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台湾清华大学

台湾清华大学

台湾清华大学(英文名: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又名国立清华大学,坐落于中国台湾新竹市,学校为中欧商校联盟成员。

台湾清华大学前身为1911年在中国北京设立的清华大学。1928年,学校校名正式定为国立清华大学。 中国对日抗战爆发后,学校迁校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迁回北京。1956年,学校又在台湾新竹建校。2016年11月1日,国立清华大学与新竹教育大学合并为国立清华大学。

截止2023年5月,学校设有2个校区,其中校本部位于台湾新竹市光复路二段101号,南大校区位于台湾新竹市南大路521号。学校占地面积为120.1624公顷,设有14个教学单位,其中有10个主要学院,58个学院下属系/所。学校拥有2349名教师,18122名学生。

截止2023年5月,学校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位于177位,在中国台湾高等院校中位居第2名。学校在2023年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位居第522名,在中国台湾高等院校中位居第6名。学校在2020年至202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401—500名,在2018年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位于第3名。

历史沿革

北京清华时期

1908年,美国同意退回中美签订的庚子条约中的赔款超索款项,清廷利用此预算在1909年成立了“游美学务处”以及“肄业馆”,游美肄业馆以清华园为馆址。1910年,游美学务处扩大了肄业馆的规模,并且更名为“清华学堂”,学校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1911年10月,中国爆发辛亥革命,美籍老师出国避难,学生离校返家,清华学堂在运行一学期后便结束。

1912年5月1日,清华学堂重新开课,同年10月更名为“清华大学”,由于政府更替,原本的游美学务处被裁撤,唐国安从“学堂监督”改称首任“清华校长”,周诒春任教务长。1913年8月22日,唐校长病发逝世,外交部以周教务长继任校长,赵国材继任教务长。1914年,由于梁启超先生来学校作了以“君子”为题的演讲,学校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

1918年1月4日,周校长辞职。1918年底,学校校长由外交部参事秘书张煜全继任, 1920年1月底,张校长辞职,外交部派罗忠诒继任校长,1922年,曹云祥任学校校长,1925年5月,清华大学大学部成立。至1925年秋,学校拥有教职员共有11人,学校还聘请了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四位导师,陆维钊梁廷灿、章明煌等三位助教。 学校从1912年至1928年,一共更换过10位校长。

1928年8月,清华学校正式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担任首任校长。1931年10月14日,梅贻琦担任学校校长。1947年中国国共内战爆发,梅校长则一直续任至1948年12月。1955年,梅贻琦筹备设置清华大学研究院,并且择定于台湾新竹建校。1956年,学校正式招生开课,梅贻琦持续担任学校校长直到1962年5月病逝。在1932年至1937年,学校从中原地区内外招聘杰出学人达60余人,例如:闻一多雷海宗萧公权等。

西南联大时期

1937年,中国抗战爆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长沙市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1月,学校开始上课,学校拥有教师148人、学生1496人。 校内不设校长,由三名常务委员与教育部代表杨振声组成校常务委员会,进行校内行政的各项决策,其中蒋校长负责总务、梅校长负责教务,张校长负责建筑设备。1938年学校迁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同年4月2日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学校拥有学生993人。1945年8月14日,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战败投降,8月23日学校决定北迁,1946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任务正式结束,在办学期间,学校学生毕业、肄业者达8000余人。1946年,西南联大解体,三校恢复独立办学。

在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期间——1937年至1946年中, 学校下设理、工、文等5个学院,26个学系,学校教师约有350人,在校学生约有3000余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虽然同隶属于西南联大,但三校各自在学校内设有办事处,也各自举行招生工作。

新竹清华时期

1955年,在台的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原子能合作协议,清华大学在台湾建校,学校开启了台湾的原子科学研究,同年12月,台湾地区行政机关组成“清华大学研究院筹备委员会”。1956年1月1日,清华大学于台北市成立筹备处,清华大学在台湾开始了初步建校,校址选定于台湾新竹赤土崎,建校之初的建设土地是由中国石油公司提拨约40公顷,原属日本海军燃料厂的土地,后由台湾新竹县长朱盛淇再拨约33公顷土地,加上清华收购的私人土地,共同组成了约78公顷的学校建设土地。

