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度论
三卷。东晋·僧伽提婆译。据《出三藏记集》卷十所载,本论作者为世贤(刊本误作山贤)。本书又名《三法度经论》。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系以三种分类法阐述四阿含的要义。《四阿含暮抄解》二卷为本书的同本异译,系婆素跋陀撰,前秦·鸠摩罗佛提等人译,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三法度论》是犊子部的论书,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异译本有公元382年符秦鸠摩罗佛提等译的《四阿暮抄解》,题为婆素跋陀(Vasubhadra)造。慧远于《三法度序》称本论为山贤造,僧伽先(Saṃghasena)注释。
内容简介
三卷。东晋·僧伽提婆译。据《出三藏记集》卷十所载,本论作者为世贤(刊本误作山贤)。本书又名《三法度经论》。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系以三种分类法阐述四阿含的要义。《四阿含暮抄解》二卷为本书的同本异译,系婆素跋陀撰,前秦·鸠摩罗佛提等人译,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图书信息
梵Tri-dharmika-śāstra,本书全文计分德品、恶品、依品等三品,每品各分三真度。‘真度’为梵语khaṇḍa(章段)的音译,又作犍度。兹分释如次︰
(1) 德品︰说施、戒、修三真度。第一真度,初述三法(德、恶、依)之缘由,次说德有福、根与无恶三者。‘无恶’中又立忍辱、多闻及不恶三者,‘不恶’再分别为真知识、真御意及真由三者。‘真由’更开具、方便与果三者,‘具’亦分善损、伏根与近行禅三者。第二真度,将前述的‘方便’开为戒、上止、智三者,并分别加以解说。第三真度,将前述的‘果’分别为佛、辟支佛及声闻三者,并加以诠解。
(2) 恶品︰第一真度说身、口、心三恶行,第二真度明染、、慢三爱,第三真度阐明非智、邪智及惑智三无明。
(3) 依品︰第一真度说色、行及知三阴,第二真度说欲、色及无色三界,第三真度说细滑、度与解脱三入。
作品介绍
《三法度论》应该是属于犊子系贤胄部的著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刊定︰第一,作者。婆素跋陀,意译为‘世贤’(刻本误作‘山贤’),即是犊子系贤胄部的祖师。第二,从书的组织看。本论采用三分法,与后来真谛所译《部执异论》介绍犊子部的主张相符。真谛译本中犊子部主张,比《异部宗轮论》增加了几条,其中有一条︰‘大日如来说经(指四阿含)有三义︰(一)显生死过失(相当《三法度论》的‘恶’),(二)显解脱功德(相当《三法度论》的‘德’),三无所显(相当《三法度论》的‘依’)。’正与本论的说法相同。第三,从学说思想来看。犊子系有三点主张与《三法度论》所说的一致。一是犊子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盘’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二是犊子主张‘十三心见道’(即现观),此论也有其说。三是犊子主张有‘胜义我’,在十八部中,只有犊子部如此主张。他们认为有‘我’与佛说无我并无冲突;因为他们主张的‘胜义我’属于不可说法一类。通常说我,皆从人我与五蕴的关系着眼,故有我与五蕴是一是异的问题︰是五蕴之外另有我呢,还是五蕴即我?但犊子认为不可作决定说,分别观察五蕴都不是‘我’,但‘我’也离不开五蕴,彼此关系是不可定说的。《三法度论》也承认有人我,它把佛说加以总结,认为‘不可说者(人我),受、过及灭施设。’就是说,在‘受’、‘过’、‘灭’三种施设的情况下,必须承认有人我。犊子部作为部派佛教最早的四大部派之一,在印度佛教灭亡之后,其理论只在汉译的《三法度论》(四阿含抄解)和《依说论》(《三弥底部论》)中有所存留。《三法度论》并举三世有为、无为和不可说的记载,详细解说了《中阿含经·大品·福田经》的十八有学和九无学。
(一) 受(取)施设︰五蕴组织成有情,它区别于木石的特点在于有‘受’,即有知觉;既然有知觉,就不能光用五蕴来代表,必须假设有人我,才能够有执受者,有‘受’(取)的作用,此即有情的个体。例如,经上常说的‘如是我闻’、‘佛说法’等等,都以此假说‘我’为前提。
(二) 过去施设︰为了把假设的主体在时间先后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连续起来,也定要有‘我’才行。如佛就说自己有过去种种‘本生’。
(三) 灭施设︰最后达到涅,也总得有一个个体来体现。
因此,《三法度论》认为,根据佛在上述三种情况下的假设来分析,虽然所谓人我与五蕴的关系是不可说的,但是对于应该有个人我这一点,必须有正确的理解(智慧),否则,就是无知(对‘不可说’的‘无知’)。这就是犊子部对于有胜义我的主张。此外,在犊子系另一部派正量部的《三弥底部论》,也可用来旁证,它对人我有更详细的解释(《三弥底部论》为苻秦时失译本)。
《三法度论》中胜义人我的主张传译过来之后,即对当时的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佛学初期传入中原地区以来,对于人我问题本来说得不大清楚,正如僧睿说的︰‘此土先出诸经,于识神性空,明言处少,存神之文,其处甚多。’因此有我论,占着优势,使轮回、报应等宗教思想,大为散播。甚至像接受了般若学性空之说的慧远,而于大乘是否说我尚存疑问;及至《三法度论》译出,他还把大乘也说成是讲有人我的了。他在序文中说,此书为‘应真大人’(阿罗汉)所撰,‘后有大乘居士’为之‘训传’云云,足为例证。
慧远原来受过鸠摩罗什的影响,与罗什既有书信往还,又为罗什所译《大智度论》写过序文,对龙树的中观和毕竟空的思想还是有过研究的,他直到晚年,还是坚信有我的。当时有人反对轮回之说,他即依据有我说著《明报应论》《三报论》,大加提倡,因而更为宗教因果思想加强了作用。他的根据,就是《三法度论》。通过道安及慧远的宣扬此书,其时记述佛教的有关撰述如《牟子理惑论》《后汉书》,也都以为佛教主张有人我,由此可见此书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