来视察江南造船“03”潜艇的建造。毛泽东主席围着静卧在船坞上的潜艇整整转了一圈,一边仔细察看潜艇的形体,一边听取技术人员汇报潜艇的建造情况,并不时地插话提出一些问题。当工人和技术人员表示“我们不但要学会装配,而且要自己制造,还要赶上和超过别的国家”时,毛泽东主席高兴地笑了。这是毛泽东主席第一次视察潜艇,也是他一生中仅有一次视察潜艇。1956年3月26日,由中国建造的第一艘03型潜艇下水,当时舷号为“115”号。
1957年10月27日,“03”首制艇完工交船。自第四艘艇起,仅由苏联提供材料、设备。工厂从放样、下料开始自行建造。
通过03型潜艇的转让制造,工厂与设计部门学会了建造潜艇的工艺和技术,也学会了以工艺计划为中心,按工艺阶段和工艺项目组织生产的科学方法。并建立了一系列质量检查制度。为江南造船建造现代化舰船奠定了基础。
1956年中国自行建造的03型潜艇装备部队后,对中国国民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中国海军具备了伏击国民党海军大型舰艇的能力。在随后几年中不断有03型艇建成服役,60年代初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作战能力。此时国民党大型舰艇开始逐渐减少靠近大陆沿海的活动,主要依靠小型舰艇进行袭扰,因为鱼雷很难打击轻快的小型舰艇。此外国民党海军经常派出猎潜舰沿大陆领海线活动,企图侦察和伺机打击中国海军潜艇。在03型潜艇服役后的1958年9月内,中国海军采用高速巡逻舰和鱼雷快艇两次伏击了中国国民党海军的猎潜舰,直到1965年的两次海战中,国民党海军编队都有猎潜舰参加。60年代至70年代,台湾曾经盛传不明潜艇在本岛近海活动的消息,台湾军方认为这些不明潜艇大部分是中国海军潜艇,因为03型潜艇也是非常好的侦察平台。在03潜艇大量装备后,中国沿海防御大大加强。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03型潜艇(苏联613型潜艇)与早期潜艇结构相似,采用的是兼顾水面和潜航的线形和双壳结构。非耐压壳体布置有10个主压载水柜和4个燃油柜,通气管、应急高压气瓶和应急电话浮标都布置在非耐压表面甲板下。为保证稳性,耐压壳体是下大上小的组合圆筒。筒内分为5段各有上下层的耐压分舱,共有首鱼雷舱、前蓄电池舱、指挥舱、后蓄电池舱、主机舱、推进电机舱和尾鱼雷舱。各舱段之间有球面耐压壁隔离,球面壁上有水密门供人员通过。指挥舱和前后舱能够作为救生舱,在发生进水事故或战损时,依靠关闭水密门保持这些舱室不被淹没。前舱上层甲板是前生活舱,下层为蓄电池舱。除前部生活舱靠近指挥舱的后部布置了卫生间、厨房和士兵餐厅,还布置了多层艇员铺位。
全部耐压壳体都是由СХл-1或МС-1高屈服强度钢材焊接而成。由于潜艇耐压壳体的非规则截面,使得建造工艺复杂,需要采用平台和月牙隔板支撑,在建造初期确实存在很大困难,这些问题在03型上没有多大改观。
在首鱼雷舱和尾鱼雷舱外的艇体甲板上,分别有鱼雷装填口,此外前后有出入舱口。首鱼雷舱的发射管分上下两排,布置4具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上排两具发射管口在水线上,下排发射管位于水线以下。在机舱后部并列布置有后向发射的2具533毫米鱼雷管,发射管口同样在潜艇水面水线上,离水面很近。这样布置鱼雷发射管可以利用没有吊装设备的小型船只在外海补充鱼雷,前后发射管露出水面能将鱼雷从管口倒塞进去。
03潜艇中部是指挥舱,由于当时潜艇导航、火控、观察和通信设备相对较简陋,通常集中布置这些设备的部指挥舱较小,操艇装置除水平舵和方向舵集中布置在指挥舱内,其余控制潜艇沉浮的阀门和水泵开关都分散布置在紧靠水柜的首鱼雷舱和后机舱侧壁,没有占用指挥舱空间。指挥舱后有个小格子式的舱室,里面是无线电通信舱,安装有短波通信设备。
