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颙
何颙(?—190),字伯求,南阳襄乡(今枣阳市)人,东汉末年名士。
何颙年轻时游学京师,虽为晚辈,却与郭泰、贾伟节交好,在太学声名远扬,进而和太傅陈蕃、司隶校尉李膺等重臣往来密切。他的朋友虞伟高病重将死,因父仇未报向他哭诉,何颙被其孝义触动,替他报仇并将仇人之头放于虞伟高墓上祭奠。党锢之祸中,陈蕃、李膺等人失败,何颙因与他们关系好被宦官诬陷,于是改名换姓逃至汝南郡。逃亡时他在各地结交豪杰,在荆州、河南省一带名气颇大,还常私入洛阳市与袁绍商议,救助穷困和被追捕之人,使许多人免遭党祸。党祸解除后,何颙被司空府征召,三府会议时众人都推崇他的计谋,后多次升迁。董卓掌权时,逼他任长史,他托病不就,与荀爽、王允等谋刺董卓,后因荀爽逝世及其他事被董卓收捕,或忧愤而死,或狱中自尽。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何颙,年轻时游学京师。何颙虽然是晚辈,但郭泰(郭泰)、贾伟节等与他很要好。显名太学。
党锢时期
陈蕃、李膺失败以后,何颙因与陈蕃、李相好,被宦官诬陷,他于是改变自己的姓名,逃亡汝南郡境内。他所到的地方,结纳豪杰,有名于荆州、河南省一带。
袁绍仰慕他的为人,悄悄地与他往来,结为谕德宣誓的朋友。这时党祸起,天下不少人遭了难,何颙经常私自跑到洛阳市,与袁绍一起计议:对一些穷困无助的人,帮助他们渡过祸患。对一些被追捕的人,就大为出谋献计,使他们得以逃跑或隐藏起来,使不少人免于党祸。
董卓专政时期
党祸解除了以后,何颙被司空府征召。每次三府会议,没有不推何颙为主的。后来累次升迁。
董卓秉政,逼迫何颙为长史,他托疾不接受,与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荀爽逝世,何颙因别的事被董卓收捕,忧愤死去。
后来荀彧任尚书令时,派人西迎叔父荀爽尸体,并收何颙尸体,葬在荀爽的墓旁。
轶事典故
替友报仇
友人虞伟高有父亲的仇没有报,重病将死,何颙去看他,虞伟高向他哭诉,何颙被他的大义感动了,为他报了仇,用仇人的脑袋祭了虞伟高父亲的坟墓。
慧眼独具
何颙见曹操,叹息说:“汉家将亡,安天下的必定是这个人啊。”曹操因此非常高兴。曾经称赞“颍川荀,王佐之器。”
史料争议
关于何颙计划除去董卓一事以及何颙的去世原因,《后汉书》中的叙述与其它文献存在差异。《后汉书》记载,何颙与荀爽、王允策划除去董卓,但荀爽逝世后,何颙因别的事情遭到拘禁,最后因忧虑愤怒而逝。
《三国志》则记载,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策划除去董卓,但事情泄露,何颙和荀攸被囚于狱中,何颙因忧虑恐惧而自尽。恰好赶上董卓被杀,荀攸因此得以生还。(据《魏书》记载,荀攸通过派人说服董卓,从而幸免于难。)
《后汉纪》记载与《三国志》相同,但未提到“伍琼”同谋。
《后汉书》也记载了郑泰联合何颙、荀攸策划除去董卓,但计划泄露,导致何颙被捕,然而这里并没有提及何颙的具体死亡原因。
《资治通鉴》也记载了司马光在记载荀攸等人策划除去董卓的事件时,指出在荀攸行动的时候,何颙和伍琼已经不在人世,因此他将何颙和伍琼参与密谋的部分剔除了。
人物评价
张璠:颙显名太学,於是中朝名臣太傅陈蕃、司隶李膺等皆深接之。
范晔:渭以泾浊,玉以砾贞。物性既区,嗜恶从形。兰无并,销长相倾。徒恨芳膏,煎灼灯明。
史籍记载
《三国志·太祖传》
《三国志·荀彧传》
《三国志·荀传》
《后汉书·何颙传》
《汉纪》
《汉末名士录》
参考资料
任侠放荡的曹操:观人新婚却胁迫新娘——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2-21
人性的弱点:成败得失话曹操.华商网.2023-12-21
张仲景的“五石汤”竟然藏在凉州.今日头条.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