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目标是建成研究型、数字化和开放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

1912年清华大学改建为清华学校,正式建立了小规模的图书室,称清华学校图书室;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194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图书馆。

截至2019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538.63万册(件)(书刊资料5125811册/件,文物及陈列品260486件);图书馆系统由总馆及文科、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金融等六个专业图书馆组成,馆舍总面积7万余平方米,阅览座位约4800余席。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1911年建立清华大学

1919年3月新图书室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迁入新馆舍的同时,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8年学校改为台湾清华大学后,图书经费骤增,馆藏逐年大量增加,馆舍不敷使用,乃于1930年3月开工扩建馆舍(即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于1931年11月竣工,馆舍面积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大学成立后,建立了图书馆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常设委员会之一。同时,各院、系也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室。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教授任图书馆委员会主席兼代图书馆主任。至抗战前夕,馆藏书刊已极为丰富,计36万余册。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

1938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昆明市建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图书馆运抵昆明书刊23000余册。在运抵过程中,暂存北碚区的1万余册图书遭日军轰炸,损失惨重,仅余3千余册。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清华园。1946年复校时,图书馆已面目全非。抗战期间,日军以图书馆为外科病房,书库为手术室及药库。这期间馆藏损失达17万5千余册。到解放前夕,馆藏仅有41万余册。

1948年12月15日,随着清华大学的解放,图书馆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建国初期

1952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清华大学由一所综合性大学调整为工科大学,所有文、理科及一部分工程技术院、系被调整到其他院校,相关图书资料也被调拨出去,至1958年共向外校调拨图书18万余册。馆藏的30万册珍贵古籍善本及甲骨文、青铜器等一批珍贵文物,在时任校长的蒋南翔指示下被保留了下来。为适应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程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图书馆对馆藏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重点采集工科类图书。同时积极采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进步文艺作品。1966年馆藏已发展到135万余册。

十年“文革”中,图书经费大大压缩,许多珍贵书刊停购。由于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保护,既有馆藏没有受到大的损失。

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迅速发展。清华大学自7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学科调整,逐渐恢复理科、文科等院系,重新扩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随着学校学科布局的调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馆藏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90年已达250万册(件)。

1991年9月,由香港特别行政区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的新馆落成,后被命名为“逸夫馆”。新馆由清华大学关肇业院士设计,与老馆浑然一体,曾多次获国家各类优秀建筑奖。新馆建成后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7820平方米,阅览座位2800余席。

进入九十年代,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逐步建立起比较先进、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先后引进了ILIS、INNOPAC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提供馆藏中外文图书和期刊目录的公共查询、馆内业务工作如采购、编目、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业务均在INNOPAC管理下进行;还建立了光盘网络查询系统,通过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

自1998年以来,图书馆大力发展电子资源,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展望未来

1999年以来,学校相继建立了人文学院分馆、经管学院分馆、法学院分馆、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分馆、美术学院分馆等专业分馆。这些分馆的馆藏均实现了与学校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对接,在统一的平台上为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还开展了多项数字图书馆课题研究。

1999年,图书馆在学校的支持下,启动“985 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电子资源开始成为图书馆主要资源类型之一,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进入印刷型资源和电子型资源并存的阶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图书馆随之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

2000年4月 开始启动“中国科技史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成立“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

2003年9月 由台湾贤志文教基金会赞助的“贤志资源数字化中心”成立。

至2003年底,馆藏总量超过300万册(件),文摘索引类二次文献已基本覆盖学校现有学科,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

2005年10月,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迁入清华园校区。

2008年3月,入选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2011年百年校庆期间,新建成的人文社科图书馆落成并顺利开馆。4月,在图书馆一期馆舍内举行了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大会。5月,举办“第12届新信息技术国际会议”(NIT’2001),会议主题为“进入新千年的全球数字图书馆进展——众多交叉学科合作的沃土”。

2012年,随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金融图书馆纳入校图书馆系统,成为了第七个专业图书馆。