耐压壳体的下层甲板是蓄电池舱,由于613型设计没有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潜艇结构,下层电池舱非常低矮,有效空间较小。电池舱前部空间因采用尖削型的船形艇首而收缩,无法容纳电池,下层后部空间因耐压壳净高小,全部为机舱所占据。潜望镜装置基座,以及长大的潜望镜桅杆,都布置在底层前后电池舱之间腾出的舱室中,桅杆穿过指挥塔围壳及其下方的指挥舱,直通这个设备舱。早在二战之前,苏联海军一直努力增加桅杆的高度来增加潜望镜航行状态的深度,因此需要较大的净高来布置。613潜艇首龙骨与中部龙骨结合部有个台阶,布置了主动声呐装置,这种声呐是根据英国提供的样机研制,之所以布置在这个位置,主要原因是首部尖削的线形没有空间容纳阵列,而且主动声呐主要用于对水下静默目标的测距测向,因此安装在龙骨以下不会影响使用。装备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613型潜艇由于活动在浅海,经常需要坐底潜伏,突出的台阶声呐罩容易被压坏,同时还破坏流场,在改进设计的633等型潜艇上完全取消了这种台阶结构。
613型潜艇首部安装了可以收放的水平舵,尾部有面积较大的固定尾水平安定面和水平舵。在安定面和水平舵之间布置螺旋桨虽然使舵效有所提高,但噪声水平相应增加。在艇体首部布置水平舵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利用舵效加速下潜,也方便布置首舵的动作机构,然而在停靠码头作业时容易碰坏首舵,钢铁舵叶在数千吨的潜艇面前如同脆弱的蛋壳。多数国家都将首水平舵设计成折叠结构,在水面航行时折叠,防止停靠码头作业以及航行中与其他船只、浮冰及大型漂浮物碰撞。613型潜艇首舵折叠机构是典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式,水平向后折叠缩入首非耐压壳体,长而狭窄的舵面不仅能够保证足够的舵效,也便于并排叠放。
动力系统
03型潜艇是中型潜艇,水面排水量为1050吨,水下排水量为1350吨,这样一个长75.2米、型宽6.3米、型深4.9米的庞然大物全部动力是2台2000马力的37Д型12缸柴油机、2台主推进电机和2台经济航行电机。每台主推进电机功率约1250马力,每台ИГ-103型直流经济航行电机功率为150千瓦,主推进电机通过离合器和变速箱与柴油机联轴。采用电机推进高速航行时,离合器分离主推进电机和柴油机连接。613型潜艇是第一种安装经济航行电机的苏联潜艇,经济航行电机主要用于潜艇低速和极低速航行的动力,这种潜航状态下,潜艇航行噪声远远低于浅海背景噪声,因此很难被探测到。苏联海军潜艇需要考虑在有西方强大的反潜兵力警戒的海区活动,当时主推进电机无法将噪声降到海洋背景噪声水平以下,只能设法安装经济航行电机,采取极低速航行方式。双轴潜艇的最大优势是极低速航行的可操纵性,低于3节以下航行,潜艇舵效很低,导致操纵性、灵敏性降低,转弯半径达几千米,根本无法有效活动。而双桨潜艇能够控制推进电机两侧转速差,在1节以下航速灵活转向,且噪声很低。为降低机械噪声,经济航行电机通过皮带传动。在小功率低速情况下,皮带传动可以满足输出指标,而且不会因高速高温而烧毁皮带。推进电机由分布在前后电池舱的112块蓄电池供电。当主电机全部依靠电池供电时,能够以13.1节航速潜航13.35海里,而利用经济航行电机以2节航速潜航时,续航能力达335小时。坐底潜伏最长时间可达200小时。这种指标在20世纪40年代属正常水平。03型潜艇完全照搬了这些设计,在随后的30年中没有多少改动。
613型潜艇在水面航行和充电状态时使用内燃机,水下通气管状态航行也使用内燃机,航行需要限制航速,否则会造成通气管供气不足,柴油机组消耗艇内空气,以及一氧化碳浓中毒的情况。60年代初期,苏联潜艇在日本海进行水下通气管航行时,因供气不足就发生过这类事故。为减小机械振动噪声,柴油机和推进电动机组安装在弹性基座上,但是其消声效果有限。613型潜艇动力采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传统模式,柴油机直接通过离合器和变速箱带动推进电机,在充电状态时,柴油机不仅是推进动力,也是充电能源,此时推进电机工作在发电机状态。当采用电机航行时,离合器将柴油机和电机连接分离,蓄电池向电机供电。
