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祝
太祝,tài zhù ㄊㄞ ㄓㄨ ,又称大祝,文华殿大学士。太常寺的官,主管祭祀。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刘启时更名为祠祀,刘彻更名为庙祀,与女巫同为祠祀官,是《周礼》中规定的儒教神职官员之一,官衔下大夫。殷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师、李世民、太史姓、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太祝处天人之际,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太祝常驻神祠,岁时至祠,持版,掌读祝。太祝以下还有亚祝、少祝。大祝迎神告大宗,少祝导王,亚祝迎王。太祝祭服无冕,素青衣,朱裳,蔽膝,无佩绶。日本神道教神职即太祝。太祝为殷官,与太宰等官为六太。周官,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辞,以祈福祥。秦汉有太祝令、丞,后汉亦曰太祝令、丞。晋、宋、齐、梁、陈、北魏、北齐皆因之。后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隋炀帝罢署,太祝八人。唐朝初有七人,后增为九人,开元二十三年减置三人。掌读祝文,出纳。
基本解释
文华殿大学士。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周礼》礼部尚书宗伯之属有 太祝﹐掌祭祀祈祷之事。秦汉有太祝令丞﹐属太常卿。历代多因之。参阅《通典·职官七》。
【示例】《史记·孝武本纪》:“于是天子令 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指谬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史记·孝武本纪》:“神灵之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坛以明应。令 太祝领祀,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分开解释
太 : 太tài过于:太长。极端,最:太甚。太平。高,大:太空。太学。很:不太好。身分最高或辈分更
祝 : 祝zhù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祝福。祝寿。祝雨辛。祝辞。馨香祷祝。古代指男巫。在神庙里管香火
由来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周礼》规定太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策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四曰,五曰攻,六曰说。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辞,二曰命,三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辨六号,一曰神号,二曰鬼号,三曰示号,四曰牲号,五曰粢号,六曰币号。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三曰炮祭,四曰周祭,五曰振祭,六曰擩祭,七曰绝祭,八曰缭祭,九曰共祭。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凡大祀、肆享、祭示,则执明水火而号祝。顺祝:顺丰年也,年祝求永贞也,告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灾兵也,瑞祝逆时雨宁风旱也,策祝远罪病也。六辞皆是祈祷之事,皆有辞说以告神,故曰六祝之辞。顺祝者,谓天人和同,纳于大顺也。年祝者,谓五气时若,常大有年也。吉祝者,谓敛时五福,吉无不利也。化祝者,谓化被六极以为和气也。瑞祝者,谓天不爱宝,形为上瑞也。策祝者,谓龟策不违于人,是谓大同也。号者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神号者尊天曰皇天雅威,鬼号者尊祖曰皇祖伯某,号者尊地曰后土地,牲号者牛曰一元大武之类,号者黍曰芗合之类,币号者币曰量币之类,致美于牲币所以致敬于鬼神也。聂氏宗祠所祭者一家之亲,内神也,故曰内事;郊社及山川之属所祭者天下一国之神,皆外神也,故曰外事。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吉拜,拜而後稽,谓齐衰不杖以下者。言吉者,此殷之凶拜,周以其拜与顿首相通,故谓之吉拜云。凶拜,稽颡而後拜,谓三年服者。
职能
《周官》中的太祝是祝官之长。汉太祝令秩六百石,与太常博士同班。太祝常主神祠,岁时至祠。
刘宋设太祝令一人、丞一人。掌祭祀读祝迎送神,太祝,周旧官也。汉西京置太祝令、丞,刘彻太初元年,更名曰庙祀。汉东京改曰太祝。
《唐六典》
太祝三人,正九品上;(《礼记》曰:“天子建天官,先六太。”则有太祝之置。此夏、殷之制也。《周礼》:“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词:顺祝、年祝、令祝、化祝、瑞祝、策祝,以事鬼神,祈福祥也。”秦、汉太常属官有太祝令、丞。东汉太祝令一人,六百石;丞二人。晋、宋皆有太祝令、丞。《齐职仪》:“太祝令,品第七,四百石,铜印、墨绶,进贤一梁冠,朝服,用三品勋位。”《梁选薄》:“太祝令舆二庙令品秩同。”陈氏因之。后魏太祝令从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改为正九品上。北齐太常寺置太祝令、丞。后周太祝下大夫一人。隋太祝署令一人、丞一人、太祝八人、祝史十六人。隋炀帝废太祝署,以太祝属寺,后又增为十人。皇朝减置七人,后又增置九人;开元二十三年减六人,祝史减六人。)祝史六人;(晋太祝令史三十人。后魏祝史从七品中。隋置十六人。皇朝武德中置十二人,今减六人。)奉礼郎二人,从九品上。(汉鸿胪寺有治礼郎三十七人。晋太常诸博士有治礼史二十四人,大鸿胪有治礼郎四人。后魏治礼郎从六品下;太和二十二年,改为从九品下。北齐司仪置奉礼郎三十人。后周治礼中士一人、下士一人。隋太常寺有治礼郎十六人,其后改为奉礼郎,又置赞者十二人。隋炀帝减奉礼郎置六人。皇朝武德中为治礼郎,置四人;永徽之后,改为奉礼郎。开元二十三年减二人。掌帅赞者,以供其事。)
太祝掌出纳牌位于太庙之九室,而奉享荐裕袷之仪。凡国有大祭祀,盥则奉,既盥则奉巾悦。凡郊庙之祝板,先进取署,乃送祠所;将事,则跪读祝文,以信于神;礼成而焚之。凡大祭祀,卿省牲,则循牲而告充。(礼告讫,牵牲以授太官。既享,则以牲之毛、血置之于豆而奠焉;馔入而彻之。既享,则酌上樽之福酒,且减肉,加之于,以赞祭酒归胙之礼。又奉玉帛之及牲首之俎,俟礼成而仟焚之仪也。)凡祭天及日月、星辰之玉帛,则焚之;祭地及社稷、山岳,则瘗之;海渎,则沈之。
太祝的祭祀过程
国家祭祀中,太祝于太庙迎神,太乐奏迎神乐。太祝取玉币,皇帝受玉帛。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跪读祝文;最后奏乐送神。
与日本神道
日本神道教神职是神社里从事祭祀的神官,又叫牌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神职分为宫司、宫司、祢宜、権祢宜。神职阶位根据神道德目“明正直”分五等:浄阶、明阶、正阶、権正阶、直阶。神职身份分为六级:特级、一级、二级上、二级、三级、四级。特级、一级神职服黑袍;二级上和二级神职服赤袍,执笏版。“每社宫司。祢宜。祝各一人。” “凡诸神宫司及神主等。未満六年。遭丧解任。不得补替。仍令祝部行事。服阙之日。复任満限。其祢宜。祝部一补之後。不须替。”神衣祭中“大神宫司宣祝词”;月次祭中次宫司宣祝词。由此可见,日本神职即太祝。
此外,日本神社祭式参考了太祝仪式,先摇铃降神,鞠躬,拍手,奠币。事成过后还要塞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