2012年,图书馆迎来建馆100周年。

2016年4月22日,由印度尼西亚著名华人企业家力宝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李文正捐建的清华大学大学图书馆“李文正馆”落成典礼在清华校园内举行。该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关肇邺先生领衔设计,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可藏书60万余册,提供800余阅读坐席,与图书馆原有建筑连成整体,共同组成清华大学图书馆体系中的总馆。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491.2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图书外,读者可使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57.4万册、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394种、学校博硕士论文14.3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551个、全文电子期刊69737种、电子图书840.3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353.3万篇。

• 古籍

截至2015年3月,珍藏有古籍28000余种、230000余册,其中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者1885种、孤本425种。收入《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者4623种,5086部。收存了《二十五史(百衲本)》、《四部丛刊》初编、续编及三编、《清经解》、《道藏》、《明实录》、《清实录》、《古今图书集成》、《大正新修大藏经》、《清代稿抄本》、《丛书集成初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等影印古籍,以及《中国古籍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十三经索引》、《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中国丛书广录》、《日本藏汉籍善本书志书目集成》等工具书

图书馆与人文学院合作购买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网络版和《四部丛刊》全文检索版,人文学院购买了可全文检索的《二十五史网络版》、《十通》(全文网络版)、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此外,还有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CADAL项目,古籍民国全文电子书数据库)。2010年12月新增《中国基本古籍库》。2013年又新增了“清代档案文献数据库”和“明代档案文献数据库”。

截至2015年3月,藏有一批珍贵的古彝文文献,共计252册,是由中原地区当代著名的民族学家马学良先生(1913-1999)主持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云南武定、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一带收集的,除本民族的宗教经书外,还有家谱、医书、史书、唱本、天文历算等,广泛涉及中国西南地区的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以及世俗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彝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的宝贵资料。拥有青铜器1489件,甲骨1755块,兽骨、玉石器234 块,古钱币217件,字画40幅,舆图、阵图27幅,清乾隆时期巨型丝佛像1幅,碑刻墨拓近千幅。

• 清华大学文库

主要收藏清华学人(包括曾在清华任职的教师、工作人员和历届校友)的个人学术著作;清华自建校以来的校刊及其他内部或对外出版刊物,以及各种有关清华人、事、物、历史等的书籍资料等。

(1)普通校友文库:收藏清华学人(包括曾在清华任职的教师、工作人员和历届校友)捐赠的个人学术著作。

(2)名人专架:收藏从清华大学走出的名师大家们的学术著作及传记著作,人物包括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冯友兰/宗璞朱自清闻一多潘光旦梁思成/林徽因文洁若/萧乾顾毓琇沈从文邓叔群、吴晗、费孝通、季羡林、钱锺书/杨绛许渊冲杨振宁等人。

(3)院士文库:收藏包括张光斗院士在内的清华大学70多位在职院士和200多位校友院士捐赠的学术著作和个人资料。

(4)人文名师文库:收藏清华人文名师捐赠的个人著作和藏书,例如清华校友、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龚育之先生的著作及藏书;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李学勤先生的著作及藏书。

(5)清华机构出版物:收藏清华九十年代以后校内各单位的内部资料和出版物,例如《新清华》、《清华校友通讯》等清华自办报纸、杂志等。

(6)清华资料:各种有关清华人、事、物、历史等的书籍。

(7)清华大学主办的国际会议论文库:每年校内各院系和学术组织机构都会发起、主办一些国际上有影响的、成系列的学术会议,相关的会议文献资料大多汇集成册,部分正式出版。

(8)实物珍品:“清华文库”除收藏以上类型的赠书外,还收藏校友捐赠的其它珍品,包括各种非书资料,如名人手稿、笔记、书画、照片和物品。例如文洁若女士在清华读书时使用的校徽、她与先生萧乾的部分获奖证书、手稿、奖杯、奖品;朱鉴荣校友捐赠的闻一多先生手书条幅等等。

• 清华大学学位论文库

包括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的部分毕业论文和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的全部博硕士学位论文。所有纸本学位论文,均已完成数字化。截至2015年底,拥有博硕士论文14.3万余篇。

