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定向能武器

定向能武器

定向能武器,又叫“束能武器”,是利用各种束能产生的强大杀伤力的武器。它是利用激光束、粒子束、微波束、等离子束、声波束的能量,产生高温、电离、辐射、声波等综合效应,采取束的形式,而不是面的形式向一定方向发射,用以摧毁或损伤目标的武器系统。定向能武器,依其被发射能量的载体不同,可以分为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

粒子束武器是利用加速器把质子和中子等粒子加速到数万—20万km/s的高速,并通过电极或磁集束形成非常细的粒子束流发射出去,用于轰击目标。

按粒子是否带电可分为带电粒子束武器和中性粒子束武器。粒子束武器在太空可以破坏数十公里以外的目标;但在大气中威力衰减,只能攻击数公里以外的目标。

21世纪,武器的发展已经进入原子和分子世界,核弹就是应用了原子理论。原子物质中央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是中性的。被称为粒子的物质是指电子、质子、中子和其它带正、负电的离子。粒子只有被加速到光速才能作为武器使用。粒子束发射到空间,可熔化或破坏目标,而且在命中目标后,还会发生二次磁场作用,对目标进行破坏。

简介

定向能武器,又叫“束能武器”,是利用各种束能产生的强大杀伤力的武器。定向能武器,依其被发射能量的载体不同,可以分为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无论能量载体性质有什么不同,作为武器系统其共同的特点是,首先束能传播速度可接近光速,这种武器系统,一旦发射即可命中,无需等待时间;其次能量集中而且高,如高能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可达到几百至几千千瓦,击中目标后使其破坏、烧毁或熔化;另外由于发射的是激光束或粒子束,它们被聚集得非常细,来得又很突然,所以对方难以发现射束来自何处,对方来不及进行机动、回避或对抗。定向能武器包括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射频武器和粒子束武器。一般主要指高能激光和微波,它们可以挫败处在任意发射阶段的弹道导弹,包括发射初期、加速中、飞行中和最后阶段。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军事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一直大力发展的一类新型武器,而日本对此也非常重视。

介绍

定向能武器,在很小立体角内定向传输能量来打击遥远目标的武器。英文简称DEW。定向能武器能在大气或真空中以很小的立体角(半锥角10-5~10-7弧度)传输能量,其传输速度等于光速(激光束)或接近光速(高能粒子束)。所以,它能在瞬间打中远至几千千米外快速运动的目标(例如洲际弹道导弹的助推器、母舱、诱饵和军事卫星等),将其摧毁或予以识别,并可迅速再次瞄准。定向能武器通常包括定向能束源、发射传输系统、目标捕获跟踪识别和杀伤评估系统等部分。定向能武器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常规定向能武器,包括各类激光、高能粒子束(中性氢原子束和电子束)武器;另一类是核定向能武器,包括核泵浦X光激光器和尚处于概念研究阶段的定向电磁脉冲弹和定向等离子体武器。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在内的定向能武器,分别处于预研、研制以及基本技术和原理方案的探讨阶段,估计将在22世纪初叶陆续投入战场,并对未来战场的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作定向能武器的激光器

可作定向能武器的激光器主要有:化学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X光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和γ射线激光器。定向能武器部署方式分天基地基2种。天基部署是指把定向能武器设置于轨道高度为千千米级的卫星或作战平台上。化学激光器、核泵浦X光激光器、γ射线激光器具有很高的能量重量比,因而可用于天基部署;中性粒子束主要用作目标识别,它仅能在高空(120千米以上)运行,故只能用于天基部署。另一类如准分子激光器和感应直线加速器型自由电子激光器,能量重量比小,重量和体积很大,只能用于地基部署。

尚需研究

定向能武器技术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大量的科学和工程上的困难问题有待解决:它的关键部件激光器和中性粒子束的一些性能还必须提高十倍到几百倍,尚需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才能对它的效能、生存能力和效费比作出比较确切的判断。

