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角社村

角社村

角社村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西北部,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3300人,是东坑镇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村。由于地处大圳埔之南,多面环水,与外界隔河相望,以前进出均需过渡。解放前后一段很长时间内,角社村的八大支柱行业支撑了全村村民生活:耕田、做瓦、撑艇、放虾、抛鱼、牵布、斩埔草、畜牧鹅鸭,其中依赖于发达水系的渔业占了相当比重。

乡村概况

在1984年角社大桥建成之前,这里大小江河面上漂浮的船艇,曾经构成了该镇一道独具特色的农村风景线。如今,很多角社人都能道出撑艇过河的种种经历,当年过渡的影像隔着几十年的距离依然深刻在许多人的历史记忆当中。

角社村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修建大桥解决群众过河用渡的问题后,路通问题摆在了角社村解放发展的突出位置上。昔日角社,由于地形特征、土质结构、居住分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多处羊肠小道,道路不通,村民出入不便。当时的村支部清楚地认识到道路建设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尖锐地提出了“角社要发展、要前进、要繁荣兴旺,必须新筑大道通往茶山,通过茶山的路,就是角社之生命线”的意见。1993年,全长2768米、36米宽、水泥路面15米的从角社大桥,经内连、沙头、大水田、上埔、小埔尾通往茶山的东茶路(东兴西路)以总工程造价650万元的巨额投入终于正式动工;同年9月,另一条从下围沙头至角祥(山边)工业区的逾千米公路——角祥路紧接着施工;1996年至1998年间,新铺新村、上联一、上联二、校前、市场、草塘等6条总长度2178米的联网水泥路,将村中各主要部位有机联系起来,角社五条自然村自此实现了连片道路化。

路网建设打通了角社村经济的生命线。实现了连片道路化,全村公路一张网之后,很快便有工业经济的血液源源输入,东茶路(东兴西路)和角祥路的建成,大大提升了角社村的交通运输能力,吸引了一批外商投资办厂。角社因为地势低洼、偏离镇中心区,发展受到制约,但近年来随着东部快线和东莞生态园的植入,能够明显感受到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只要积极接收辐射,5至10年内角社的发展定能有很大的飞跃。

2007年,角社村以镇委镇政府提出的“一中心、三培育、五突破”工作思路为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进取,干事创业,勇于创新,在土地统筹、社会管理、民生事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维护了团结稳定的良好大局,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在全镇2007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该村荣获市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标兵、经济总量前三名、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城建工作先进单位、解决群众就业先进村等6项荣誉。

农村经济

一、抓经济发展,促进效益提升

2007年,角社村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8200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工业总产值4600万元,增长6%;农业总产值3600万元,增长14.6%。村集体固定资产总额达7805万元,增长4.9%。村委会实现集体经济收入907万元(其中厂租、管理费收入848万元,其他收入28万元),纯收入312万元,增长17.7%。一年来,全村经济运行良好,质量效益有所提升,主要在两个方面稳步推进:

一是集体利息负担减轻,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角社村利用东部城市快速路土地统筹款,偿还银行贷款及利息共1748万元,使集体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到目前的4.28%,降幅达35.58%,大大减轻了集体经济的负担,促进了集体纯收入的增长。

二是投资环境有效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活跃。角社村大力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60万元修建完成大围至学校水泥道路;全面整治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招商引资软环境,吸引了不少民营资本在该村投资创业。2007年新增上规模民营企业2家,新增个体民营工商户120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