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国祥

李国祥

李国祥,1965年10月生,江苏赣榆区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古生物学会微古分会理事。

1988年7月,李国祥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本科毕业。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得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94年7月,李国祥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做助理研究员。后又分别于1998年、2005年升为副研究员、研究员。2002年至2011年,李国祥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去美国Tulane大学、瑞典Uppsala大学、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单位开展国际合作研究。2017年2月,李国祥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年10月24日,李国祥入选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专家名单。

李国祥长期从事寒武纪动物大辐射时期的生物、地层及环境背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基金委项目、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B)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8年7月,李国祥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攻读硕士,于1991年6月毕业,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之后,李国祥继续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深造,2000年11月,李国祥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至1994年6月,李国祥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做过研究实习员。1994年7月,李国祥担任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8年6月,李国祥作为副研究员继续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任职。同年8月,李国祥在台湾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交流学习。

2002年1月至4月,  李国祥去了美国Tulane大学地质系作为访问学者。2003年9月, 李国祥又作为访问学者去了瑞典Uppsala大学地质系。2004年2月至2005年7月,李国祥在德国柏林理工大学,担任了长达1年多的马普协会访问学者。期间,李国祥还在2005年3月,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升为研究员。

2007年7月,李国祥开始担任国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地质系访问学者。2011年8月,李国祥去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地质系做访问学者。2017年2月24日,李国祥作为“距今6亿年前磷酸盐化动物和胚胎化石的发现与研究”项目完成人之一,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同年11月21日,李国祥入选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专家名单。2018年5月至6月,李国祥作为访问学者去了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部。

2020年8月,李国祥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办的线上第五届大学生古生物夏令营活动中,做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学术报告。2022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对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进行了更新完善,李国祥作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以擅长三叶虫、软体、腕足类、微体化石、化石发掘、保护技术、博物馆学等领域、专业而入选。

主要成果

科研活动

李国祥长期从事寒武纪动物大辐射时期的生物、地层及环境背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先后同德国柏林理工大学、瑞典Uppsala大学、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加州大学San Barbara分校、Virginia Tech大学、Hanover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同行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

科研项目

李国祥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基金委项目、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B)等。

研究领域

寒武纪早期微小骨骼化石的系统分类研究;离散骨片化石的骨片系重建研究;早期磷酸盐化球状(动物胚胎)化石;寒武纪底部地层的区域及洲际对比研究;寒武纪后生动物爆发性辐射模式及环境背景。

主要论文与著作

Li G.X., Zhang Z.F., Rong J.Y. and Liu D.Y.,2017. Cambrian brachiopod genera on type species of China. p39-85. In: Rong J.Y., Jin Y.G., Shen S.Z. and Zhan R.B. (eds), Phanerozoic Brachiopod Genera of China. Beijing: Science Press.

Li, G.X., Zhang Zhifei, Hua Hong, Yang Huining, 2014. Occurrence of the enigmatic bivalve Fossil Apistoconcha in the lower Cambrian of southeast Shaanxi,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88, 359-366.

LI, G.X., STEINER, M., ZHU, M.Y. \u0026 ZHAO, X. 2012. Early Cambrian eodiscoid trilobite Hupeidiscus orientalis from South China: ontogeny and implications for affinities of Mongolitubulus-like sclerites. Bulletin of Geosciences 87(1), 159–169.

LI Guoxiang, ZHAO Xin, Alexander GUBANOV, ZHU Maoyan and Na Lin, 2011. Early Cambrian Mollusc Watsonella crosbyi: A Potential GSSP Index Fossil for the Base of the Cambrian Stage 2.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85(2):309~319.

Li Guoxiang, Zhu Maoyan, Chen Zhe, 2011. Animal skeletons, advent. In: Reitner J. and Thiel V. (eds), Encyclopedia of Geobiology. P. 58-64. Heidelberg: Springer.

Li Guoxiang, Steiner M, Zhu XJ, Yang Ah, Wang HF, Erdtmann B-D, 2007. Early Cambrian metazoan fossil record of South China: Generic diversity and radiation pattern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54, 229–249.

Li Guoxiang, Steiner, M., and Hua Hong, 2005. Stratigraphy and fossil record of the Neoproterozoic-Cambrian transition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Plate (Ningqiang, Shaanxi). In: Peng Shanchi, Babcock L E and Zhu Maoyan (eds.) Cambrian System of China and Korea—Guide to Field Excursions of IV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ambrian System. 179-193.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Li Guoxiang, Zhu Maoyan, Steiner, M. and Qian Yi, 2004. Skeletal faunas from the Qiongzhusian of southern Shaanxi: biodiversity and lithofacies-biofacies links in the Lower Cambrian carbonate setting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vol.14, n.1,91-96.