分类

战术激光武器

战术激光武器主要由高能激光器,精密瞄准跟踪系统和光速控制发射系统等组成。激光武器可分为反卫星、反天基激光武器及反战略导弹等的战略激光武器和用于毁伤光电传感器(包括人眼)、飞机及战术导弹等的战术激光武器。供陆军野战部队使用的主要是战术激光武器。战术激光武器的工作原理,以反导弹的防空激光武器系统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首先由远程预警雷达捕获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传送给指挥控制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通过目标分配与坐标变换,引导精密瞄准跟踪系统捕获并锁定目标,精密瞄准跟踪系统再引导光束发射系统使发射望远镜对准目标。当目标处于适当位置时,指挥控制系统发出攻击命令,启动激光器,由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经控制发射系统射向目标,并对其进行破坏。

激光致盲武器已经在90年代战场上投入使用,如美国陆军研制的“缸鱼”式激光致盲器,在海湾战争中投入使用。大功率的战术激光武器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如美国在海湾战争之后开展了一项称之为“沙漠闪光”的研究计划,对用激光武器对付飞毛腿导弹进行评估和研究。待选的激光器有3种:化/氟化氢激光器、化学氧碘激光器和自由电子激光器。至于机载武器的研究,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局正在开展一项有关激光束水平射向“飞毛腿”导弹类目标时大气湍流对传输的影响的研究。另一项研究由劳伦兹·利弗莫尔负责进行,将从高空无人驾驶飞机上直接发射激光光束,以避免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据悉,这两项研究有可能导致90年代末进行全面的机载激光器方案的论证。由于大气对激光会产生吸收、散射和湍流效应。大气中的分子和气溶胶(尘埃、烟雾、水滴等质点)使激光束的能量发生衰减,大气湍流会使激光束发生扩展、漂移、抖动和闭烁效应,使激光能量损耗,偏离目标,对于强激光,由于大气吸收了激光束的能量,导致光路加热,从而改变了大气的折射率分布。这种大气体的激光的“热晕”效应,会使激光束发生漂移、扩展、畸变或弯曲。大气传输的另一种效应是大气击穿,也就是使大气发生电离。当大气被击穿而产生等离子体时,会严重吸收或阻碍激光束的传输,影响其杀伤破坏威力。预计,战术激光武器用于对付地面装甲目标,用于防空击毁低空飞机、拦截或击毁战术导弹在近期内尚不可能,真正进入实战应用,估计要到21世纪30年代。

粒子束武器

粒子束武器是用高能强流加速器将粒子源产生的电子质子和离子加速到接近光束,并用磁场把它聚集成密集的束流,直接或去掉电荷后射向目标,靠束流的动能或其它效应使目标失效。除了粒子加速器外,粒子束武器还包括能源、目标识别与跟踪、粒子束瞄准定位和指挥与控制等系统。其中粒子加速器是粒子束武器系统的核心,用于产生高能粒子束。为了对付加固目标,要把被加速粒子的能量提高到100MeV,甚至要提高到200MeV,并要求能源在600S内连续提供100MW的功率,最大流强10KA,脉冲宽高70ns。平均每秒产生5个脉冲。粒子束武器对目标的破坏能力比激光武器更强。其主要特点是:穿透力强、能量集中,脉冲发射率高,能快速改变发射方向。根据其使用特点,粒子束武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大气中使用的带电粒子束武器,它可以实施直接击穿目标的“硬”杀伤,也可以实施局部失效的装备发展“软”杀伤;另一类是在外层空间使用的中性粒子束武器,主要用于拦截助推段导弹,也可以拦截中段或再入段目标。目前对前一类粒子束武器的研究只局限于作为点防御的近程武器系统范围内,进入实战应用,预计要到21世纪二、三十年代。

粒子束武器的主要缺点是:其一是带电粒子在大气层内传输能量损失较大;其二是由于束流扩散,使得在空气中使用的粒子束,只能打击近距离目标;其三是地磁场影响而使束流弯曲。因此,这种武器距离实战应用还需相当长时间。目前发达国家主要进行基础研究,并且立足于空间防御系统,可否作为战术武器应用,目前还难以预测。

