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大觉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00米处的小山脚下。明天顺五年(1461)建。该寺寺坐西朝东,四合布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门额曰“普照禅林”。院内正殿3间,面积90平方米,明间后檐墙处增建有神。院内有明代所植古银杏树一株。寺内原有明、清时建、修该寺之后碑多块。附近有贝家花园、周家坟、大觉寺和塔林等。
简介
近山门,透过圆拱的石门,蓦然突现在眼前的,是扑面而来的一株大银杏树。正对这山门和银杏树的,是殿门。站在山门外,竟然可以看到殿堂里的佛像。
普照寺的历史也很悠久了。据介绍,这普照寺原本是庵堂。在佛家里,并没有寺住和尚庵住尼姑的说法,寺和庵的意义原本差不多,只是后人强行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区分罢了。真正区别到底住和尚还是住尼姑的,是山门上的基石上是否有一条中缝。无,则住和尚;有,则住尼姑。
普照寺修缮的时间,与大觉寺几乎同步,也是皇家敕建。所以后世人推断,这和皇家也应有渊源的。清代的时候,这里曾经是一个太监出资修缮后居住的地方。想来,这个太监在皇宫里也曾有相当的地位吧?清末,这里被德国人借住,改建为传教的基地之一。现在可以看到横梁和檐壁上许多壁画,都有天主教的图案。为此,还有法人后裔专程来考察过。
普照寺很典型的中西合璧了。寺宇建造的风格,是中式的庙宇;但壁画、室内格局,都已经按西方的方式改造过了。在侧院的十八僧房里,我们还看到了日式的和室。
原来铁路切断了普照寺的院落。山门前面的小池,是德国人修的游泳池。旁边原来还应该有牌匾和石碑,刻载普照寺修建的历史。但现在已经都漫灭不可找寻了。在铁路的另一边,有当年的普照寺大门,还有写有“紫气东来”的影壁。
普照寺比大觉寺更多了几分僻静。侧院的十八僧房呈回廊式建筑风格,每一个拐角都很别致,廊檐上书绘有字画,有点拐角还摆设和桌椅。中间的庭院不大,秋意重了,都是荒烟衰草。如今普照寺不对外开放。这些平时都不曾听人介绍过。比起修缮的金壁辉煌、红墙绿瓦、气势夺人的各处历史建筑,这些断壁残垣,更让人喟叹。
交通火车站乘9路车可达
参考资料
普照寺.北京市海淀区政务信息资源库.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