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型目
兔型目(拉丁名:兔形目)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哺乳纲。兔型目共有2科,即:鼠兔科ochotonidae(17种)和兔科leporidae(44种),主要分布澳洲以外的个大陆和一些岛屿,并被引入澳洲,但在南美洲种类很少,而马达加斯加岛和东南亚的一些岛屿上没有分布。
动物学史
兔形目由于无犬齿、部分门齿及部分前臼齿,以及在门齿与颊齿之间有一段宽阔的齿隙等与啮齿目相似的特征,兔形目动物过去长期被并入啮齿目中。但事实上,它们的系统发生和身体结构与啮齿目也有很多差异,两类动物沿着完全不同的独立道路平行发展。从兔形目动物的化石来看,与啮齿目动物的头骨和牙齿构造基本不同,所以现生种类的一些相似之处,只是演化上的趋同现象。兔形目动物是从古代真兽下纲祖先分化出来的一个适应草原地带生活的类群,化石于古新世晚期的原古兔,尚无2对上门齿的分化。此后分化为两支:一支是耳朵短圆、四肢几乎等长但都比较短、尾巴退化得只剩下痕迹的鼠兔类;另一支是向快速奔跑方向发展的兔类,耳朵长,前腿短,适于着地,后腿较长,适于跳跃和奔跑。
兔形目与啮齿目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即模鼠兔,发现于安徽潜山古新世,其后与啮齿目分道扬。在模鼠兔被发现以前,兔形目常常被认为起源于偶蹄目或踝节目动物。
最早的兔科动物出现在古新世的欧亚大陆,然而重要的演化却发生在第三纪后期的北美大陆。在上新世达到鼎盛。鼠兔出现在渐新世的欧亚大陆腹地,也在上新世扩撒到欧洲和北美。鼠兔的鼎盛期在中新世,自中新世以后鼠兔的生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新世的时候鼠兔属于滨岸动物,后来却沦为高山动物。
外形特征
兔形目动物的主要有:上颌具有两对前后重叠的门齿,前1对较大,前方有明显的纵沟;后1对极小,隐于前1对的后方,呈圆柱状。下颌具有门齿1对,无犬齿,在门齿与前臼齿之间有很长的齿隙。门齿的釉质为单层。颊齿为单侧高冠齿,上颊齿的间距比下颊齿的间距宽,上下颌颊齿每次仅能在单侧交合,但门齿却能同时咬合,咬肌的特化程度比较低,咀嚼食物时以下颌骨左右移动为主,使植物性食物能在梭状颊齿的咀嚼面上充分研磨。上唇中部有纵裂。耳长。尾巴短小。后肢显著长于前肢,善于跳跃;前肢不能抱着食物吃。阴囊位于阴茎的前面,没有阴茎骨。头骨的门齿孔极大,左右门齿孔常汇合到一处,使腭部骨质部分相当不完整,腭骨与上颌骨相联接,仅成为一个窄的骨桥。具典型的双角子宫。盘状蜕膜胎盘,一个小的尿囊绒毛膜,一个大的杯形内陷的卵黄膜。胸椎12块,腰椎7块。
生活习性
兔形目动物是典型的食草动物,以草本植物及树木的嫩枝、嫩叶为食,有的冬季还啃食树皮,一般不喝水。虽然不反,但具有双重消化功能。它们的粪便有两种,一种是圆形的硬粪便,是一边取食一边排出的;另一种是由盲肠富集了大量维生素和蛋白质,由胶膜裹着的软粪便,常常在休息时排出,这时它们就将嘴伸到尾下接住,再重新吃掉,以充分利用其中比普通粪便中多4—5倍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双重消化的功能,它们才能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避免天敌的侵袭。
下属科目
兔形目共有2科,即:鼠兔属ochotonidae(17种)和兔科leporidae(44种)。
鼠兔科
包括2属25种(其中意大利鼠兔属Prolagus的唯一种意大利鼠兔Prolagus sardus已于1774年灭绝)。通称鼠兔,又名鼠兔属、石兔。外形略似鼠类,耳短而圆,尾仅留残迹,隐于毛被内。因牙齿结构(如具两对上门齿)、摄食方式和行为等与兔子相象,共约23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也产,其中青藏高原和亚洲中部是其分布中心。体型小,体长10.5~28.5厘米,耳长1.6~3.8厘米;后肢比前肢略长或接近等长;头骨上面无眶上突;上颚每侧只有2枚臼齿。雄性无阴囊,雌兽有乳头2~3对;全身毛被浓密柔软,底绒丰厚,与它们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有关;毛被呈沙黄、灰褐、茶褐、浅红、红棕和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毛鲜艳或深暗。栖息于各种草原、山地林缘和裸崖。在亚洲,栖息于海拔1200~5100米间;在北美,栖息于海拔90~4000米间。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栖。白天活动,常发出尖叫声,以短距离跳跃的方式跑动。不冬眠,多数有储备食物的习惯。繁殖期4~9月(或延至10月),每年产仔1~3窝,每胎2~11仔。在青藏高原的草原上常见褐背拟地鸦、雪雀白天进出鼠兔的洞穴,据分析,鼠兔可借助鸟类的惊鸣来报警,小鸟可利用洞穴躲避太阳的强烈辐射或暴风与冰雹。中国古籍对这种生物现象称作“鸟鼠同穴”。
鼠兔属Ochotona包括24种。北美洲有2种:北美鼠兔(魁鼠兔)Ochotona princeps和斑颈鼠兔Ochotona collaris;欧洲有1种,即阿尔泰鼠兔(高山鼠兔)Ochotona alpina;其余全部集中于亚洲。青藏高原占14种,为现生鼠兔的分布中心与演化中心。栖息于草原上的鼠兔,如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和高原鼠兔(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除吃掉大量牧草外,密集的洞穴和跑道,严重地破坏大片牧场,并能造成水土流失。
兔科
具管状长耳(耳长大于耳宽数倍);簇状短尾,,比前肢长得多的强健后腿。共9属43种,以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种类最多,少数种类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种类分布广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区,而也有不少种分布非常局限。陆栖,见于荒漠、荒漠化草原、热带疏林、干草原和森林。一般分为2个亚科:古兔亚科Palaeolaginae和兔亚科Leporinae,也有学者将其分为3个亚科,即将穴兔类分为古兔亚科Palacolaginae和穴兔亚科Rabbitinae(罗泽珣,1990)。野兔是资源相当丰富的狩猎动物。中国兔毛出口数量占国际市场的90%,冻家兔肉占国际市场的60~70%。兔肉可食,兔皮虽薄,但保温性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