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屯城址
秦家屯城址,位于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东侧,原辽代信州治所,是吉林省内规模宏大、出土文物丰富的辽代古城遗址。
秦家屯城址上的原秦家屯古城东墙长1028米,西墙长1007米,南墙长672米,北墙长673米,周长3380米。此城有四门,门外都设有瓮城。秦家屯古城是金朝由北宋京城出使金上京会宁府(黑龙江省阿城区之白城市)陆路上的必经之地,古城地势北部高南部低。辽金之时,战事较多,秦家屯古城作为一个交通要道,曾发生多次战争。 该古城废弃的年代为元代。1961年,秦家屯城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11月,吉林省博物馆对秦家屯城址考古复查,并进行了文物征集工作。2006年5月25日,秦家屯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公主岭市的秦家屯镇古城遗址,是辽金两代信州所在地。《大清一统志》载,“信州故城在科尔沁区左翼东南三百八十里,今有城...,士人呼为信州城”。信州城的方位和里数正为秦家屯古城,因此,秦家屯古城为辽金两代的信州。辽金之时,战事较多,秦家屯古城作为一个交通要道,曾发生多次战争。《金史》中曾记载, 在辽金时期,有“铁锏万户”乌延查刺率军在此镇守。乌延查刺是女真人,善骑射,勇敢无敌。 在公元=1161 年时,契丹人括里率部下举旗反金,攻占咸平府(今开原市老城镇)。当时信 州(即秦家屯古城)守将乌延查刺率 2000 人从山道援助咸平。 《东北通史》在渤海国诸州迁徙表中记述了渤海时的怀远府迁徙到秦家屯,即辽金两代的信州城。易其怀远之名而称为信州,由此可知,信州其时即有居住。秦家屯古城是金朝由北宋京城出使金上京会宁府(黑龙江省阿城区之白城市)陆路上的必经之地。
该古城废弃的年代为元代,大约是毁于战火。金末时,蒙古贵族挥兵攻金伐宋时,“志在掳 掠,得城施弃”,大军所到之处,往往是杀掠焚烧一空,东北这一时期的许多屯寨城邑,在这场浩劫中都被摧毁荒废,信州也未能幸免。明初时,此信州为陆路驿站,清末时称新集城,后演变 为现在的秦家屯古城。
1962年11月,吉林省物对家屯古城作了为期一周的考古复查,并进行了文物征集工作。
地理环境
秦家屯古城在秦家屯东南约0.25公里处,共四周为一片辽阔的平原地带。秦家电北面,有一海拔200米的低矮七丘,源出土丘正东怀德鎭的小河子的三条支流,至秦家电古城西南合而为一,沿古城南墙脚由东向西流去。古城墙脚下的河水已经干涸,但尚能看出儿乎夷为平地的护城河的残痕。多年来由于河流的作用,使古城西南和南面变成一片沼浑之地。由东南往西北流向的东辽河,流在古城西南方。古城地理形势北部高南部低,尤其是城之西北城角格外险要。
方位布局
古城址框架雄阔方正,略呈长方形,城垣除西墙部分破坏较严重,其他三面保存较好。实测东墙长1028米,西墙长1007米,南墙长672米,北墙长673米,周长3380米。此城有四门,门外都设有瓮城。东西瓮城的门口均向南开,南北瓮城的门口均向东开。瓮城门口,都筑有一座稍高出于墙顶的马面。南墙、东墙和西墙马面均遭到破坏,唯有北墙马面保存较好。
城的四角原都有角楼建筑。现在只留下略呈椭圆形高出城垣台基,四个角楼中以西北角楼较完整。
城垣外面,有三道护城河的痕迹。西墙和南墙外的护城河已难辨认,东、北墙外的护城河痕迹明显。
城址内南门到北门之间,有两条略隆起于地表的南北向土岗,土岗上遍布着砖瓦残片以及陶片和瓷片,很可能是当时的房屋建筑址。在此岗的北端距北城门口500余米处,有个高出地表的土包,推测应是当时府衙所在。另外,在城内西南角,也有一圆形土包,估计也应是一处较大的建筑遗址。
城垣北墙之外,有一座高大的土台,传说这里为辽金时信州操练兵马的 “点将台”。
文物遗存
古城遗址内曾出土过大量器物,其中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铜钱等。陶器有盆、碗、盘、碟、瓮、扑满、建筑构件等。瓷器中有定瓷花草鱼纹碗,有刻饰莲花图案的瓷盘和印饰荷花组合图案的小碟,耀州窑缸、瓶等。铜器有铜钵、铜洗、铜注壶、铜造像、铜镜等。铁器有六耳铁锅、犁铧、铁锄、铡刀、兵器及马具等。铜钱多为北年号钱。
双鱼瓷碗,3件,均完整,碗内壁四周突起6条等距离的竖脊,竖脊和碗沿相接处露出豁口,有芒(涩边),壁薄。高6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6厘米。
瓷盘5件,均完整,3件盘心刻有花纹,盘之外壁显有泪痕,有芒,高3.7厘米,口径17.8厘米,底径6厘米,2件中心刻莲花,高4.2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6厘米。
蒙面瓷盘2件,均完整,有芒,盘内外壁均无纹饰,高3.4厘米,口径20.1厘米,底径6.5厘米。
瓷碟2件,均完整,白釉微带色,碟之外壁有泪痕,碟心印一六瓣莲花,碟之内壁四周配以排列整齐的荷叶,平底,口径9.7厘米,底径4.7厘米。
影青暗花小碗1件,完整,有芒,圈足,影青釉微带白色,碗心暗印折叶佩兰,高3.2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3.2厘米。
