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镇
来龙镇是宿迁市宿豫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宿豫区东北部,为全市8个“全国重点镇”之一,知名企业家刘强东的故乡。截至2021年,镇域面积201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14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0.92万。
该镇距市区23公里,南连保安乡,北接侍岭镇,东接沭阳县,西与曹集接壤。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素有宿迁“东北地区粮仓”之美誉。相传,明朝中叶,该镇原是方圆百里的湖泊,名曰“白鹿湖”,湖边垂柳依依,湖面波光粼粼,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一游僧露宿湖边,梦见一条巨龙盘旋湖上,遂就地结庐建庙,取名“来龙庵”,镇名因此而得。1957年,组建来龙乡,翌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7年,建镇。2021年3月,保安乡、侍岭镇并入。2017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0万元,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5亿元,荣获全区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历史沿革
清末,来龙属宿迁北仁乡。
民国时期,先属宿迁邵店市,后分别是六区和八区的来龙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宿迁抗日民主政府撤乡建来龙区。
1957年,撤区并乡时,由来龙、保安等乡和路墩、高圩、韩集镇、路南等乡的部分村庄组成来龙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称来龙人民公社。
1983年,恢复乡村制,称来龙乡。
1987年,撤销宿迁县,成立县级宿迁市,来龙乡属之;同年,来龙撤销乡建镇,称来龙镇。
1996年,地级宿迁市成立,原县级宿迁市一分为二,来龙镇属宿豫区。
2004年,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来龙镇属之。
2021年3月,撤销来龙镇、保安乡、侍岭镇,合并设立新的来龙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2年,来龙公社辖来龙、河滨、张大庄、尖湖、水庄、民主、玉皇、侍庄、匡庄、路墩、葛庄、王庄、太平、邱庄、高圩、陵园、耿陈、左庄、长安、双蒋20个大队和来龙农科站。
1983年,大队改村。
1996年,来龙镇辖来龙、张大庄、水庄、民主、玉皇、侍庄、匡庄、路墩、葛庄、王庄、太平、邱庄、龙西、高圩、陵园、左庄、耿陈、长安、双蒋19个行政村居。
2001年,村级行政区域调整,19个行政村居撤销整合为12个,整合率36.84%。
2019年11月,陵园村改称白鹿湖社区村。
2021年3月,因乡镇合并,从原保安乡划入8个村(社区),分别是保安社区、永胜社区、大庄村、东张圩村、丰庄村、韩集村、黄泥村、五魁村,从原侍岭镇划入9个村(社区),分别是侍岭社区、大墩社区、佟庄村、朱岭村、姚塘村、岭西村、陆宋村、吴圩村、盛湖村,从原晓店镇划入3个村(社区),分别是刘圩社区、光前社区、苗庄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3月,来龙镇下辖10个居民社区和2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来龙社区府前路3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来龙镇位于宿豫区东北部,东接沭阳县悦来镇,南连新庄镇、关庙镇,西依晓店街道、曹集乡,北隔新沂河与新沂市邵店镇相望,地理坐标在东经118°50′、北纬34°04′,总面积201.0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来龙镇境内系平原地区,无山丘、盆地等复杂地形。
气候
来龙镇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寒夏炎,四季分明。
水文
来龙镇境内沟渠纵横,路北河横贯境域东西。
自然灾害
来龙镇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台风、冰雹、寒流、霜冻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21年3月,来龙镇户籍人口为10.92万人。
经济
2015年,来龙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4.22%;财政总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3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35万元,增长3.5%;一、二、三产占比为12.9%、60.7%、26.4%,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9.12亿元,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亿元,增长12.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增长25.2%;农民人均纯收入1.54万元,增长12.3%。
第一产业
来龙镇历史上一直就是农业大镇。新中国成立前,农业生产水平一直很低。1949年,粮食平均亩产40公斤,全镇播种总面积3.6万亩,收获粮食132万公斤,油料1.6万公斤。全年农业总产值500万元。自1958年起,全县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率先建成以来龙为中心的来龙灌区,引来了运河水,来龙实现农田水利化,告别了以种植旱作物为主的历史。
