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草
苔草(学名:薹草属 spp.)属莎草科苔草属,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其秆三棱柱形。叶线形。本属约1300种,如寸草苔、粗喙苔草、黑穗薹草、黑花薹草、弯囊苔草、舌叶薹草等构苔草。旱生根茎型多年生草本,山地草原植物。生长于山地的阳坡、半阳坡。常与针茅 (Stipa capillata)、瑞士羊茅 (羊茅属 valesiaca) 和超旱生半灌木蒿属植物 (Artemisia sp.) 一起组成干草原或荒漠草原群落。
苔草广布与世界各地,常为草甸,高寒草甸优势植物高寒草甸,这种草甸常用作放牧场。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根状茎。秆丛生或散生,中生或侧生品种图片,直立,黑三棱形,基部常具无叶片的鞘。叶基生或兼具秆生叶,平张,少数边缘卷曲,条形或线形,少数为披针形,基部通常具鞘。苞片叶状,少数鳞片状或刚毛状,具苞鞘或无苞鞘。花单性,由1朵雌花或1朵雄花组成1个支小穗,雌性支小穗外面包以边缘完全合生的先出叶,即果囊,果囊内有的具退化小穗轴,基部具1枚鳞片;小穗由多数支小穗组成,单性或两性,两性小穗雄雌顺序或雌雄顺序,通常雌雄同株,少数雌雄异株,具柄或无柄,小穗柄基部具枝先出叶或无,鞘状或囊状,小穗1至多数,单一顶生或多数时排列成穗状、总状或复总状花序;雄花有3枚雄蕊,少数2枚,花丝分离;雌花具1个雌蕊,花柱稍细长,有时基部增粗,柱头2-3个;果囊黑三棱形、平凸状或双凸状,具或长或短的喙。小坚果较紧或较松地包于果囊内,三棱形或平凸状。
属模式种:薹草属 hirta Linn.
根茎
具有很多的根茎,当生出根茎的时候,通常会有新枝出现。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秆三棱柱形。
叶花
叶线形,宽1~3毫米。小穗一至多数,穗状、总状或圆锥状,具少数或多数花,单性,雄雌顺序(即上部小穗为雄花,下部小穗为雌花)或雌雄顺序,稀异株。花单性,无花被。雄花具1鳞片和3雄蕊;雌花位鳞片内,包在一枚先出叶形成的果囊中。小坚果平凸状、双凸状或三棱形。花柱1,柱头2~3。
分布范围
薹草属植物的分布是全球性的,但绝大多数草是以北美洲和东亚的北温带为分布中心,北美约500种;中国有488种,24个亚种和50个变种;日本252种,16变种;中欧接近120种。
薹草属也是我国植物区系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许多地区森林最下层的优势草种,有些森林下层植被几乎全为薹草。另外许多种类具有草坪植物的许多优良品质,如返青早、色泽好、生长持续时间长;有极强的营养繁殖能力,地下根状茎发达,耐践踏性强;林下苔草耐阴性好。所以,薹草属植物作为一类新的草坪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薹草属植物因其固有的生殖对策,极强的营养繁殖能力,特殊生理整合作用以及顽强的生命力,经常生长在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如高寒草原,高寒冰缘、许多湿地系统以及森林最下层,对维持脆弱的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主要价值
苔草药用研究
据记载薹草属有35种植物为药用植物。倪培忠首次研究白颖薹草(C.duriusculasubsp. rigescens)片剂的制备工艺,改常规的汤剂为片剂并找出适宜的粘合剂,不用崩解剂达到不影响有效成分,是携带方便而不增加成本的好方法。微晶纤维素是一种新型的纤维素衍生物,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及轻化工等领域。从薹草中制取微晶纤维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薹草饲料营养方面的研究
许多薹草属植物是重要的牧草,其蛋白质含量及消化率都较高,常在抽穗之前放牧,调制干草或草贮。薹草属植物是山羊夏季和冬季喜欢采食的牧草,适口性好。
园林应用研究
薹草属植物覆盖度好,根系发达,生长快,适应性强,分布广,在园林应用方面,既可作为单一的草坪,还可与其它草种混合形成复合草坪。蔓草属植物还有望在河湖岸美化、水体净化、水土保持以及堤坝绿化等方面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1)作为地被
薹草属植物生长持续时间长、叶片纤细、柔软、密集,且色泽好、耐践踏、耐瘠薄,具有明显的作为草坪地被植物的优势。
