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船
“茶船”,又名“茶托”或“盏托”,亦称茶托子、茶拓子。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始于南梁。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清代寂园叟《陶雅》中提到:“盏托,谓之茶船,明制如船,康雍小酒盏则托作圆形而不空其中。宋窑则空中矣。略如今制而颇朴拙也。”可见船形茶托出现于明代。在茶具这个庞大的家族中,茶船虽处于从属地位,却不可或缺。此外,安徽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有茶船画舫。使游客一面观赏黄河故道两岸风光,一面品相片,吃茶点、茶食,享受小曲与戏曲精彩片段。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起源与发展
茶船始于南梁。唐朝逐渐增多,由盏托演变而来,据李匡义《资暇录》卷下记载:“始建中(780-783年),蜀相崔宁之女以茶盅无衬,病其烫指,取子承之。既啜而盅倾,乃以腊环子之央,其盅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致百状焉。”李匡义认为盏托最早出现于唐代,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喝茶时防止手指被烫而设计的。不过据
考古材料证实盏托的出现应早于唐代,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的青瓷耳杯托盘。浙江省是青瓷的故乡,大约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已在上虞小仙坛一带生产。耳杯系酒具之一,又称为羽觞,因椭圆形杯体两侧装饰有两横耳,后人称之为耳杯。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东汉既有带单耳杯的青瓷托盘,亦有带双耳杯的托盘,有的出土耳杯中还带有小勺,以备勺酒之用。到了汉代,记载饮茶的史料渐多,特别是在西南一带的四川省,当时文人雅士留下不少描写饮茶的文字记载。到了两晋南北朝,茶饮流布更广,茶已在上层贵族之间流行。作为典型茶具的盏托这时已出现,以考古发掘实物为例:湖南长沙沙子塘东晋墓里就出土了青瓷盏托;1975年江西省吉安县考古发掘了南齐永明十一年(493年)纪年墓,其中就有青瓷盏托,这些纪年墓出土的青瓷盏托更好地说明饮茶在当时的盛行。
别名
茶海又名茶盅、公道杯、母杯,因地域习惯不同,而称呼各异,用处却是统一的:茶壶中的茶汤冲泡完成,就可倒入茶海匀茶,平均分给客人。它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公道,使每杯茶的浓度厚薄一致,无有偏私,不管是高官显贵还是布衣百姓,在同一盏茶海前,地位都是平等的,杜牧诗言:“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现在看来,不止如此,饮茶亦然。
公道杯