2015年,来龙镇按照区委提出的“1+X”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特色高效现代农业。菜花鸡肉鸡养殖方面,共有肉鸡养殖场17个,其中中粮集团12个肉鸡场和1个孵化中心,年出栏商品肉鸡300万羽,2015年实现繁育苗鸡6500万羽。高效农业方面,实现新增设施农业480亩,新增花卉360亩,新增高效渔业890亩,完成渔业经济产值420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实现新增家庭农场18个,新增专业大户22户,新增股份合作社4个。
第二产业
2015年,来龙镇完成农业招商引资68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个,在2015年度全区农业招商引资全年考核中排名第一。通过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利用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力以赴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015年度,实现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投产,签约亿元项目2个,盘活项目1个,追加投资项目1个,利用标准化厂房即将入住3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大力实施“511”工程,培育全市销售收入500强企业1家。园区新招引的5个工业项目全部投产达效。“三来一加”方面,共新增“三来一加”项目24个,带动就业1742人,在2015年度全区“三来一加”考核中排名第三。
第三产业
2015年末,来龙镇有网店116家,组织网络创业培训7次。同时推进农村电子商务项目,通过电商合作点帮助群众下单4.6万余件,订单额近400万元。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通过加强与电商公司的联系,挖掘出49个特色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2015年,来龙镇迈入电商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实现销售额3680万元,带动60余名村民就业,光明村被评为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
社会
新增村级干部创业项目18个,其中固定资产10万元以上项目5个。小城镇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城镇人口1800人,新增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社会稳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建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格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保合格、上水平”的目标,全年计划生育率达95.95%,人口出生率达到9.42‰,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7个。
此外,“薪火”乡村教育援助计划顺利实施,纪检、宣传、人武、扶贫工作,宿迁军分区、苏州军分区“双带双扶”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由于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在2006年里先后被市、区授予“‘三来一加’先进集体”、“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扶残助残工作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城镇建设
来龙镇辖12个村(居),来龙镇按照全区小城镇“四加一”的战略部署,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典型示范、产业培育、跟踪服务等措施,通过经营城市,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改造和完善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及环境,提升了小城镇品位,完善了小城镇功能,增强了小城镇的吸引力,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小城镇已经成为我镇农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增长点和吸纳剩余劳动力、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载体。
来龙镇的小城镇建设特色明显。按照“做强、做美、做大、做优”的要求,加快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做强”就是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主体,集中精力抓好镇工业集中区北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工业发展载体。“做美”,就是以来侍路改造为重点,实施精品工程。
“做大”,就是着眼于完善功能,集聚人气,为项目引进和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运用市场机制,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由常州老板投资开发的“鑫龙花园”住宅小区,坐落在交通便捷、风景宜人的路北河北侧,