独立连轴的柴油机和电机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苏联设计部门通过倒换驱动供电电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当一侧柴油机发生故障时,另外一侧的柴油机无法与该侧电机进行机械连轴,此时使一侧采用柴油机推进和发电,将故障侧的柴油机与电机的离合器脱开,只采用电机推进。实际上这种情况很难平衡2个螺旋桨的转速,苏联设计了专门的转速调节电路,使电机驱动跟随柴油机驱动的转速变化。在50年代这已经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却能够弥补动力结构造成的缺陷。外界推测中国的03型潜艇后期型号很可能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武器系统
苏联海军613型潜艇主要作战武器是鱼雷和水雷,最初配备的型号为53-38、53-38у、53-39型瓦斯热动力鱼雷,以及зт-80电动鱼雷。战后苏联大规模研制新型鱼雷,1951年后613型潜艇开始装备战后研制的新型鱼雷。53-51、53-56、53-57和53-61瓦斯热动力鱼雷在1951至1961年间装备613型潜艇,САЗТ-50和СЗТ-53声自导鱼雷也在1950年和1958年装备613型潜艇。“六四协定”引进的6603艇只配备了53-51瓦斯热动力直航鱼雷,在中国自行研制的鱼-3型鱼雷和鱼-4型声自导鱼雷装备部队前,6603型潜艇没有自导鱼雷可用。由此可见,中国海军潜艇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深海猎潜作战的能力。
中国海区浅海居多,尤其是黄海和东海。在平均水深只有50米的浅海中,潜艇活动深度受限制,因此潜对潜作战可以采用直航鱼雷。通常情况下,潜艇通过声呐确定目标舷角后,可以保持与目标相同的深度,然后对数枚鱼雷装定不同的深度,形成垂直方向上的射击扇面进行攻击。中型常规潜艇全高度接近8米,核潜艇全高度达10米,在浅海中逃脱直航鱼雷的攻击并不容易。一旦进入深海,潜艇机动深度只受最大潜深限制,而最大潜深通常在200米以上,因此很难再使用直航鱼雷进行攻击。
苏联设计的613型潜艇作战系统是以火控系统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其声呐、雷达、导航系统和潜望镜装置都是围绕为鱼雷射击指挥仪服务。包括无线电以及通信声呐系统接收到友邻舰艇发送的目标报文后,不能直接传往设计指挥仪,需要采用人工转动向量码盘手工装定设计指挥仪后解算诸元。613型艇射击指挥仪是机电式设备,只有一个目标通道,缺乏灵活性。使用直航鱼雷攻击时,通常需要多雷齐射,并要求各雷之间有一定的散射角。这些复杂计算要求在数秒内完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老式潜艇部分计算还是人工作业。613型潜艇上的机电式射击指挥仪相对来说已经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设备,依靠电子线路和机电装置共同完成计算鱼雷射击扇面中线、有利散射角,以及达到散射角的各雷转角装定。在声自导鱼雷装备后,苏联在射击指挥仪上增加了声自导设定装置。转让给中国的6603型艇只有直航鱼雷射击解算,没有声自导设定部分。直到国产声自导鱼雷装备后,自行研制了自导鱼雷设定装置。由于老式潜艇发射声自导鱼雷需要修改鱼雷发射装置的尾盖和射击指挥仪,改装并不复杂,因此西方推断中国海军03型潜艇在很早以前就具备发射声自导鱼雷的能力。除探测系统外,03型潜艇与后来引进的6633型潜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很多设备也能通用。声自导鱼雷的攻击解算与潜舰导弹类似,因此在国产鱼雷管水下潜射“鹰击”导弹装备中国海军后,西方推测部分033型艇具备潜舰导弹攻击能力。1988年前后,多数03型潜艇退役或被封存,因此03型潜艇没有进行发射潜舰导弹的改装。
艇电系统
观通装备