寸薹草、异穗薹草、尖嘴薹草、无脉薹草、白颖薹草等适合北方地区作为草坪草开发利用。青绿薹草也极适合草坪的建设。寸薹草株丛低矮,水分蒸滕量少,可经济地涵养;且根系发达,还是可用于固土、护坡、固沙草坪的优良草种。秦岭薹草耐阴性尤其显著,林下生长健壮,在林下阴湿地具有其独特的开发前景。崂峪苔草因其较好的耐阴性,适宜城市立交桥下、建筑物背荫处、林下绿化。
(2)水体美化净化
不少薹草自身极适应在水环境下生长,且不乏观赏性强的种,适合开发为滨水绿化植物,如条穗薹草可在湖边、堤坝、河边等进行片植,或与水生、湿生花卉混植,形成美丽的景观,或与石头配景。
(3)盐碱地绿化
寸薹草不仅是一种优良的草坪草,而且对盐碱地也有很强的抗性。广布于沿海地区的砂钻薹草耐干旱瘠薄,抗海风海雾,适应海雾中夹杂的盐分胁迫和短期海潮造成的海浸,是治理土壤沙化的首选优良
代表物种
拉丁名:Carexbreviculmis
别名:青营(植物学大词典)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秆丛生,高8-40厘米,纤细,青绿薹草三棱形,上部稍粗糙,基部叶鞘淡褐色,撕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宽2-3 (5) 毫米,平张,边缘粗糙,质硬。苞片最下部的叶状,长于花序,具短鞘,鞘长1.5-2毫米,其余的刚毛状,近无鞘。小穗2-5个,上部的接近,下部的远离,顶生小穗雄性,长圆形,长1-1.5厘米,宽2-3毫米,近无柄,紧靠近其下面的雌小穗;侧生小穗雌性,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少有圆柱形,长0.6-1.5 (2) 厘米,宽3-4毫米,具稍密生的花,无柄或最下部的具长2-3毫米的短柄。雄花鳞片倒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具短尖,膜质,黄白色,背面中间绿色;雌花鳞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截形或圆形,长2-2.5毫米(不包括芒),宽约1.2-2毫米,膜质,苍白色,背面中间绿色,具3条脉,向顶端延伸成长芒,芒长2-3.5毫米。果囊近等长于鳞片,倒卵形,钝三棱形,长2-2.5毫米,宽约1.2-2毫米,膜质,淡绿色,具多条脉,上部密被短柔毛,基部渐狭,具短柄,顶端急缩成圆锥状的短喙,喙口微凹。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卵形,长约1.8毫米,栗色,顶端缢缩成环盘;花柱基部膨大成圆锥状,柱头3个。花果期3-6月。
地理分布:产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河南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生于山坡草地、路边、山谷沟边,海拔470-2300米。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印度、缅甸。
本种分布广,南自澳大利亚北部,经印度尼西尼、菲律宾、印度、尼泊尔、中国、日本至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变异很大,是一个多型种,这些变异究竟能分为几个亚种或变种,还未见进行全面研究过。但根据我国常见的志书中,多分为三个区别较明显的类型,中国植物志暂作变种处理。
寸草
拉丁名:Carexduriuscula
别名:卵穗薹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特征:根状茎细长、匍匐。秆高5-20厘米,纤细,平滑,寸草基部叶鞘灰褐色,细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宽1-1.5毫米,内卷,边缘稍粗糙。苞片鳞片状。穗状花序卵形或球形,长0.5-1.5厘米,宽0.5-1厘米;小穗3-6个,卵形,密生,长4-6毫米,雄雌顺序,具少数花。雌花鳞片宽卵形或椭圆形,长3-3.2毫米,锈褐色,边缘及顶端为白色膜质,顶端锐尖,具短尖。果囊稍长于鳞片,宽椭圆形或宽卵形,长3-3.5毫米,宽约2毫米,平凸状,革质,锈色或黄褐色,成熟时稍有光泽,两面具多条脉,基部近圆形,有海绵状组织,具粗的短柄,顶端急缩成短喙,喙缘稍粗糙,喙口白色膜质,斜截形。小坚果稍疏松地包于果囊中,近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5-2毫米,宽1.5-1.7毫米;花柱基部膨大,柱头2个。花果期4-6月。
地理分布:产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生于草原,山坡、路边或河岸湿地,海拔250-700米。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亚地区)、蒙古北部、朝鲜。
白颖薹草