1956年,学校开始招生,暂于台湾大学上课,清华大学在台湾的校务正式开始运行。 1957年,由于学校的办公大楼、教职员宿舍、学生宿舍皆相继完工,所以学生从台北市返回新竹市上课。1955年,清华开始筹划原子炉的兴建工作,并且至1961年完工。原子炉的土木工程由清华校友华泰建筑师张昌华设计,装置工程由学校自行设计施工。 机件装置由中国石油公司、台湾电力公司、台湾铝业公司派员操作,经济部联合工业研究所也参与了该工程。

1962年5月19日,学校校长梅贻琦病逝,清华大学校务暂由陈可忠教务长代理,1965年,陈可忠正式担任校长。196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红楼)启用,随后学校的体育馆、大礼堂、新校门等相继建成。 1969年,学校举行了首届梅竹赛。 1969年7月陈校长退休,阎振兴继任学校校长,1970年9月,徐贤修继任学校校长。 1973年经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核准成立了工学院、理学院、原子科学院,自此,新竹清华已从早期仅有原子科学所扩展成为理工大学,1980年,学校大学部增设中国语文学系。

1981至1994年,在毛高文校长、刘兆玄校长与李家同代理校长领导之下,学校在软硬体设备、行政与教学政策、校园文化上获得进步。 1981年,学校首创长期发展委员会并制订五年发展计划。1982年,学校设立了杰出教学奖与杰出研究奖。 1984年学校增设人文社会学院。 1988年学校成立艺术中心。1989年,学校将共同科目改为通识教育中心。1991年,台湾新竹市政府征收约15.6公顷土地为学校用地,1992年,学校以16亿余元购置新校地。1992年7月,学校增设生命科学院。

1994年,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修正通过《大学法》,正式规定国立大学校长由遴选产生,1993年,沈君山当选清华大学第一任遴选校长。 1995年,学校成立跨领域共通课程的学院级组织─共同教育委员会,并将通识中心、体育室、军训室、艺术中心等纳入其中。 1994年至2006年,学校依次由沈君山校长、陈信雄代理校长、刘炯朗校长与徐遐生校长出掌校务。学校于1998年成立电机资讯学院,于2000年成立科技管理学院,至此清华八大学院主要规模完成。

1995年12月,沈君山校长率团访问北京清华大学,并且签定了海峡两岸清华大学交流合作备忘录。2000年,台湾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捐赠新台币1亿5千万元,予清华大学兴建“台积馆”。 2001年,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捐赠新台币3亿元,予清华大学兴建旺宏馆。

2001年2月,学校除了与北京清华签订多项合作合约外,也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学校合办了《政学者》交换学生计划,学校在中国内陆也与交通大学、中央大学及阳明大学于2003年试办共组了“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并于2008年1月通过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核定正式成立。2006年,清华获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的“迈向顶尖大学计划”新台币10亿元补助,同年学校开始了率先招收偏远地区学生的“繁星计画”。 2008年首创清华大学住宿学院。

2008年,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捐赠2亿2千万元,建成教学大楼“台达馆”。 2010年,校友李伟德捐赠1亿5千万元,建成“绿色低碳能源教学研究大楼”。 2011年,校友谢宏亮捐赠雕像奥古斯特·罗丹思想者”建成,成为学校首件列为珍贵动产管理者。 2012年,校友体育馆启用,成为学校首座由企业界校友百人会全资兴建的建筑。2014年,作家王默人夫妇捐赠350万美元,同年11月,学校首次运用企业及校友捐款“清华永续基金”投资股市。

2015年8月,学校共教会经组织重整为清华大学学院。 2016年11月,学校本校与新竹教育大学合校,并且增设了竹师教育学院和艺术学院。2017年3月,贺陈弘校长获通过校长续任案,成为学校实施校长遴选制以来首位续任校长。2018年6月,学校的中部及南部校友会成立,同年11月,国立清华大学北美基金会(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North America Foundation, Inc)完成公司注册,2019年3月,学校获台湾地区行政机关同意无偿拨用南二期校区土地,同年8月学校正式实施与台湾地区防务事务合作首创的“将星计划”。

2020年,台北政经学院成立,学校成为拥有11学院的高等教育学府,2020年至2021年,教育大楼、艺术大楼、美斋学生宿舍以及社会人士捐建的美术馆、文物馆、文学馆陆续开工。2021年,半导体研究学院成立,具有独立编制及预算。2022年,学校的“光复路绿门户计画”和“君山音乐厅联电馆”开工。2022年3月,学士后医学系揭牌,同年5月,高为元校长开始管理校务。

