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学名:Ochotona curzoniae),又名黑唇鼠兔。其体形中等,体长为12~19厘米,体重在80~230克之间。耳小而圆,耳背面黑棕色。唇周与鼻端呈暗褐色或黑色。体背呈沙灰色或灰褐色,体侧毛色略浅。腹毛呈污白色,略染土黄色调。无明显的外尾。

高原鼠兔现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和中国等地区。在中国,其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高原鼠兔主要栖息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寒草甸中。

高原鼠兔在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物种(LC)。其在大众的想象里和媒体的表述中,均谓之“鼠类”,其实属于兔形目动物。因其分布广,繁殖力强,种群数量高,捕获较易,已成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高山生理、老年医学、鼠害防治和培育驯化新的实验动物等研究领域的良好动物模型。此外,高原鼠兔还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小型优势物种,对维持草原上生态系统稳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态特征

高原鼠兔体形中等,体长12~19厘米,体重在80~230克。耳小而圆,耳长1.6~2.4厘米,具有明显的浅色耳缘,耳背面黑棕色。唇周与鼻端暗褐色或黑色,同时其还具有侧吻须。上、下颌每侧各具6颗颊齿。从头脸部经颈、背至尾基部沙黄或黄褐色,向两侧至腹面颜色变浅。体背呈沙灰色或灰褐色,体侧毛色略浅。腹毛污白色,略染土黄色调。无明显的外尾。后肢略长于前肢,后足长2.5~3.3厘米,前后足的指(趾)垫常隐于毛内,爪较发达;雌兔有乳头3对。

高原鼠兔眶间部较窄且明显向上拱突,额骨上无卵圆形小孔,从颅骨侧面观呈弧形,脑颅部前1/3较隆起而其后部平坦。颧弓粗壮,人字脊发达,听泡大而鼓凸。门齿孔与腭孔融合为一孔,犁骨悬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高原鼠兔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和中国等地区。在中国,高原鼠兔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

栖息环境

高原鼠兔主要栖息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寒草甸中。其作为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一个优势物种,对低温、低氧及强紫外线等高原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此外,其分布还与栖息地的植被、土壤、地形和食物种类均有密切关系。高原鼠兔通常喜欢含砂量较高而生长小蒿草的草场,是典型的草原群栖性动物。

对高原属兔而言,理想的生境并非是食物充足的茂密草地,而是需要一个开阔的视野以观察敌情,即植被盖度不高于30%,高度不超过5厘米。牛羊过度啃食的黑色裸露土地,黑土滩(藏民叫作“沙纳赫塘”)满足了高原鼠兔栖息的条件,因此放牧强度越大对高原鼠兔生境越有利。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高原鼠兔营穴居生活,在白昼活动,不冬眠。成年雌性雄性高原鼠兔的活动受繁殖期行为的调节。雌性高原鼠兔在交配季节活动频次高于雄性高原鼠兔,妊娠和育幼季节低于雄性高原鼠兔;冬季两者较为接近,夏季雄性高原鼠兔的活动明显偏高。高原鼠兔幼仔的活动通常要比成体高。

觅食行为

食性

高原鼠兔以多种植物(牧草)为食,以禾本科豆科以及莎草科植物为主。在中国青藏高原,其为顺利过冬,会通过吃野牦牛粪便来补充能量。

食物处理

2020年有报道高原鼠兔存在贮草行为。其有一种特殊的“割”行为,其与采食和防御有关。即在6~9月,高原鼠兔会刈割两类植物,即用牙齿割断低矮的禾本植物,如蕨麻(蕨麻)、弱小火绒草等,堆晒在洞口以备过冬;从7月中旬开始刈割高大植物,如乳白香青、伏毛铁棒锤,但并非食用。在8月到9月中旬,高原鼠兔的贮草行为十分频繁,刈割对象几乎是所有直立植物,同时会将其堆放在洞穴附近;直到10月初,高原鼠兔的贮草行为逐渐减少。

此外,高原鼠兔的贮草行为可能与高原气候有关,低温持续时间长,导致食物短缺,高原鼠兔通过贮草来减少环境生存压力,提高生存能力;同时高原鼠兔也可通过贮草可减少外出觅食次数,从而降低被天敌捕食的危险。

防御行为

高原鼠兔观察周遭情况时后足站立,前足置于胸前,类似人类的致敬姿势。在情况紧急时,雌性高原鼠兔会发出短鸣示警。此外,高原鼠兔在地面的活动半径一般为25米,但其奔跑的速度可达189米/分钟。

此外,高原鼠兔还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天敌,如:面对猛禽,高原鼠兔倾向于增加洞外观察时间;而遇到哺乳类捕食者的威胁时,高原鼠兔则会选择延长洞内躲避时间。