拉丁名:C.duriusculasubsp. rigescens
形态特征:与寸苔草的区别在于雌花鳞片具宽的白色膜质边缘。叶片平张。花果期4-6月。
地理分布:产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陕西省、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生在山坡、半干旱地区或草原上。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模式标本采自河北。
拉丁名:Carexgiraldiana
形态特征:根状茎木质,匍匐。秆高16-30厘米,扁三棱形,涝峪薹草平滑,基部具淡褐色分裂成纤维状的老叶鞘。叶短于或等长于秆,宽2-5毫米,边缘粗糙,反卷,淡绿色,稍坚硬。苞片短叶状,具鞘。小穗3-5个,彼此远离,顶生1个雄性,棒状圆柱形,长1厘米;侧生小穗雌性,顶端常具雄花,卵形,具3-5朵花,长6-8毫米;小穗柄黑三棱形,上具疏齿,上部两个的柄短,包藏于包鞘内,下部两个的柄稍长,伸出鞘外。雌花鳞片长圆形,顶端近截形,淡黄白色,背面中间3条脉绿色,延伸成粗糙的短尖。果囊与鳞片近等长,斜展,倒卵形,长5-6毫米,近革质,黄绿色,被疏短硬毛,具多条脉基部渐狭成柄,稍斜,先端急缩成喙,喙圆柱形,喙口具2浅齿。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倒卵形,三棱形,下部棱面凹陷,基部具短柄状;花柱基部膨大,柱头3个。花果期3-5月。
地理分布:产陕西省;生于山谷路旁,海拔1200米。模式标本采自陕西涝峪山。
拉丁名:Carexheterostachya
形态特征:根状茎具长的地下匍匐茎。秆高20-40厘米,黑三棱形,异穗薹草下部平滑,上部稍粗糙,基部具红褐色无叶片的鞘,老叶鞘常撕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宽2-3毫米,平张,质稍硬,边缘粗糙,具稍长的叶鞘。苞片芒状,常短于小穗,或最下面的稍长于小穗,无苞鞘或最下面的具短鞘。小穗3-4个,常较集中生于秆的上端,间距较短,上端1-2个为雄小穗,长圆形或棍棒状,长1-3厘米,无柄;其余为雌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8-18毫米,密生多数花,近于无柄,或最下面的小穗具很短的柄。雄花鳞片卵形,长约5毫米,膜质,褐色,具白色透明的边缘,具3条脉;雌花鳞片圆卵形或卵形,长约3.5毫米,顶端急尖,具短尖,上端边缘有时呈啮蚀状,膜质,中间淡黄褐色,两侧褐色,边缘白色透明,具3条脉,中脉绿色。果囊斜展,稍长于鳞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钝三棱形,长3-4毫米,革质,褐色,无毛,稍有光泽,脉不明显,基部急缩为钝圆形,顶端急狭为稍宽而短的喙,喙口具两短齿。小坚果较紧地包于果囊内,宽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黑三棱形,长约2.8毫米,基部具很短的柄,顶端具短尖;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4-6月。
地理分布:产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河南省等省;生于干燥的山坡或草地,或道旁荒地,海拔300-1000米左右。也分布于朝鲜。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苔草特性
草原苔草多为营养繁殖,分蘖节位于土表下不深处。具有较多的根状茎,根茎一般均可发生新枝。在水分不足的环境中,大多数都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种子繁殖成活率甚低,只有当水分条件较好时,才能有较多的植株形成生植枝,达到开花结实。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生长壤质栗钙土和棕钙土上,在基质较粗的砾质土上也能生长。春季萌发早,5月开花,6月结实。秋季再生较早,再生性强,所以耐牧。生长季节对水分条件敏感。春季与夏初,若有充足的雨水供给,地上部产量显着增加。据在天山北坡Han蜜哈顿低山冬牧场的定位测定,春雨较多的年份,产草量比一般年份增加10%。
生长习性
薹草属植物生长的生境是多种多样的,从干旱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湿地草原、落叶和针叶森林、极地冻原、荒野、沙丘甚至岩石裸露的地方。生长于山地的阳坡、半阳坡。喜潮湿,多生长于山坡、沼泽、林下湿地或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