办学条件

机构设置

截止2023年5月,台湾清华大学共设有14个教学单位。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5月,学校拥有867名专任教师,591名兼任教师,192名研究人员(含博士后研究),699名职技人员(含约用人员),18名“中国中央研究院院士”。

专业设置

截止2023年5月,学校设置了10个主要学院,58个学院下属系/所。

以上资料均来源于

录取方式

学校新生招生渠道主要包含个人申请入学、指考分发、繁星推荐、独立招生(体育绩优及侨生)、特殊选才(拾穗计划)、四技二专甄选入学与身心障碍学生甄试等。其中“繁星推荐”来自于学校向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申请的“繁星计画”:采用各高中推荐保送的方式,普及于台湾地区。学校“繁星推荐”及“申请入学”的录取方式相对于其它录取方式,采取稍多一点的比例。学校从2015年开放特殊选才招收无法或不利透过现行入学制度进入本校就读的特殊学生。 学校招生对象为具有各种特殊专长、特殊优良行为及自学者。2016年学校将特殊选才将招生对象扩大为优先考量经济弱势、离岛偏乡、新住民学生。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学术期刊

学校设有《清华学报》(英文名: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原为清华大学在中国时期即出版发行之刊物,该学报最早发行于1924年,内容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概论,后转型为纯汉学期刊,以刊登文史哲论文为主。学报作者有:胡适杨联陞萧公权吴大猷等名家,还有王士元郑锦全李方桂等中国内外学者。 学报发行曾因战乱因素中断,在1955年学校在台湾复校后,即在1956年6月由清华学报社重新发行新1卷1期,社址设在台湾台北市中华路,美国集稿处设在康涅狄格州的New Haven。自1987年起,该学报转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负责编辑及发行,2002年起再转至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学报为国际性期刊,内容刊载有关中国人文学及社会科学之纯学术性论文,为THCI综合类一级期刊,并且屡获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国科会”的奖励以及补助。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5月,学校设有爱丽提图书馆、华云线上图书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InCites JCR (Journal Citation Report )、斯科普斯、科学网-SCIE、SSCI、CPCI等电子资源。学校图书馆拥有中日语图书955448册,西文图书447521册,视听资料145971件,微缩数据846843件,地图1430件,特藏资料36184件,中日文期刊合订本116914册,西文期刊合订本255508册,中日文期刊7285种,西文期刊6339种,中日文现期期刊2093种,西文现期期刊660种,中西文报纸9种,电子书5040197种,电子期刊189719种,电子数据库391种。

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5月,学校设立了42个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4月,学校于2013年至2022年发表了17228篇SCI论文,1251篇SSCI论文,89篇A\u0026HCI论文,17904篇EI论文其中6331篇为前15%的SCI以及SSCI论文。学校还获得了5项台湾地区政府设立的科学奖,1项台湾地区政府设立的质量奖,58项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学术奖,10项台湾地区行政机关杰出科技贡献奖,2项有科技发明奖,33项有庠科技论文奖,29项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成果奖。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的圆形校徽雏型源于1916年,清华大学为兵操训练营制作的军旗中央图案,1916年12月28日《清华周刊》中刊载:兵操军旗式现已绘定,旗为紫色,中间为白色圆圈,内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圈下绘有两支枪,颜色为白色。1926年11月25日,校评议会议决定通过校徽之格式:圆形、斜十字。1934年6月1日《清华周刊》中刊登了学校校徽图案:最中心为五角星,内圈为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外层则为校名中英文字样。 新竹清华的圆形校徽,除上述基本结构外,也保留了校徽最外层的光芒状图案等细节。 在学校的公关宣传等文宣设计上,圆形校徽常搭配鸟形校徽做图形变化,但作为正式的校徽标志时,二者分开使用。

学校鸟形校徽出现在北京清华时期,黄延复在《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及《清华园风物志》二书中称此标志为清华旧校徽。最早在1935年《清华年刊》刊载的照片中,鸟形校徽就已印制在体育服上,在1935年的五大学越野赛中,清华越野队服印有此标志,新竹清华的大型校旗,也印制了此图腾作为代表。

学校鸟形校徽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中间有一个“清”字,两旁则有似鸟翅的符号,鸟翅的形状,第一指的是是英文字母“TH”所组成的图案,第二则是取自“华”篆体字中间形似鸟翅的结构,鸟翅上托着“清”字,象征着展翅高飞的清华大学