诺贝尔文学奖专藏

图书馆推出了“诺贝尔文学奖专藏”网站。该网站融汇了历届获奖者主要作品信息,链接了有馆藏的作品索书号、电子书全文等。同时,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部分作品集中存放在文科图书馆四楼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专架。

• “保钓、统运”资料

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一批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留学生发起了以“保卫钓鱼岛”为中心的爱国运动,历经十年之久。由当年参与保钓运动的人士捐赠。该批史料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这段历史。

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07年9月开始接受周本初教授及其他当年参加运动者捐赠的大量相关刊物、资料和文献,并进行整理,同时也启动保钓、统运参与者人士的口述项目。2011年项目获CALIS特色库资助,截至2015年9月,该项目已访谈70余人。口述访谈节选视频记录了参与者当年的经历和个人的心路历程。

• 科恩图书室

该图书室收藏了波士顿大学教授、科学哲学大师罗伯特·科恩捐赠给改馆的私人藏书21000余册,其中包括从出版至今共计250卷的《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Vienna Circle Collection》、共计350卷的《Syntheses Library》,以及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及艺术建筑领域类的图书期刊。

• 波尔文献室

尼耳斯·亨利克·戴维·玻尔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他是原子结构学说之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因其学说已被历史证明是现代原子学说和量子力学的起点,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伟大人物之一。清华大学校友戈革先生是12卷《尼耳斯玻尔集》的独立汉译者,为此获得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予的“丹麦国旗骑士勋章”。文献室陈列展出的诸多珍贵文献、照片、物品,是戈革先生几十年来收集和整理的,在中国国内乃至亚洲亦属珍品。在他去世两年后,于2009年7月由其女戈疆全部捐赠给清华大学图书馆以成立玻尔文献室。

• 社会名人捐赠

包括国际知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先生的藏书在内的诸多国际友人、政府政要的捐赠。

• 地方志及地方文献

自21世纪初开始,清华大学图书馆收集各地方志和地方文献,至2015年9月,已收藏来自北京、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等24个省、市、自治区地方志3000多册。地方志及地方文献专题馆藏阅览区位于文科图书馆地上四层。

• 工艺美术特色资源

华美术图书馆特色馆藏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陶瓷;古今名家书法绘画;明清古典家具;明清及现代染织刺绣作品;民间工艺美术与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各类作品;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及民间工艺品等。

• 校内其他特色资源网站

清华大学机构知识库、《清华大学学报》、清华网络学堂、清华文库、清华大学建筑数字图书馆、清华大学音视频资源库、清华大学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工程、《JournalofAdvancedCeramics》、《NanoResearch》、《BuildingSimulation》、《新清华》、《清华周刊》、外语学习网站、清华法学、教师憩园、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明理法律、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清华大学数字博物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

支撑保障

截至2016年4月,该管建有读报系统、研读间/研讨间预约系统,其中研读间/研讨间预约系统文科馆设有44个研读间,供1人研究学习使用,以及6个供多人使用的研讨间,可通过网络预约使用。

该馆设有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可联机检索“戴罗格”(DIALOG)系统各文档,接受定题服务。该馆从1987年开始积极开展计算机管理的研究和试验,配置了微机-光盘编目系统,基本实现西文编目自动化处理;引进了K670/40 计算机和图书馆学综合管理系统软件。该馆研制的《中国高校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盒式录音磁带版)文献数据库(CUJA),有中国国内300多所大学参加,并在美国“戴罗格”联机情报检索系统中建立了试验文档,可供世界各地联机终端检索利用。

该馆是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机构会员,广泛开展资料交换,并与北京市各馆进行书刊互借。

该馆建有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作为一种全新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综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印刷型工具书、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等),在技能熟练的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共同支持下,为读者(包括个人、小组或学术团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艺术修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截至2015年10月,图书馆共有工作人员243人,其中事业编制人员稳定在144人。事业编制人员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超过49%,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超过81%,拥有高级职称人员近36%。

机构部门

截至2015年10月,图书馆共职能部门有:办公室、资源建设部、编目部、特藏部、流通阅览部、信息参考部、系统部、数字化部、总务部、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专业图书馆等,附设机构有国家教育部清华大学外国教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清华大学工作站、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文献保障体系工程文献中心、清华大学OCLC服务中心、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

