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52年交通大学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就开启了交通大学马列主义教学与研究、宣传的航程。
由于彭康校长的重视,马列主义的教学与研究在学校内部一直非常活跃,集聚了一批学养深厚的马列主义教师,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术团队,奠定了后来长足发展的学术基础与优良传统。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9年。
2017年3月,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历史沿革
2021年4月11日,挂牌首批全国数字马院区域示范中心。
学院概况
时任党委书记兼校长的彭康同志,是我党早期从事卡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1929年6月参与创造社党组工作,并参与集体翻译恩格斯《反杜林论》,同年12月在我国从德语首译马克思《费尔巴哈论纲》、恩格斯《费尔巴哈论》。1952年任交通大学校长,1959专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党委书记兼校长直至文革期间。
办学条件
学科体系
精品课程
学院获批国家级精品课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2009),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一门《从毛泽东到邓小平》(2012),省级精品课升级改造项目课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2012),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一个(2009)。2013年下半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批国家精品课资源共享课。
学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是本学科恢复发展阶段,各教学研究机构重建发展,科研活动深入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活动蓬勃开展。
1978年举办本科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师资班,以后相继举办了马列主义理论专修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助教进修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
在1980-1998年,建设了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五个硕士点。
1999年至2002年举办了高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班、高校辅导员硕士学位班。
2003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2006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9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培养
目前建立两个省级教学基地:陕西省德育研究中心,陕西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
办学特色
学院建设方针坚持科研教学并重,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并重,以科研彰显学科实力并支撑课程建设,在学院发展中形成了以下特色: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经典著作为基础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2)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前沿课题,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3)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中的社会工程研究,加强改革开放前沿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4)强调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强化学科建设对课程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学术研究的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开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交叉学科论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相关学科交流、交融与争鸣。
师资队伍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9年,现有教师56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22名,讲师16人,博士生导师10名;国家、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专家各一名;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两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名,省级五五普法先进个人1名,2008-2011年度省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新先进个人1名,多人参加学校和省级教学竞赛并获奖。
学院拥有一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教师曾获得西安市“师德标兵”称号;1名教师获陕西省教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名教师曾分别获西安市高教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名教师获校级“师德标兵”称号。
政治学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
历史研究所
(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工程研究经典著作与理论创新研究、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
陕西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陕西大学生形势政策与政策教育信息中心
社会工程研究中心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廉政研究所
科研成就
近年来,在科研方面,获省级哲学人文社科奖项7项,国家级、省部级、与境外合作项目25项,其他重点科研项目23项。CSSCI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
获得荣誉
学科排名
2012年,在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全国学科发展评估中,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121所参评高校中位列前14%;其中,科学研究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学位论文质量全国排名并列第1位;“代表性学术论文质量”全国排名第7位。
参考资料
首批全国数字马院区域示范中心在天津授牌.光明网.202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