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近80套住房和门面房已销售一空,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由张家港市老板投资的明街(来龙商业步行街)正在建设,明年5月份可上市销售。进一步完善府前路基础配套;疏浚了镇区下水道。“做优”,就是加强城镇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打造整洁、卫生、文明的城镇环境,展示靓丽的城镇形象,增强对生产要素的聚集力。
环境治理
2015年,来龙镇按照每户一个垃圾桶,每组2—3个垃圾池,全镇182个村民小组全部配齐专职保洁员,投入近70万元,购置各类环卫车辆9辆。
文化事业
2015年,来龙镇策划并举办了每年一度的来龙寺庙会;镇文广中心增加阅览室书籍,完善电脑阅览室配备;龙凤街夜间广场舞等活动自发开展。
教育事业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之前,仅有穆墩单级初小1所。之后,宿迁县民主政府在来龙设有复式班及完小1所,并增设几所单级初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逐步得到发展。到1994年,已有高中1所,初级中学2所,村小学19所。2015年,来龙镇境内有学校3所,学生近5000人,教职工357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5年,来龙镇境内卫生院3所,村村都有卫生室。
社会保障
2015年,来龙镇新农保续缴人数达13200人,完成率110%,总参保人数达14560人。新增低保26户,享受低保588户、1179人,五保供养17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323.4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资金92万元,发放残疾人补助96.7万元。改造敬老院,经省验收,达到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等级评定三星级标准。为10个村居22户实施危房改造,全部为原地重建,年末22户均改造完成,并通过区级专家组验收。
交通
来龙镇交通便利,有268省道横贯南北,老宿路、来关线、晓仰线过境。
文化
地名溯源
来龙镇
相传,明朝中叶,该处是方圆百里的湖泊,名曰:“白鹿湖”,湖边垂柳依依,湖内波光粼粼,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一游僧露宿湖边,梦见一条巨龙盘悬湖上,遂就地结庐建庙,取名“来龙庵”。镇名因此而得。
相传明末清初时,有个开山和尚,自言马陵山有龙蛇之势,由山东省沿山岭南来,至山尽处而止,遂结庐于此。常向人宣扬:“此地如建庙,可以福佑一方”。众听后集资建庵,命名为来龙庵。镇名因此而得。
明朝中叶,该处是方圆百里的湖泊,名曰:“白鹿湖”。历史上的白鹿湖,景色优美。“白鹿渔歌”被明代旧志列为“宿迁市八景”之一,明末诗人吴隐赋诗日:“湖名白鹿有渔家,茅屋槿篱傍水涯。日暮荡舟人半醉,轻舟欸乃出蒹葭。”后来由于开挖总六塘河和砂河,湖水连通京杭大运河,经多年宣泄,逐渐干涸淤成陆地。此后,陆续有人来此开荒定居。但自湖水干涸之后,这里就年年干旱成灾。百姓求雨,便在高坡上兴建三间茅屋的“来龙庵”。日久天长,庵早已不存在,但来龙却成了此地的地名。
赶集
来龙镇在农历二、五、七、十逢集。
来龙庵庙会
来龙古寺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史。关于这座古寺,民间有着许多传奇故事。一代佛教大师燃灯道人和尚圆寂后成为肉身木乃伊,众徒将其供奉于殿内。百姓为敬仰大师,把燃灯和尚诞辰的3月15日作为来龙庵庙会日,一直到1964年的“文革”时期的破四旧时干尸被焚烧,庙宇被拆除,庙会一度中止。2005年浙江东阳灵山寺住持释刚如应众人倡议,在来龙镇区西面出资恢复重建来龙庵(更名为来龙古寺),建成燃灯大师供奉殿、厢房围墙,并开工建设大雄宝殿等庙宇,2007年张家港市香山寺住持法禅法师续建大雄宝殿落成,此后来龙古寺开始恢复性建设,规模日趋扩大,2006年3月15日来龙庵庙会正式恢复。
代表人物
旅游
宿北大战遗址公园位于来龙镇白鹿湖社区(陵园村),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烈士陵园,景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红色白鹿湖、苏北井冈山市”的美誉。基地以党性教育、国防教育、干部培训、青少年研学、乡村旅游一体化为定位,深度推进“红”“绿”融合发展。南区以“战壕”的形式展现宿北大战的战斗过程及历史意义,并在原有墓区的基础上修建祭奠区。北区以战斗场景及遗址复原为主,配套建设红色传承馆、白鹿湖、峰山战斗场景复原、实弹射击馆、野外拓展训练场、将军长廊、宾馆、东蔡集老街、大中小规模教室、300人大礼堂、解放军食堂等设施,用于接待党性教育及红色旅游。
来龙古寺
来龙古寺位于来龙镇镇区西北部。有“干木老祖”的神话故事。传说燃灯道人60余岁圆寂时,仍闭目端坐,尸体风干,完好如生,称为“干木老祖”。燃灯法师本姓王,俗名月轮,法名燃灯,本镇西王庄人士。至今燃灯法师那一支的王姓家族大部分仍居住本镇,十年动乱初期,干木老祖真身被拉至县城,焚为灰烬。据当地老者回忆,燃灯法师的真身被弟子们置于来龙古寺的东配殿供养,法师真身披金,盘曲正坐于内,两臂交于胸前正中一个t型支架上,身披黑面红里的披风,头戴黑面红里的大风帽。颧骨略凸,双目平视,深、慈祥。殿内中央为站立柜式佛龛,高约2米,宽约1.2米,大果紫檀木质。龛前敞开,两边设联,联底红色,正楷金字,上联:“祖身宛在德庇来龙传百世”,下联:“佛绵存慈荫广宇照千秋”,横批:“祭如在”
获得荣誉
来龙镇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参考资料
来龙镇.来龙镇政务服务网.2024-02-26
刘强东老家光明村就业率100% 下单的千余羽绒服抵达老家.新浪财经.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