专业图书馆包括经管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法律图书馆、文科图书馆、美术图书馆、金融图书馆,主要为各自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大部分专业图书馆隶属于所在学院;其馆舍、文献资料、设备、人员以及运行经费等均由所在学院提供;而校图书馆则承担综合馆及理工类研究型图书馆的任务。

研究开发

科研成果

2010年,图书馆馆员发表论文64篇;2011年,图书馆馆员发表论文66篇;2012年,图书馆馆员发表论文50篇;2013年,图书馆馆员发表论文56篇。

2002-2012年,图书馆完成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专项项目1项,其他部委科技项目3项,中国人民银行专项项目1项,中国图书馆学会项目2项,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2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1项,教育部项目6项;2005-2012年,承担北京高校图工委基金项目7项。

2004年,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比二等奖1项;2005年,获北京市第八届青年优秀科技成果论文三等奖1项;2006年,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6年,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美国信息科学技术协会国际信息问题专门兴趣组国际论文竞赛第二名;2012年,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爱上图书馆”视频短剧及排架游戏获第10届IFLA国际营销奖第一名。

完成项目

机构荣誉

2000年9月,“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第五届田径运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图书馆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2年、2013年、2014年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图书馆标识是一个原型徽标,中间是一个钟的形状。

宗旨愿景

宗旨: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主导

愿景:建设研究型、数字化、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

藏书印鉴

读者服务

读者指南

• 开馆时间

• 馆藏分布

借阅制度

• 借书证和阅览证

A类读者:学校各单位持一卡通校园卡的企业编制人员、大集体人员、合同制人员和科研合作人员。持本人校园一卡通校园卡可在各阅览室阅览书刊资料。如有借书需求,读者在确认所在单位与校图书馆签署书面协议后,持本人校园一卡通校园卡和主管人员签字的单位介绍信到校图书馆借书证办理处开通借书权限。开通时须按规定交纳押金、资料费。

B类读者:学校各单位的进修人员、访问学者和科研合作人员等。读者所在单位与校图书馆签署书面协议后,读者持主管人员签字的单位介绍信、本人有效证件、1寸近照1张,到校图书馆借书证办理处办理临时借书证或阅览证。办证时须按规定交纳工本费、押金和资料费。

C类读者:持校园一卡通的学校教培处的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教培处管理的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持本人一卡通校园卡可在各阅览室阅览书刊资料,如有借书需求,由教培处工作人员持介绍信到校图书馆借书证办理处集中开通借书权限。开通借书权限时须按规定交纳押金、资料费。

D类读者:没有校园一卡通校园卡,但持有清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发放的纸质学生证的非学位专业进修生和语言进修留学生。汉语进修生(包括暂时没有领取校园一卡通校园卡的专业进修生)可根据本人的实际需求,申请办理不同类型的证件,办证时需提供清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发放的本人纸质学生证、1寸近照1张和数额不等的押金。

• 校外人员临时查找资料接待办法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校教师、学生和其它工作人员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为充分保证学习校读者对文献资料和研究学习环境的需求,该馆一般不接待校外人员入馆查找资料和进行其它学习活动。

二、校外人员如确有查找资料的急迫需求,须持所在单位介绍信及本人身份证来馆进行联系,介绍信有效期为一周,以开具介绍信日期为时间起点。经该馆同意办理临时阅览证后,方可入馆查找文献资料。

三、图书馆接待处负责集中办理校外读者的咨询联络和临时阅览证的发放业务。

四、临时阅览证的收费标准为2.00元/天,临时阅览证在办理当天内有效。

五、持有效临时阅览证的校外人员可查阅新老馆开闭架书刊库、阅览室的文献资料。对查阅电子文献的校外人员,在四楼信息服务中心按有关规定提供服务。对查阅贵重书刊和古籍图书的校外人员,按《清华大学贵重书刊资料使用办法》和《清华大学古籍图书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供服务。