社群行为

高原鼠兔喜群栖生活,其生活方式是家族式生活,多在草地上挖密集的洞群,洞口间常有光秃的跑道相连,地下也有洞道相通。一般每个洞穴中亲属关系的高原鼠兔的数量不会超过4只。高原鼠兔在家庭群体形成后,群体间的攻击性就会使家庭团结在一起。此外,通过梳毛、拳击、交流和其他接触进行的社交互动有助于保持彼此的社交关系。沟通在幼崽断奶期间达到顶峰,因此幼崽之间、幼崽和父母之间保持着牢固的社会联系。

交流行为

高原鼠兔能发出长短不一的鸣声,因此又被称为“鸣声鼠”。其中,短鸣一般由雌性发出,表示情况紧急。

在繁殖期种群中的雄性高原鼠兔会发出3种长鸣声,根据其生物学含义可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示警长鸣、领域长鸣和求偶长鸣。

生长繁殖

交配

高原鼠兔主要为一雄一雌制,还有一雄多雌制和多雄多雌制等。在交配季节,雄性对雌性的竞争非常激烈。高原鼠兔春季开始繁殖,其繁殖期高峰期在5月份左右(4~8月),至9月结束,每年约繁殖两次。雌兔在夏季每三周繁殖一窝。雌兔在交配发生的一周内发情一天。在繁殖期间,雌雄高原鼠兔共同生活在一个洞穴,结束后便会分开。大约97%的雄兔在春季交配季节前离开了它们的家庭,它们通常会迁移到相邻的家庭;一些雌兔也会从出生的家庭群体中分散出来,加入相邻的家庭。这种行为有助于减少近亲繁殖的负面影响;然而,最成功的交配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

妊娠育幼

高原鼠兔孕期是一个月,每次多产3~8仔,一般一胎可生4只左右,雌雄高原鼠兔共同或各自抚育幼体;育幼期约15天。雄兔对幼崽很照顾,它们会警惕周围环境,会留意潜在的捕食者,并帮助维持家庭范围的界限。大多数幼崽与成年雄兔的互动是多于成年雌兔的,雌兔在哺乳之外与幼崽的互动有限;雌兔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觅食,这样就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喂养幼崽,并为产下一窝做好准备。

生长发育

高原鼠兔幼崽生长发育非常迅速,平均21天断奶,幼崽断奶后通常与成年雄兔一起学习捕食技能一段时间,25天可觅食和嬉戏;40天后体重可达80克以上,即可进入性活动期;雌兔经常在自己出生的同一个夏天开始繁殖。幼崽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天通常与家人呆在一起,并在繁殖季节到来之前的春天散开。

由于高原鼠兔面临严冬和高寄生率,因此其预期寿命较短。每个家庭群体中很少有成员能活到第二年春天。大约只有15.7%的高原鼠兔在出生后的第一年能存活繁殖,只有1.5%的高原鼠兔能存活到第二年繁殖。其野外种群的平均寿命为119.9天,最长寿命为3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特有种群,其种群数量高。高原鼠兔在青藏高原的稠密度大约能达到每公顷300只。

保护举措

尼泊尔西部的安纳普尔纳峰及中国的珠穆朗玛峰、羌塘高原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在保护高原鼠兔。

保护级别

高原鼠兔在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物种(LC)。

主要价值

科研价值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因其分布广,繁殖力强,种群数量高,捕获较易,已成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高山生理、老年医学、鼠害防治和培育驯化新的实验动物等研究领域的良好动物模型。

生态价值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小型优势物种,对维持草原上生态系统稳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原鼠兔的日常活动和死亡还能促进土壤营养物质的循环,减缓水土流失。它们的排泄物也会滋养植被。

物种危害

高原鼠兔挖洞被认为是造成土壤侵蚀的罪魁祸首;它也被认为吃掉了本应喂养牲畜的植被,在高密度条件下,它们确实会与牲畜争夺食用植被。

参考资料

Ochotona curzoniae.iNaturalist.2024-08-24

高原鼠兔物种信息.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9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iucnredlist.2023-05-19

..2023-05-19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csdb.2023-05-19

..2023-05-19

..2023-05-19

..2023-05-19

..2023-05-19

科学家揭秘高原鼠兔的奇葩生存之道----中国科学院 (cas.cn).中国科学报.2024-09-11

..2023-05-19

..2023-05-19

..2023-05-19

..2023-05-19

..2023-05-19

..2023-05-19

高原鼠兔图片.inaturalist.2023-05-19

..2023-05-19

雪地上的高原鼠兔图片.inaturalist.2023-05-19

..2023-05-19

..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