Li Guoxiang and Xiao Shuhai, 2004. Micrina and Tannuolina (Tannuolinidae)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of eastern Yunna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78(5), 900-913.

Li Guoxiang, Zhu Maoyan, Van Iten, H. and Li Chiawei, 2004. Occurrence of the earliest known Sphenothallus Hall in the Lower Cambrian of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Geobios 37, 229-237.

Li Guoxiang, Zhu Maoyan and Steiner, M., 2003.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morphology of the Early Cambrian problematical fossil Rhombocorniculum.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v.13, n.11, 831-835.

Li Guoxiang, Zhang Junming and Zhu Maoyan, 2001. Litho- and biostratigraphy of the Lower Cambrian Meishucunian Stage in the Xiaotan Section, Eastern Yunnan.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ca, vol.40 (sup.), 40-53.

Li Guoxiang and Zhu Maoyan, 2001. Discrete sclerites of Microdictyon (Lower Cambrian) from the Fucheng Section, Nanzheng, South Shaanxi.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ca, vol.40 (sup.), 227-235.

Li Guoxiang, Xue Yaosong and Zhou Chuanming, 1997. Late Proterozoic tubular fossils from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of Weng'an, Guizhou, China. Palaeoworld, No.7, pp.29-38.

Li Guoxiang, 1997. Early Cambrian phosphate-cast endolithic algae from Emei, Sichuan. Bulletin of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 No.10, 193-216.

李国祥、陈均远、候先光,1990:云南澄江下寒武统普通海绵一新属-- Quadrolaminiella gen. nov. 古生物学报,29(4),402-414.

李国祥、陈均远, 1991:四川峨眉早寒武世磷质铸模石内生物化石。科学通报,36(7),558-559。

李国祥、陈均远,1992:四川峨眉早寒武世Lathamellids类帽状动物壳体超微构造及其系统分类学。古生物学报,31(4),459-471。

李国祥、钱逸,1999:早期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研究述评。微体古生物学报,16(3),287-296。

李国祥,1999:四川峨眉早寒武世早期的Chancelloriids。古生物学报,37(2),239-248。

李国祥,2000:陕西南郑福城剖面下寒武统Sphenothallus化石。见周光召主编《中国科协二000年学术年会文集》上册,第539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国祥,2000:滇东、陕南下寒武统磷质骨骼化石。中国科学院博士论文。1-176页,图版32。

李国祥、朱茂炎、Steiner, M.,2003。早寒武世疑难化石Rhombocorniculum的刺壁微细结构及形态功能分析自然科学进展,13(8), 881-884。

李国祥,2004:陕南镇巴下寒武统似软舌螺化石一新种—Torellella bisulcata sp.nov.。古生物学报,43(4), 571-578.

李国祥,2004:云南永善肖滩剖面早寒武世Lapworthella(托模特壳类)骨片化石。微体古生物学报,21(4), 401-411.

李国祥,赵鑫,2006. 陕西镇巴早寒武世海绵骨针化石. 微体古生物学报, 23(3), 281-294.

李国祥、Steiner M,钱逸,朱茂炎、Erdtmann B-D,2006. 华南寒武纪早期骨骼动物的爆发性辐射. 见: 戎嘉余(主编), 生物的起源、辐射与多样性演变—华夏化石记录的启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1-57, 831-834.

李国祥,钱逸等,2007. 我国寒武系底部几种磷酸盐化保存的蓝菌类化石. 微体古生物学报 24, 222-228.

李国祥,赵鑫,2009. 吉林大阳岔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冶里组海绿石化海绵骨针化石. 古生物学报, 48(1), 23-30.

李国祥,钱逸,2009. 寒武纪早期小壳动物化石---寒武纪动物大爆发的见证. 见: 沙金庚(主编), 世纪飞跃—辉煌的中国古生物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12-219.

李国祥,那琳,2011. 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段钉形骨片化石。微体古生物学报,28(3), 284-300.

李国祥, 2018. 第五章 寒武纪大爆发。见戎嘉余等主编,《生物演化与环境》,92-115页。

(上述信息参考资料)

社会职务

李国祥除了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及教学工作之外,还在社会担任国际寒武系底界再划分、第二阶、第三阶三个工作组的委员,国际寒武系分会通讯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古生物学会微古分会理事等职务。

人才培养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2024-06-04

李国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研究所.2024-06-04

李国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6-04

南京古生物所荣获2016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24-06-04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名单-附件.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4-06-04

国土部建立古生物化石专家库:发挥专家在发掘鉴定等环节作用.澎湃新闻.2024-06-04

南京古生物所举办第五届大学生古生物夏令营.中国科学院.2024-06-04

科技通知 | 省科技厅关于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搜狐网.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