校训

学校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学校校训来源于1914年11月5日,学者梁启超莅校演讲“君子”,以《周易》乾坤二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期许清华学子成为新时代的“真君子”。

校歌

学校校歌是《清华校歌》

作词:汪鸾翔

作曲:张丽珍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踌,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就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

万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校旗

新竹清华的校旗使用了“紫”“白”二色,紫色为底,中间为英文字母 “TH” 所组成的图案,中间有“清”字,像个展翅的鸟,校旗上有“清华大学”字样。校旗的校色,以一定颜色制定的,代表学校的旗帜,绶带,徽章等,清华一直以紫,白二色作为学校校旗的颜色。在1917年以前,学校曾把白色的“自强不息”校徽,印制在紫色的旗帜上作为校旗,而在常规场合,则还是以长三角形紫白二色各半,并且印以学校中英文校名作为学校校旗。

校花

关于清华的校花流传有几种说法,但都未正式定案。 早期有紫荆、丁香的说法, 关于紫荆与丁香,据杨觉民教授所述“在来台湾建校前即习惯把紫荆和丁香视为清华大学的校花,但未见诸典籍,可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其由来推测有:一是紫荆与丁香花色,与清华校旗、校色用色(紫白二色)相符,二是清华校园内种植许多紫荆及丁香,两者都在清大校庆前后盛开。1984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中,34级校友陶瀛孙的文章中提到“春天的清华园是极美的,到处是花,而以紫荆、丁香开得最盛。早在1930年就有人提出以紫荆或丁香为学校校花的提议。

截止2023年5月,新竹清华还有另一种代表花——梅花。 2011年经99学年度第4次校务会议决议,通过梅花为新竹清华校花。 梅花成为清华的精神象征,缘起于纪念两岸清华共同的梅贻琦校长。 从北京清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到新竹清华建校,梅贻琦校长半生都与清华相关,1962年梅校长病逝,学校便于校内兴建梅园以纪念梅校长。

行政管理

现任校长

以上资料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

历任校长

校区情况

本部校区

学校本部校区地址为:台湾新竹市光复路二段101号。截止2023年5月,该校区建设了多个特色校园道路,例如:学思路——该路周围建有:行政大楼、学习资源中心旺宏馆、教育馆等建筑;行胜路——该路周围建有工程三馆、材料科技馆、室内外网球场等建筑;自强路——台球馆、篮球场、游泳池等建筑;厚德路——荷塘、工科馆、生物科技馆等建筑;载物路——加速器馆、高能光电实验室、教育大楼等。

南大校区

学校南大校区地址为:台湾新竹市南大路521号。截止2023年5月,该校区建有多个特色校园楼,例如:崇善楼、鸣凤楼、树德楼等,建设的校园基础设施楼有:综合教育大楼、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南大校区图书馆、活力健康运动会馆等。

知名校友

诺贝尔奖得主

以上资料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

中国中央研究院院士

以上资料均来源于

以上资料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

商界

以上资料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

学术界

以上资料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

校园环境

清华蝴蝶园

清华蝴蝶园的成立历程是:2002年起,时任学校人社院院长黄一农院士动员学校师生改善校园土地,营造生态园区。2005年,曾任学校生命科学院院长张子文捐款设置了“慈堂”,为园区增加了水域。2007年,在社会人士的捐款以及建设下,“清华蝴蝶园”初具规模。2010年,时任学校校长的陈立俊核报经费支持蝴蝶园的建设。2013年,学校总务处在“清华蝴蝶园”门口设立牌,蝴蝶园正式成立。

“清华蝴蝶园”全年有蝶,其中成蝶最多的月份是5月至10月,成蝶最少的月份是1月至2月。雨后晴天是园区中凤蝶总科数量最多的时候,下午4时后,蝴蝶便开始躲藏。

百蕨园

清华百蕨园的创立背景是:截止2023年5月,世界上存在的蕨类植物超过12000种,其中有超过820种的蕨类植物生存在中国台湾,但台湾的蕨类植物近20%正遭受到灭绝风险,台湾特有蕨类物种则受到更高的风险比例。

2012年至2022年,国立清华大学大学生物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等机构进行了众多生态保育教学及研究,创立了百蕨园,用于培育和保护蕨类孢子,百蕨园也成为了生态清华的表现。