03型潜艇的水下航行需要准确地了解自身所在位置,才能避免迷航和找不到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潜艇水下导航主要依靠磁罗经和航海钟,天文潜望镜和六分仪作为修正手段。潜艇的任务航线通常被分为很多段,分别航行完每段后校准航向和位置。第一次确定了潜艇位置后,艇长会在海图上标出现位置到下一个对准点之间的航线,然后就全部凭借定时察看罗经来监视是否偏离航向,同时通过海航钟和计程仪默算是否已经到了下一个对准点的时间和位置。在到达下一个对准点时间后,潜艇会伸出导航潜望镜读六分仪的校准结果,此时再标出本次测量位置到第二个对准点之间的航线,以此类推,直到潜艇抵达作战海域。仅仅凭借磁罗经和航海钟推算艇位非常粗糙,往往发现偏航很大,即便采用天文导航校准,也会丧失很多战机。在大西洋海战最为关键的阶段,盟国扩大了反潜海域,执行“狼群”战术的德国潜艇被迫减少了上浮观察次数和水面航行时间,导航偏差增大,经常导致潜艇与目标的距离和位置比预计的相差好几海里。在当时直航鱼雷射程只有10千米左右的情况下,这样大的偏差几乎相当于根本没有进入交战海区。由于当时潜艇水下航速比水面船只慢,使得德国艇长们不得不利用恶劣气候和夜幕进行水面追逐,抢占船队前方的有利阵位,因此而遭到盟国的猛烈反击,损失很大。陀螺罗经开始装备潜艇后,水下航行的导航误差减小,德国潜艇能够较为准确的通过潜航抵达伏击海域。
苏联海军为使潜艇具备大洋上独立作战的能力,为613型潜艇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导航设备。常规潜艇很少采用精密的惯导罗经,而613型上却配备了КУПС-3型陀螺罗经,结合ГОН-23М光学反射磁罗经和ГОМ-III型转轮计程仪测量艇速,在数天内无需校正也能达到连续天文导航的定位精度。据当时工程技术人员回忆,这些设备当时都并没有在中苏订货协定的范围,在中国建造的第一艘03型潜艇上没有这类设备。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当时潜艇主要在黄海、东海和南海活动,单纯确定艇位并不困难,利用磁罗经和计程仪就能满足当时多数情况下的作战要求。潜艇高精度导航有目的,利用海床地形航行和作战。当时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水文资料,对海床探查很不完善。613型潜艇主要靠龙骨下的НЭл-3型回声探测仪测量龙骨下水深,中国海军03型潜艇利用这类装置结合导航系统可以大致判明所处位置的海床情况,这些资料可以用来完善海图。
除配备了传统的罗经和计程仪外,613型潜艇还配备了РПН-47-03型定向仪,这个设备能够起到侦察和导航作用。传统的天文导航需要用对空潜望镜观察星体,在遭遇恶劣天气时难以进行天文观察,此时能够利用无线电导航信号确定艇位。当时诸如欧米伽、罗兰、双曲线等等无线电导航台站还没有完全建立,无线电系统必须具备测向能力和事先记录台站的波段和位置。美苏冷战期间苏联海军电子侦察船只和飞机还记录了民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站的情报,海军潜艇可以利用这些情报测量相应台站方位,然后利用甚长基线等方法推算艇位。无线电测向天线位于指挥塔围壳后角高高的固定刀型桅杆上,以便能够潜航时伸出水面进行探测。在潜望镜出水或上浮前,先行伸出这个天线探查附近海面是否有雷达波束扫过,如果收到信号,则说明附近海域有反潜舰艇或飞机,潜艇能够避免贸然出水遭到打击。苏联转让给中国海军的6603型潜艇也有这个天线装置。苏联当时认为中国海军潜艇可能会依靠本土台站,以及记录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台站进行导航。
03型与613型的指挥攻击潜望镜和对空潜望镜相同。指挥攻击潜望镜用于潜航状态的观察和搜索海面,同时也能对空观察和搜索。与指挥攻击潜望镜不同的是,对空潜望镜观察范围更大,能够用于天文导航。指挥潜望镜的天文望远镜目镜以及操作面板较天文潜望镜复杂,有连接侦察照相机的镜头接口,用来拍摄侦察目标和战斗结果。潜望镜划分扳能够用来测量目标大小和大致距离。潜望镜桅杆座上有刻度和传感器,转动潜望镜时将自动向射击指挥仪输送舷角和装定提前角,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发明。此前苏联潜艇依靠艇长操纵潜望镜然后读出方位标尺,口头通报负责鱼雷射击诸元装定的操作人员手工完成装定。