六、凭临时阅览证入馆的校外人员必须事先了解并承诺遵守该馆的各项规定。入馆后如有违章,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清华校友凭校友总会发放的“校友卡”或毕业证(或复印件),并附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可进入校图书馆,在馆内阅览图书馆资源。

• 早期中外文图书报刊服务规定

一、服务对象

1、图书馆收藏的早期中外文图书报刊主要为校内读者提供服务,校内读者持清华大学发放的本人有效证件(校园一卡通工作证/校园一卡通学生卡∕校园一卡通校园卡)或清华大学图书馆发放的本人有效机读卡免费阅览。

2、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的读者可持清华大学图书馆借书证办理处发放的机读卡(与清华大学图书馆互办的借书证)阅览,按校内读者对待。

3、校外读者需持所在单位介绍信及本人身份证到图书馆读者接待处办理馆内临时阅览证,凭当日馆内临时阅览证和本人有效证件阅览,阅览时须缴纳一定费用。

4、读者持馆际借书证阅览,一律按校外读者对待。

二、服务内容

1、图书馆收藏的早期中外文图书报刊只限在本阅览室内阅览,不提供外借;每次限阅览两册,阅毕更换。

2、不提供静电复制,读者可自带相机在指定区域照相复制,照相复制效果自负;也可委托工作人员照相复制,须缴纳一定费用。

3、不提供整本复制和成批复制(每期复制篇幅超过该期三分之一篇幅时,即视为成批复制)。

• 文明公约

要文明礼貌,不要言语粗俗;要尊重师长,不要旁若无人;

要卫生整洁,不要不修边幅;要按时作息,不要迟到早退;

要整齐停车,不要横冲直撞;要勤擦黑板,不要乱贴乱画;

要遵守秩序,不要占座加塞;要健康娱乐,不要酗酒吸烟;

要勤俭节约,不要浪费水电;要爱护公物,不要随意损坏。

馆舍环境

老馆

老馆由图书馆一期工程(现位于老馆东部)与二期工程(现位于老馆中部和西部)组成。一期建筑面积2114.44平方米。一期工程落成时,全馆地面或用软木或用花石,大厅墙壁采用大理石铺砌,书库铺设玻璃地板,窗帘、库内钢铁书架购自美国,并全部按照欧美新式防火法建造,当时可谓全国大学图书馆之冠。二期工程竣工后,馆舍面积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

2001年,清华图书馆老馆作为“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的一部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号5-476。2016年被列入“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西馆

西馆建筑面积20120平方米,新馆落成后馆舍总面积达到27820平方米。西馆老馆馆舍浑然一体,均采用清水红砖墙,灰瓦坡屋顶,以及拱形门窗等结构形式,在建筑风格和色彩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馆内和馆的前庭后院及周围的布局,形成庄重典雅,优美宁静,富有文化气息的学术环境,成为展示学校风貌的一个窗口。

西馆曾多次获国家各类优秀建筑奖,并被评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

北馆

图书馆“李文正馆”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可藏书60万余册,提供800余阅读座席,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与图书馆原来的三期工程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综合性、藏书丰富、多功能、现代化、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共同组成清华大学图书馆体系中的总馆。

2018年,北馆建筑荣获中国建筑学会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公共建筑类金奖。

专业分馆

人文社科图书馆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又称文科图书馆)是清华大学重要的研究型专业化图书馆之一,建筑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共七层,包括地下两层、地面层和地上四层,提供各类座位900余席。

法律图书馆

新法律图书馆位于廖凯原楼内,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设计藏书量100万册,阅览座位651个,并配有自助借还书、单人研读间等设施。

美术图书馆

美术图书馆总面积3000平方米,提供200多个阅览座位,馆藏图书19万余册。

金融图书馆

金融图书馆位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图书馆的馆舍由两个部分组成:开架借阅区和地下书库,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设计馆藏容量11万册,可提供阅览座位约100个。

经管图书馆

位于舜德楼,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提供座位100席。

建筑图书馆

建筑图书馆位于建筑馆内,馆舍总面积650平方米,提供阅览座位72席。

参考资料

研究型、数字化和开放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丨清华大学.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2023-11-06

风采|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清华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发展.中国国家图书馆.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