陶盆1件,完整,青灰色,平底,底部穿一直径1.7厘米的圆孔。高3.5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7.5厘米。
铜钵1件,完整,黄铜铸造,直口圜底,无纹饰,高5.2厘米,口径19厘米。
铜洗1件,完整,黄铜铸造,唇呈八弧,平底,无纹饰,高8.7厘米,口径41厘米。
铜注壶1件,完整,黄铜铸造,体近球形,有盖,柄上附一小铜环连接盖上铁链,下有扁平矮足,全高12.7厘米。
在城内采集的遗物多为瓦当、公滴和日常用的陶、瓷残片等。瓦当有单面纹的,青灰色,背面都有一凹坑;公滴都饰有纹饰,有波状纹,有的是菱格形和锯齿纹。板瓦长37厘米,大头宽22厘米,小头宽17厘米。
瓷片多是定窑白瓷,器形上有碗,碟和盘,纹饰上有刻花的,印花的和划花的3种,尤以刻花的最多。
陶器多是青灰色质地,比较坚硬。纹饰有附加锯齿纹和弦纹之间饰以曲折纹的两种,素面的占大多数。
秦家屯古城的遗物是丰富的。 解放前城内常出土铜钱、铁箭头、铁甲片等。在1957~1958两年之间,更有大量的文物出土,有象牙筷子、石磨、石狮、铁刀和瓷器等。在城内大土包东北约50余米的地方,还曾经挖出过两大缸铜钱。
这些出土器物在吉林市西部其他辽金古城址也多有出土,故断定这座古城是辽金时代的。城外的护城河和土台也同他虎城和程四家子古城有所不同。
从古城出土的鱼纹铜镜,双鲤鱼纹铜镜是金朝铸镜图案中最为习见的一种纹样。从审美艺术来讲,鲤鱼是一种图腾崇 拜,指寓多子多孙之意,也借意“鲤鱼跳龙门”以表达祈求升官登仕的愿望,也是人们盼望家族兴旺吉祥的意义,寓意人们祈望和谐,共建家园渴望团聚的心理。
研究价值
秦家屯古城是辽代信州治所,是吉林省内规模宏大、出土文物丰富的辽代古城之一,秦家屯出土釉陶就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秦家屯地区乃至信州古城的文化特色,因此其具有充实我们当前辽金时期东北地区釉陶文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1961年,秦家屯城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秦家屯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近1000年前的建筑只剩下了部分残躯不全的城墙,千年前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农民正在上面开垦种地。一位农民说,很多年前,经常有人到这里挖掘,古城遗址遭到了严重破坏。自从这里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加强了管理,盗掘古城遗址的人少了很多。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今后他们会加强管理,及时制止盗掘遗址的行为。
2017年,公主岭市人民政府开展《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城址保护规划(2016-2030)编制》工作,保护开发利用秦家屯城址,实施“建设三带、融入长春市、强市富民”发展战略。
相关文化
据《大清一统志》和《辽东志》等书记载,秦家屯古城原为辽金两代信州所在地,始建于辽 圣宗开泰七年(公元 1018 年),当时称信州,统管三州二县,金朝继续沿用,只管一县一镇。古 城四周为开阔的平原地带,东辽河支流小河子从其南面流过。辽金时期,信州位于金代中都至上 京交通线上,控扼宋金来往之交通要道,是东北平原大型古城之一。
辽金之时,战事较多,秦家屯古城作为一个交通要道,曾发生多次战争。《金史》中曾记载, 在辽金时期,有“铁锏万户”乌延查刺率军在此镇守。乌延查刺是女真人,善骑射,勇敢无敌。 在公元 1161 年时,契丹人括里率部下举旗反金,攻占咸平府(今开原市老城镇)。当时信 州(即秦家屯古城)守将乌延查刺率 2000 人从山道援助咸平。括里非常狡猾,知道此时信州空虚,遂率众直攻信州。信州情况万分危急。乌延查刺得到飞骑传报后率众返还信州,与括里在信 州南面的阔野展开大战。一时间,飞矢如雨,杀声震天。乌延查刺左右手各持一把大铁锏,锏重 数十斤,单骑突入敌阵。只见双锏上下翻飞左右混击,如入无人之境。括里被打乱了阵势,退却 下来,乌延查刺于是进入城中坚守。括里复又整兵架梯攻城,乌延查刺急令守军投入巨木压之, 登城者死伤甚众。正值攻守双方激战多时胜负未分之际,金的宿直将军吴括刺闻讯赶赴信州增援。 括里见有大军来援,遂退守韩州。乌延查刺与吴括刺会师后,率众追杀括里。交战过程中,乌延 查刺所乘的战马中箭倒地,他就换马再战。最后括里大败,逃奔了懿州(今阜新市塔营古城)另一支契丹人反金队伍。乌延查刺因破括里有功,晋为宿直将军、彰圣军节度使。
参考资料
吉林秦家屯古城:揭开千年辽金军事重镇的神秘面纱.吉林秦家屯古城:揭开千年辽金军事重镇的神秘面纱.2024-09-17
秦家屯古城.公主岭报.2024-09-17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8-11-17
大白天在古城遗址盗掘文物.新浪网.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