清华蛙房

中国台湾原生种的青蛙有36种,其中14种是台湾特有种。 为保育面临生存危机的台湾原生蛙,学校设立了中国大学第一所蛙房,成为了保育台湾原生蛙的中继站,蛙房的目标是孕育出蝌蚪以回归自然。 截止2023年5月,第一期蛙房已落成,未来将建第二期蛙房,扩大青蛙保育规模。蛙房含有的蛙种类有:莫氏树蛙、褐氏树蛙、琉球原指树蛙等。

学校排名

截止2023年5月,学校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位于177位,在中国台湾高等院校中位居第2名。学校在2023年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位居第522名,在中国台湾高等院校中位居第6名。学校在2020年至202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401—500名,在2018年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位于第3名。

参考资料

国立清华大学校徽.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09

认识清华.国立清华大学.2023-06-07

整理编撰: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09

校园地图.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0

教学单位.国立清华大学.2023-06-08

合作院校.中欧商校联盟.2023-06-11

每生校地及校舍面积.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1

教职员人数: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1

学生人数.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1

国立清华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2023-06-10

世界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研究发展处.2023-06-10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软科排名.2023-06-10

2018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发布 清华大学蝉联第一.中国教育在线.2023-06-10

北京清华时期(1911-1937;1946-1948).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1

..2023-06-11

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国立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2023-06-11

关于清华学院.清华学院.2023-06-08

理学院简介.国立清华大学理学院.2023-06-08

工学院简介.清华工学院.2023-06-08

工科系简介 - 国立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暨研究所.2023-06-08

系所简介 About BMES.国立清华大学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2023-06-08

UST.国际环境科学与技术博士项目.2023-06-08

学程简介.先进光源科技学位学程.2023-06-08

关于人社院.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2023-06-08

本院简介.国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暨医学院.2023-06-08

学院简介.国立清华大学电机信息学院.2023-06-08

本院简介.国立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2023-06-08

关于本院 / 组织架构 | 国立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CTM).国立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2023-06-08

学院介绍 Introduction. 国立清华大学竹师教育学院.2023-06-08

学院简介.国立清华大学艺术学院.2023-06-08

国立清华大学半导体研究学院111年度经营规划报告书.国立清华大学半导体研究学院.2023-06-08

领域介绍.国立清华大学半导体研究学院.2023-06-08

硕士班.国立清华大学半导体研究学院.2023-06-08

博士班.国立清华大学半导体研究学院.2023-06-08

清华大学将设立台北政经学院TSE 【2020.05.08秘书处】.国立清华大学.2023-06-08

国立清华大学 合校停招系所联合办事处(教务处支援).国立清华大学系所调整院务中心.2023-06-11

中央研究院院士.国立清华大学研究发展处.2023-06-10

招生理念.国立清华大学招生策略中心.2023-06-10

学报简介.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1

清华学报.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1

资料库检索.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2023-06-10

学校图书资源.国立清华大学校务资讯公开网站.2023-06-11

研究中心.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0

研发成果统计.国立清华大学研究发展处.2023-06-10

首页 校外学术荣誉 国科会总统科学奖.国立清华大学研究发展处.2023-06-10

国家品质奖.国立清华大学研究发展处.2023-06-10

教育部学术奖 ( 申请资讯请洽承办单位:教务处 综合教务组).国立清华大学研究发展处.2023-06-10

行政院杰出科技贡献奖.国立清华大学研究发展处.2023-06-10

徐有庠先生纪念基金会 - 有庠科技发明奖.国立清华大学研究发展处.2023-06-10

徐有庠先生纪念基金会 - 有庠科技论文奖.国立清华大学研究发展处.2023-06-10

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 ( 2020/11/03 更名为「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成果奖」).国立清华大学研究发展处.2023-06-10

校训.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09

校歌.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09

校旗.国立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2023-06-09

校花.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09

校长.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资深副校长.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0

执行副校长.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0

专案副校长(兼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0

杨振宁博士.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李政道博士.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李远哲博士.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中研院院士.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2023年:王秀钧校友.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2023年:曹为实校友.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2017年:廖光亮校友.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2015年:廖湘如校友.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2014年:蔡进步校友.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2000年:陈省身校友.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2000年:孔祥重校友.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2001年:蒲慕明校友.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2006年:陈守信校友.国立清华大学数字校史馆.2023-06-10

清华蝴蝶园.国立清华大学蝴蝶园.2023-06-10

Background.国立清华大学百蕨园.2023-06-10

清华蛙房.国立清华大学.20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