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井乡
杨柳井乡坐落在美丽的西洋江畔,距广南县城39公里,全乡国土面积458平方公里,广八油路穿境而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主产水稻和玉米,以烤烟为支柱,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冬农开发为辅。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杨柳井乡常住人口为23367人。
乡镇概况
杨柳井乡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东南部,距广南县城39公里。东与八宝、板蚌毗邻,西与湘潭市相连,南与南屏、董堡隔河相望,北与广西西林县接壤。地处东经105°16′19″,北纬23°55′35″之间。是典型的喀斯特和低热河谷山区,最高海拔1741米,最低海拔640米,平均海拔1295.5米,乡内地势西高东低。年平均气温16.9℃、降雨量1038.2毫米。全乡国土面积458平方公里,辖杨柳井、西洋、普弄、骂然、宝月关、海子、扣莱、石笋、龙哈、阿用10个村民委员会,共有130个自然村、159个村民小组。
历史文化
该乡历史文化悠久,是通往两广一带的交通要道。辖区内有六郎城(北宋杨六郎故居)、阿用清代侬土司 遗址、雍正年间司马卢夫人兴建的阿用大桥、中法战争期间法国侵略者修建的西洋大桥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保护价值。
文化教育
截止2009年3月,全乡域内设有中学1所,完小和中心小学29所,幼儿园1所,小学生就读于各村委会的小 学,中学生就读于杨柳井中学。全乡义务教育在校学生 4897人,其中:小学生 3557人,中学生1340人;有中学教师79人,小学教师 174人。年内,适龄儿童入学98.97 % 率,小学生辍学 0.54% 率,适龄少年毛入学 96.98% 率,初中辍学2.76% 率,15周岁人口完成 98.19% 率,17周岁人口完成率 83.13% ;有青壮年总人口20973人,其中青壮年文盲人口63人,文盲率0.3%;全乡小学、初中校舍建筑面积28132平方米,,其中小学17195平方米,生均4.83平方米;初中10937平方米,生均8.16平方米;全乡小学、初中共有图书28001册,其中小学14501册,生均4.08册;初中13500册,生均10.1册。
该乡建有文化站1个、图书室1个、村小组活动室6个,业余文艺队3个。杨柳井乡民族文化最具特色的有:壮族手工刺绣、苗族服饰,手绢舞等。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族文化活动,每年壮族“上巳节”和“祭龙”都邀请各界人士参与,相互交流,使民族文化特色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基础设施
2008年末,杨柳井乡所在地到广南县城为柏油路,乡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路面。完成了小河新寨科技示 范村及龙哈、扣莱、山脚、院子整村推进建设项目;全乡通公路自然村 93个,通路率达71.5%;全乡通电110个自然村,通电率达84.6 %。建有农贸市场1个建成科技活动室6幢。
自然资源
乡镜内最高海拔1741米,最低海拔640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其历史文化悠久,是通往两广一带的交通要道。辖区内有六郎城(北宋杨六郎故居)、阿用清代侬土司遗址、雍正年间司马卢夫人兴建的阿用大桥、中法战争期间法国侵略者修建的西洋大桥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保护价值。
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其中木利锑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二,现已在开采之中,尚有洒拉冲金矿、西洋煤矿及卫湾锰矿尚待开发。境内西洋江和阿用河呈八字型分布,归于板蚌乡合流,属珠江上游。流域内水流量和落差较大,占全县可开发利用水资源蕴藏量的50%以上。已建好投产的西洋电站、下石龙电站、木利电站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证。
特色产业
杨柳井盛产首乌、龙胆等名贵中药;现有八角、茶叶、油桐、油茶等经济林木上万亩,所产茶叶品质上乘,为饮中佳品。境内还有几万亩宜林荒山、草地为大规模种、养殖业提供发展之所。旅游开发的处女地-西洋江亚热带河谷风光,山清水秀、薄雾缭绕,景色迷人;北宋杨家将与农智高天子决战旧址,地势险要,高达数百米的半岩上有“九困西洋”的杨家洞,有深不可测的天生桥旧址,皆是追溯历史、寻幽访胜和探险的好去处。
新农建设
实施了小河新寨小康示范村,龙哈、扣莱、山脚、院子四个村小组的整村推进建设项目,共新修公路 7 里,改扩公路 1 公里,新建村内主干道 6 公里、分支道 9公里,建成科技活动室6幢、沼气池146口、卫生间146间,改厩 146户,改灶146 户。项目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基层组织
杨柳井乡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130自然村个,村民小组159个。建有党支部60个(其中:乡机关党支部2个,学校总支部 9 个,企、事业支部5个,农村党支部60个),共有党员669人,占总人口的 8.8 %,其中:男性党员 589 人,女性党员80 人;汉族党员365人,少数民族党员304人,各村级总支部均已建成规范化党员活动室。
建有团支部2个,共有团员369人,其中:男性团员268人,女性团员101人,少数民族团员 256人。
政务公开
杨柳井人民政府及所辖的10个村民委均建立了政务公开栏。通过政务公开栏及时公布相关的政务信息、 “村两委”选举候选人和相关结果;有关农村的重要政策法规、惠农政策;计划生育,包括对育龄夫妇的统计情况,计划外生育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相关的乡、村财政收支情况;重大的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社会保障情况,村民合作医疗;民政部门的农村低保、优抚对象和优抚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均张榜公布。同时还利用各村广播站及时将相关的信息告知群众。
人口卫生
2008年末,有7520户,乡村人口35377人,其中:农业人口35377人,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仡佬族等六个民族,少数民族14717人,占总人口的41.6%,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8709人,苗族4154人,彝族545人,瑶族1303人,仡佬族6人。总耕地面积32510亩,其中:田9132亩,地23378亩。
2008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1495人,参合率 89.03%;享受农村低保908人。医疗主要依靠乡生院和乡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建在集镇上,群众看病治疗非常方便,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得到较好缓解。全乡共有医疗单位8个,其中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10个。有主治医师1人,医师4人,医士8人,护士4人,有乡村医生30人;8条街道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4个,生活排水沟渠设施齐全畅通,每一条街道均有人负责卫生管理。
根据广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杨柳井乡常住人口为23367人。
发展目标
乡域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在确保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前提下,力争全乡发 展速度、农村经济总收入处于全县中上水平,财政收入保持在全县第4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县计划指标之内。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双效”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对外开放继续扩大。打工经济深入开展,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科技教育发展加快,义务得到巩固,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经济增长: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左右,到2010 年,全乡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左右,力争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产品价格与全县市场同步稳定。
——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布局,到2010 年,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增强,质量明显上升,群体支柱产业初具雏形,以烤烟、畜牧、林业、茶叶为主的支柱产业在全乡总收入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占到全乡经济总收入的36%以上;全乡8个集市的市场贸易条件明显改善,秩序良好,群众纳税意识显著增强,积极主动。
——社会发展:全面巩固六年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辍学率控制为%,文盲率控制在%以内,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辍学率为%,15周岁人口完学率达%,17周岁人口完学率%;青壮年文盲率降到%。通电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到所有的行政村。各族人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明显好转。
——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下,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西洋江、阿用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水土流失现象逐步缓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民生活:农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3.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3%;到2010年达到1000元。群众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全乡电话普及率遍及全乡50%的行政村,围绕“奖、优、免、补”政策,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健全,参合率达95%以上,合作医疗网点遍及全乡10个村民委员会,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人均寿命提升2-3岁。
——扶贫攻坚: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围绕整村推进战略的实施。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扣莱、石笋、海子、龙哈、骂然、阿用六个重点扶持村民委员会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得到加强。
参考资料
广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