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清

西清

西清,字研斋,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系清康熙、雍正朝重臣西林觉罗·鄂尔泰曾孙。

基本介绍

自幼从师读书,精通满语,汉学造诣亦很深。爱新觉罗·颙琰十一年(1806年),西清从京师(今北京)经沈阳市(今沈阳)、吉林省齐齐哈尔市,任黑龙江将军辖区衙门银库主事。是年秋,买草舍五楹,从初来时寄寓的万寿寺迁入新居。不久,复移住于由官收买的流人龚光旧宅,因院有野草一丛,入秋结实如红豆,故名所居为“红豆山房”。

西清抵任不久,又接兼管义学之职,后复受命兼管税课。嘉庆十三年有盗马案,历时七个月未得定。将军派他与果德兴复审,他们在城隍庙乘夜讯,未及天明,主犯招供,案遂得结。

西清在教授义学时,与土著多所接触,并对各族语言有一定的研究。他认为“习汉书者,《三字经》、《千字文》外,例读《百家姓》、《名贤集》,于《论》、《孟》、《学》、《庸》略能上口即止。间有治一经、诵古文数首者,又皆徒事占毕,不求甚解。是以通者绝少,第能句读部檄,得其大旨,则群起而指为人才。”是为“英俊者所以不能有成”的本源。又尝见当地人家有内版经史等书及郡邑诸志,皆散失断烂不可收拾。深感“崔氏显时,子弟知习文言文,故其家多书,后式微,书亦散乱”。而发出“再阅十年,不知又居何等,此亦不独塞上为然”的喟叹。对语言问题,他认为“土人于满语,满洲为生知,先天之学也;汉军等部为学知,后天之学也。然以京都人视之,土(人)皆生知之。盖京都人语,文而散;土人语,质而炼。平安京人峨冠博带,有矜持心;土人大长矛,无造作气。此为官话、乡谈所以辨。”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他尤具见解:“索伦语多类满洲,达呼尔语多类蒙古,听之既熟,觉其中皆杂汉语。”并赞同《龙沙纪略》中的说法:“达呼里,索伦属。语音与蒙古稍异,间杂汉语,当是元代军民府之遗。”因通达满语,曾据当地人收藏的满文本《中俄尼布楚条约》译成文言文。研究者认为他的译文忠实于满文,是胜于《清圣祖实录》所载和其他译本的文献。

西清在齐齐哈尔市时,广交文学之士,与流人刘凤诰、程情好犹深。嘉庆十四年(1807年),黑龙江将军辖区观明调任乌里雅苏台,商民为建生祠于大悲庵,西清请程煐代为作记。他们都是诗人,“武地谈文”,在过从中多有唱和酬答之举。程瑛曾赋诗赞扬西清的才华与气质:“手挽天河才隽上,胸吞云梦气纵横。”刘凤有《赠西研斋主政》诗,说西清清贫得“灰堆菜瓮饱三口,狗马鸡车寒一身。”西清亦有《次金门少宰见赠韵》的和作。嫩江之滨普恩寺前原有野亭,而此亭只有额而无名,且日渐废,西清为之捐俸重修,名之为“海粟亭”,自为题记与旧额并悬亭中。友人笑说:“一亭之费,一季俸也,盍名秋俸亭?”时齐齐哈尔市对判处死刑的囚犯,行刑极为残酷,绞死之后,还要将其折断。有识之士斥之为等于腰斩,西清有诗道:“盛世不闻腰斩律,莫教泉路怨非刑。”予以谏止。

西清每于公暇,尝检署中典籍、公、舆图,或出遇村民野老讲地方风土掌故,必驻足听,归而一一录之。最后综理所得,条分缕叙,写成《黑龙江外记》八卷,由是齐齐哈尔并黑龙江山川、建置、城堡、台站、天时、职官、兵防、贡赋、风俗、物产与流徙、籍、人物等藉可考见。而将《黑龙江舆图略》列于卷首,是图纳六城、二岭、三江、二池以及道路、台站于尺幅,并记注入关出塞里程,使阅者一目了然。评者谓其“善择政暇,博搜土风”,“抚燕山旧卫之舆图,本辽东北地区之地志”,“判不妄下,语岂徒作”,“体务见大,事取传信”。可谓知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