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翠香猕猴桃

翠香猕猴桃

翠香猕猴桃(原名:西猕九号)属美味猕猴桃品系,中早熟品种。该品种果实美观端正、整齐、椭圆形(与新西兰园艺-16A极相似),横径3.5~4厘米,长7~7.5厘米,最大单果重130克,平均单果重82克。

翠香猕猴桃是西安市猕猴桃研究所和周至县农技试验站于1998年开展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时,在原就峪乡(现楼观镇)后就峪村山沟南向坡发现的优株,采集母株枝条繁殖观察评价,后经过连续10余年的选育和区域试验,于2008年3月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翠香猕猴桃果肉深绿色,味香甜,芳香味浓,品质佳,适口性好,质地细而果汁饮料多;硬果含可溶性固形物11.57%,总糖5.5%,总酸1.3%,维生素c185毫克/100克鲜果肉,具有果肉翠绿、早熟、丰产、口感浓香、抗寒、抗风、抗病等优点。

品种简介

“翠香”原名“西猕9号”,是西安市猕猴桃研究所和周至县农技试验站于1998年开展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时,在原就峪乡后就峪村山沟南向坡发现的优株,采集母株枝条繁殖观察评价,后经过连续10余年的选育和区域试验,于2008年3月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特性

“翠香”果实卵形,果喙端较尖,果实美观端正、整齐、椭圆形(与新西兰圆艺A-16极相似),横径3.5-4厘米,长7-7.5厘米,最大单果重130克,平均单果重82克,单株树上有70%的单果重可达100克,商品率90%,果肉深绿色,味香甜,芳香味极浓,品质佳,适口性好,质地细而果汁饮料多,硬果可溶性固形物11.57%,较软果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7%以上,总糖5.5%,总酸1.3%,维生素c含量185毫克/100百克鲜果肉,并含人17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刚采收的果实硬度19.7公斤/平方米,其最大特点是VC含量高,营养丰富,果皮绿褐色,果皮薄,易剥离,食用方便。是一个鲜食的优良品种,采后室温下可存放20-23天,0-1℃可贮藏4个半月,较耐贮藏运输,且货架期长。

物候期:在陕西秦岭北麓气候环境下栽培,树液流动始于元月下旬,2月上旬萌芽,3月上旬展叶,4月上旬开花结果,盛花期3天,花落时间是5月上旬,同时形成幼果,树势强,8月底成熟,成熟标志总糖为6.5%,落叶期为11月下旬。

丰产性:该品种早熟优质,易早产,丰产,嫁接苗定植后3年始果,666.7平方米产量300公斤,中等肥水园第4年平均单株产量31公斤,666.7平方米产量1260公斤,5年时666.7平方米产量可超1900公斤。

抗逆性和适应性:该品种综合抗性比红阳、徐香等早熟猕猴桃。在肥水管理中等条件下易丰产,管理方便,幼枝棕色,密生红棕色柔毛,叶片大,多为椭圆形,多年生枝深褐色无毛。每个结果枝着雌花1-5朵,无耳花。其抗风、抗大叶蝉科类及虫害危害能力强,抗病、抗冻抗春寒性状好。

该品种适宜于在秦岭北麓及长江流域平原,对土壤要求不严。壤土、沙壤土地,酸性和中性土壤都可栽培,但以栽培在土质疏松,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上表现好,并及时在果园生草,种绿肥。

发展情况

在眉县横渠镇瓜里寨建立猕猴桃优良苗木培育基地、总面积达1000余亩,眉县诚鑫苗木基地负责人汪宝山,引导苗农做好基地培育工作。眉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猕猴桃产业项目,管理规范、规划科学。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猕猴桃苗木繁育面积1000亩,优质采穗圃50亩;建成了苗木检测实验室,组成了比较完备的猕猴桃苗木管理体系,不断引进新品种,为筛选适宜眉县栽植的猕猴桃品种提供依据,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全县截止2014年辐射带动猕猴桃苗圃面积达1.2万亩,苗木繁育基地的建成,为陕西省及全国猕猴桃栽种提供了苗木保障。

栽培技术要点

1、园地选择

宜选择上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轻壤、中壤土壤,具有排灌条件的地域作园地。亩栽55—74株。

2、雌雄株配置与授粉

白背叶6—8:1搭配栽植,使用配套的雄株秦雄401株系。花期昆虫数量不足,自然条件不佳,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母枝。

3、整形

栽植后第一年定干,在饱满健壮芽处短截,单主干一次上架。上架后分出2个主蔓沿中心低碳钢丝顺利向两边延伸,主蔓上留结果母枝。

4、修剪

疏除过密枝、细弱衰老枝和病虫枝。盛果期树每株留20—25个结果母枝,每枝留10—15芽进行剪截。

5、施肥

(1)基肥:摘果后至地冻前施有机肥3000公斤/亩,并配合施入一定量的化学肥料(约占全年施肥量的60%)。

(2)追肥:生长期追肥一般分为三次施入,即萌芽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生长后期。

6、灌水

猕猴桃一年之中需水高峰期,即花前期、花后期、果实膨大期、冬季休眠期。在需水高峰期,如雨水不足,应及时灌水。

7、防治病虫害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利用黑光灯、频振杀虫灯高压汞灯诱杀害虫,机械捕杀害虫,与此同时,增施肥水,合理负载,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