电子设备
20世纪50年代潜艇最重要的探测设备是声呐系统,由于613型潜艇艇首难以安装近似筒形的大直径阵列,因此配备的марс-24киГ“火星”被动声呐阵列安装在龙骨台阶下。攻击时,先用“火星”声呐进行噪声测向,声呐兵主要通过耳机监听是否有航行特征的噪声出现,如果监听到此类噪声,则采用比幅仪器侦察视角内各个方向的声强信号,特征信号声强大的方向就是目标舷角,阵列舷角鲍登线会被投射到方位盘上标示。满足计算鱼雷射击诸元不仅需要测量目标舷角及变化,还要测量出目标距离。理论上被动声呐不能测量单独测量目标距离,但在实战中潜艇处于机动状态,在不同的位置上不断测量目标舷角,将各个位置上测得的舷角延长,相交点附近就是目标大致位置,由此可以从图上作业计算目标射击诸元。因此潜艇作战演化出了很多计算目标运动要素的方法,如两方位两要素法,三方位一要素法,以及四方位法和滤波估计法等,这些方法也成为后来编制现代潜艇火控软件的计算机算法。中国的03型艇在后来的改进中,安装了模拟计算设备,加快了解算过程。
潜艇攻击时,更为精确的距离测量则是采用主动声呐测距。因为潜艇一旦打开主动声呐,则表明准备发动攻击,因此主动声呐通常也称为攻击声呐。1954年之前,ταмир-5л型主动声呐在苏联海军的613型潜艇上已经装备,但是中国引进的6603型艇最初没有配备。1959年引进苏联的633型潜艇也装备这种攻击声呐。633型潜艇在中国称为6633型(也称033型)艇,不久后ταмир-5л型攻击声呐也安装到了03型艇上。根据苏联方面的资料,613型潜艇上的主动声呐作用距离约为10链左右,仅能够满足鱼雷攻击的战术要求。
中国引进建造的03型与613型都采用ФлаГ“旗帜”对海和低空搜索雷达,通常情况下作为航海雷达使用,作战时可用来测定水面目标方位和距离。在潜射反舰导弹没有出现前,潜艇的搜索雷达只能在袭击没有安装电子战系统的目标时使用,附近有先进的反潜舰艇情况下贸然使用雷达,则会被舰上测向系统定位而遭到攻击。因此潜艇更多使用潜望镜,通常只在能见度不佳情况下,进出港口和狭窄水道时使用雷达。中国海军的03型艇部分安装了天线孔径更大的накат“涌浪”雷达。03型艇安装了факел型敌我识别应答器,当遭到雷达波束扫射到应答器天线时,会自动发出回答信号,同时也侦收对方信号,如果在规定的数秒延时内没有收到对方应答,或者应答信号3次都不对,则判断为不明或敌方目标,装置会自动启动艇内战斗警报。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撤走专家时,潜艇制造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些电子设备。
苏联海军使用613型潜艇伴随舰队活动时,通常将其部署在编队外侧的水天线附近,潜艇能够利用雷达警戒水天线另一侧的低空和水面,为舰队提供低空延伸预警。布置在这样的距离上,潜艇又没有脱离编队防空导弹的掩护,敌方反潜飞机不敢靠近遂行反潜作战,使舰队和潜艇构成相互依托。中国海军很少采用大编队行动,70年代以前中国潜艇行踪非常诡秘,很难断定是否参加过对中国国民党海军的几次作战。但从国民党海军猎潜舰60年代出动异常频繁的情况看,中国海军的6603型潜艇当时可能非常活跃。
性能参数
03型潜艇参考数据:
总体评价
03型潜艇于1957年交付中国海军使用后,累计建造了 21 艘,其中Ⅳ型 5 艘,Ⅴ型 16 艘。20世纪70年代以后,03 型潜艇转为预备役或固定在港口作为训练艇使用,90年代以后全部退役。
03型(W级)潜艇的转让制造促进了中国军用舰艇制造技术的进步,实现了常规潜艇零的突破,培养了一批潜艇设计人员及船厂技术工人,解决了大量潜艇制造的相关技术问题,为后来引进性能更好的633型潜艇并实现国内顺利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