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卧佛寺

卧佛寺

卧佛寺是北京西山著名的古老寺院,位于海淀区香山寿安山南麓,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初称兜率寺,由于寺内供奉有一尊元代铸造的铜卧佛,故俗称卧佛寺。卧佛寺经历代整修、扩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十方普觉寺。

卧佛寺坐北朝南,建筑规整,对称严谨,由三组平列的院落组成。山门殿前的四柱七楼琉璃牌坊,额书“同参密藏”,背面为“具足精严”,均为李治御笔。山门殿后是四大天王殿,再往后是三世佛殿及东西配殿,三世佛殿面阔5间,绿琉璃瓦黄剪边单檐歇山顶,殿前门额上有雍正御笔“双林境”木匾额。三世佛殿后就是卧佛殿,面阔3间,绿琉璃瓦黄剪边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英宗时铸造铜质实心释迦牟尼卧佛像,长5.3米,高1.6米,重约54吨,头西面南,右手曲肱托首,左手平舒放于腿上,造型浑朴景致,净化肃穆。东路院为寺僧起居处所,西路院有三座行宫院。

卧佛寺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2001年6月25日,卧佛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名称

寺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译音,意为“妙足”、“知足”。1320年元英宗)继位,在兜率寺的旧址上扩建。改名“昭孝寺”,后改“洪庆寺”。1321年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和12弟子的泥像。明正统八年(1443年)重建后改称“寿安禅林”。成化十八年(1482年)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改名十方普觉寺。

历史

十方普觉寺初建时,并没有现在的规模大。当时只有中路山门殿至卧佛殿这一部份,东西两路院和中路院后的藏经楼都是后扩建的。

元朝是该寺发展史上的转折,从朱祁镇硕德八剌起,连续四代皇帝对它进行扩建,工期历时十年,耗银五百万两。

延佑七年(1320年)九月甲申,英宗建寿安山寺,给钞千万贯。至治元年(1321年)正月已亥,以寿安山造佛寺,置库掌财帛。三月,益寿安山造寺役军。十二月,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佛像。二年八月,增寿安山寺役卒七千人《元史·英宗纪》。

泰定元年(1324年)二月,泰定帝修西番佛事于寿安山寺,三年乃罢《元史·泰定帝纪》。

天历元年(1328年),文宗立寿安山规运提点所;三年,改昭孝营缮司《元史·文宗纪》。

至顺二年(1331年)正月,文宗又以寿安山朱祁镇所建寺未成,命萨勒迪等总督其工没;以晋邸部民刘元良等二万四千余户隶寿安山大昭孝寺为永业户《元史·文宗纪》。

明朝曾五次翻修、六次接驾,是该寺的全盛时期。第一次是宣德末至正统初,高僧广霖募诸中贵重修《宛署杂记》卷十九)。第二次是正统八年(1443年)后,英宗鼎新修建,赐名“寿安禅林”,并颁(大藏经》一部置诸佛殿(见“明宪宗寿安寺如来宝塔铭”)。第三次是成化十八年(1482年),宪宗敕建寿安寺如来宝塔。第四次是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复重修《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一。

第五次是万历十四年(1586年),赵顼出内帑重修,又赐《大藏经》及锦被等物。

这几次翻修中,规模最大的应推李纯建如来宝塔了。此塔高六丈九尺,阔五丈四尺,深三丈五尺,顶覆相轮,檐悬宝铎,四周丹垩绘饰,塑菩萨神天之像。塔内藏有舍利,塔外建有左右二殿,各高二丈四尺。宪宗不但出重金建塔,而且还将香山乡民人谢真等户内地五顷二十五亩,赐予寿安寺如来宝塔供奉香火。

据《宛署杂记》、《日下旧闻考》等书记载,明代朱祁镇、宪宗、李炎完颜雍朱翊钧五个皇帝,都曾驾临该寺,其中神宗朱钧还去了两次。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十方普觉寺亦冷落了一段时间。时人曾有“乱后寺废,香灯久断矣”的记载(《天府广记)卷三十五)和“饥僧二三人,踏落叶、守败”的描述(《北游录))。

直到清雍正时期,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舍资治,十方普觉寺才重复兴起来。允祥这次修建,工期一直延续到乾隆初年。

布局

十方普觉寺坐北朝南,分三路布局。中路有"同参密藏"牌坊、功德池、钟鼓楼、三门殿、四大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藏经楼,两侧有达摩殿及悉多太子殿等配殿。东路院为寺僧起居处,有大斋堂、大禅堂、霁用轩、清凉馆、祖师院等6进院落。西路5进院落,包括3座行宫院。故东西两路有"三宫六院"之称。寺院殿堂布局沿袭唐朝伽蓝七堂的法式,在北京一带非常少见。卧佛殿内供铜铸卧佛像。

殿堂

三佛殿

三佛殿是卧佛寺内最主要殿堂,因供奉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接引佛)而得名。在约1米高的须弥座上,三尊2.5米高的泥塑贴金佛像端坐在莲花座上,殿堂的两傍是彩塑十八罗汉。三佛殿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供有“悉多太子”和“波斯匿王”像,西配殿供奉“达摩”和“地藏菩萨”像。

卧佛殿

卧佛殿面阔3间,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单据歇山顶,两侧楹联为慈禧所书,卧佛于元至治元年(1321)铸。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盘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殿外左、右各有一碑,居右者是1734年所立,居左者是1749年所立,碑上刻有卧佛寺的简史。配殿原有数十个大橱,皆藏着一卷一卷的经文,平时打封上锁,每年6月24日晾经时,才启封开锁。1966年佛经被毁。

山门殿

山门殿,取“三门”谐音。意味:一日此三门,就引入一方清静之地。殿门匾额,原为雍正帝所提:十方普觉寺,现为已故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所提。殿中供奉守门神---哼哈二将

天王殿

殿内供奉六尊佛像: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弥勒菩萨,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俪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常被尊称为弥勒佛。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于须弥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

三世佛殿

三世佛殿也被称为——大雄宝殿。居诸殿之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琉璃瓦黄剪边单檐山顶。殿前门额上悬有雍正御笔“双林遂境”木匾,门两侧有乾隆御题楹联:“翠竹黄花禅林空色相,宝幢珠珞梵宇妙庄严”。为爱新觉罗氏爱新觉罗·溥杰所题。殿内供奉——横三世佛,即西方极乐世界的接引佛。三世佛东西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后方供奉海岛观音

交通

苹果园站乘318,或颐和园站乘330、360、904路车到卧佛寺站下车。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2-21

西山著名的古老寺院:卧佛寺.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24-02-21

十方普觉寺.海淀博物馆.2024-02-21

国家植物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4-02-21

北京海淀区卧佛寺(十方普觉寺).寺庙信息网.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