综观历代茶著乃至民国文人茶记,都不曾有记有公道杯,显然是后出的,至于“后”至何时,尚未找到文章考据,臆测最早不过20世纪70年代,诞于南中国。肇始者虽不可考,但一定是熟悉工夫红茶泡法的茶人或业者,触类旁通假集体智慧而成。同传统泡法相比,公道杯显然是公平的分茶器,潮州工夫茶在“洒茶”时,把壶口对准杯口,循环往复地将茶汁均匀地洒入各杯,称“关公巡城”,洒茶后期,须余沥尽出,于是便来个“韩信点兵”,“巡”与“点”都是对中和均匀的追求,没有厚此薄彼,不分贵贱尊卑,反映出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掌握“巡”与“点”的,此有速度的要求、腕力的沉稳、断水果断、目光的快捷、分茶的均匀,要想作到行云流水确实不易,尤于初学者,多半要碰杯跌盏,搞得一桌汤水淋漓,仿佛开了水战,成了醉巡城,乱点兵。求飘洒快捷者多肘举而虚浮,求稳健者多臂硬而滞涩,外行看不出,内行多缄口。用壶直接分茶尚好些,如果直接用盖瓯,不在台下练个十数遍,是绝不能贸然献技的,不消说烫了自己的手,如果失手扔了人家的青花盖碗,更是风雅未遂。茶海之用,正好弥补了这份尴尬,无论用壶或盖瓯均可将茶汤倒入,而后从容分茶,兼茶海壁厚或带把手,分茶时也不易被烫着。
介绍
茶船和茶盘。茶船形状有盘形、碗形,茶壶置于其中,盛热水时供暖壶烫杯之用,又可用于养壶。茶盘则是托茶壶茶杯之用。常用的是两者合一的茶盘,即有孔隙的茶盘置于茶船之上。这种茶盘的产生,是因为乌龙茶的冲泡过程较复杂,从开始的烫杯热壶,以及后来每次冲泡均需热水淋壶,双层茶船,可使水流到下层,不致弄脏台面。茶盘的质地不一,常用的有紫砂和竹器。
画舫
玩船人家
20世纪20至30年代,我市安徽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出现了玩船人家。他们棹船于小北门、坝子街、积水坝三个码头之间,使游客一面观赏黄河故道两岸风光,一面品相片,吃茶点、茶食,享受小曲与戏曲精彩片段。
据我市名画家宋德安回忆,黄河故道的水上人家,主要接待来自苏、鲁、豫、皖、冀的商客。他们所棹木船以青花布幔为饰,可坐2至4人,人称之为“茶船画舫”。
娱乐活动
当时,我市黄河故道上的三个码头,以积水坝、坝子街规模较大,小北门次之,尚有一处可避风的二坝窝。积水坝所接待的大多是江南、扬州市布商、木商、茶商、干货、调料、水果商等。小北门所接待的大多是豫、鲁、冀方面的商客。他们给徐州市带来土产杂货,五谷杂粮,民俗音乐粗瓷、年画、小孩玩具、陶哨等商品。最繁荣的要算坝子街码头,环行大坝聚集五省商客,货物山积,桅杆如林。商客趁卸货,再装货期间,在徐州可作几天停留,游览徐州名胜古迹,品尝马市街沱汤,席行巷腕子汤,购买徐州角蜜、三刀、条酥等“八大金刚”糕点。其余就是乘船画舫观光游览安徽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夜景和听赏民间小曲了。
然而,玩船人家招揽生意方法或由茶馆、码头、饭馆熟人介绍,或自揽生意。船家同昌茶庄的香片,取倒马井、玉隍庙井水;下街南门口茶干、干丸子、茶叶鸡蛋、蝴蝶馓子、烙馍菜合、小笼蒸包、五香花生米、五香面蚕豆等茶点、茶食,以便供给游客进食。
每当游客小酌高兴时,茶船主人极力推荐黄河元宝鱼(海虾),茶船迅速靠岸,向摸虾人打个招呼。摸虾人腰系小蒲包,钻入水中,只需一袋烟功夫,便可捕得半公斤多大虾,交给茶船主人以盐水烹制下酒。游客对徐州市捕虾人的绝技无不赞叹。
娱乐方面,主人根据游客需求,分别通过茶馆、客栈、妓院请来豫剧、坠子、直隶梆子、淮北花鼓、淮扬文戏、拉魂腔和丁丁腔等旦角演员登舟卖艺。那时的河南梆子用四大板,二门腔(假嗓)唱二二三格律七字句;河南坠子一板三眼,将节奏拉长;淮北花鼓有宿州市调、口子调、配平板、寒板而唱;拉魂腔唱慢板、二行板、紧板、以“嗯哎嗨呦,呐哈依”托腔,把听者“魂魄勾走”。
江南人爱听扬州市文戏和徐州丁丁腔,茶船主人就请来扬州妓女和徐州利国、历湾、寄堡民间艺人演唱。徐州市丁丁腔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清逸缠绵,听者如痴如醉。扬州文戏包括道情春戏,南方歌剧,霓裳歌曲,博得江南商客的喝彩。每唱道:“扬州女儿忒风流,每到花朝镇日游。手弄团扇不折面,生来那惯见人羞”时,商客与江南船主便高兴赏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