微波武器

微波武器是一种采用强微波发射机、高增益天线以及其它配套设备,使发射出来的强大的微波束会聚在窄波束内,以强大的能量杀伤、破坏目标的定向能武器,其辐射的微波波束能量,要比雷达大几个数量级。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就其杀伤机理而言,有“非热效应”与“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利用3~13毫瓦/厘米2的弱波能量照射人体,以引起人员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衰退等。这种效应如果用到战场上时,可使各种武器系统的操作人员产生上述心理变态,导致武器系统的操作失灵。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能量密度为20瓦/厘米2,照射时间为1~2秒,通过瞬时产生的高温高热,造成人员的死亡。微波束另一个特点是,它可以穿过缝隙、玻璃或纤维进入坦克装甲车辆内部,烧伤车辆内的乘员。

微波武器还可以使现代化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失效或损坏。例如,用0.01~1微瓦/厘米2的弱微波能量,就可以干扰相应频段的雷达和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10~100瓦/厘米2的强微波辐射形成的瞬变电磁场,可使金属目标表面产生的感应电流与电荷,通过天线、导线和各种开口或缝隙,进入坦克装甲车辆、导弹、飞机、卫星等武器内部,破坏各种敏感元件如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等,使武器系统失去其效能。微波武器的能量达到1000~10000瓦/厘米2的超强微波能量,可在很短时间内使目标因受高热而导致破坏,甚至能够引爆武器中的炸药等,使武器被毁坏。微波武器与激光束、粒子束武器相比作用距离更远,受天气影响更小,从而使对方相应对抗措施更加复杂化。战术微波武器,例如车载战术性的微波武器的研究进展较快,可望在下世纪初装备部队。此外,目前美国已研制能在微波波段产生千兆瓦脉冲功率的实验型微波发射管,并希望最终脉冲功率达到100千兆瓦。

微波武器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对有核防护设施的目标无效。许多国家的军用电子系统装有防原子破坏设备,并开始制定了有关军用电子设计标准。这些设备对微波武器也有同样的防范作用,其原因是金属板可保护电子设备不受微波热效应的影响;二是使用中对友邻部队可能构成威胁。为了发挥微波武器的作用,其功率必须很大,这样就可能对在一定范围内的友邻部队的电子系统构成巨大威胁。为防止这一点,就必须采用高度定向的天线或利用地面屏蔽物;三是微波武器可能遭受反辐射导弹(ARM)的攻击。ARM是一种寻的无线电和雷达信号的导弹。不言而喻,由于微波武器能发射出功率很大的电磁波,因此,ARM被看作是微波武器的天敌,但对这一问题,国际上有学者持不同看法。其理由是,一是认为微波武器功率很高,因此可能事先引爆来犯导弹;二是微波武器可能会影响ARM制导系统中的微电子线路,从而破坏ARM对其的跟踪而偏离航向。

激光武器

发展新型的精密瞄准跟踪系统

激光武器对目标的瞄准、跟踪精度非常高,否则不能够精确击中目标,目前研制的微波雷达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国际上正在开展红外跟踪、电视跟踪和激光雷达等装备发展光学跟踪技术的研究,重点放在激光雷达跟踪系统的研究。

新型材料和新型加工工艺的研究

开展制造大型反射镜的新型材料和新型加工工艺的研究。激光武器反射镜越大,发出的光束的发散角越小,聚焦性能好。而反射镜的直径超过1m,不仅加工复杂,造价极高,而且体积、重量增大后,主镜的定向器的转动惯量加大,不能满足对目标的跟踪速度和对付多目标的能力。为此,美国等西方国家下一步开展制造反射镜材料及新型加工工艺的研究。如美国拟采用石墨纤维复合材料作基底的反射镜,镜面镀硅并抛光,其热膨胀系数接近于零。反射镜拟采用多块镜面拼装而成,放宽了加工要求。这一工艺的突破,将有可能使反射镜的造价降低,轻便性和热稳定性能都会有所改进。

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研究

积极开展强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所出现的大气湍流和“热晕”的研究。目前对于激光在大气中传输,对于湍流和“热晕”的效应所造成的有害影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对于大气击穿的“热晕”效应,有人提出先用低强度高重复频率的先行光束来驱除光路上的气溶胶粒子,然后发射强激光,还有人拟采用自适应光学来抵消湍流和“热晕”效应。这些方法都是正在和将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