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马池古城
花马池古城即今盐池县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筑城。据《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城高三丈五尺,东北二门,上有楼。根据实际调查,城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1050米,面积1.16平方公里。城墙黄土夯筑,基宽12.6米,残高10米左右,顶宽2-4米,夯层厚1厘米左右。开东、南、北三门均带瓮城,瓮城40米见方,东门曰永宁,瓮门南开,南门名广惠,瓮门东开,北门名威胜,瓮门东开。北瓮城早年已毁,东、南二瓮城尚留有部分残迹。西墙无门,于墙正中建有二层楼阁式,玉皇阁,早年被毁。四隅有楼。以鼓楼为中轴分东西、南北两条主要街道。
简介
花马池古城始建于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天顺年间(1457-1464年),因其地处塞外,孤悬寡援”,改建于塞内,即今盐池县城,墙黄土夯筑,开东北二门,东门为永宁门,北门为威胜门,万历三年(1575年),又开南门,称广惠门。
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重修花马池城,东西墙长1100米,南北墙长1050米,底厚10米,顶厚6.5米,高10米,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盐池县。2000年开始的旧城改造中利用收集的古城砖修长城墙近400米,古城门2处,再现了花马古城部分的风姿旧貌。如今的花马池古城,已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内高楼林立,市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塑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大门”的良好形象。
运城盐湖自古是产盐的地方。盐,曾是历代王朝用于边费开支和民用的资源。隋朝建置盐川郡,唐、西夏设立盐州,明时建花马池,到民国二年设立盐池县。这些带有咸味的名称均与盐湖有关。城取名花马池也是沿袭了花马大小盐池而得名。花马池名称来历传说很多。一说,早年间盐池城东有一大水池,池水丰盈,芦草丛生。在一个盛夏的中午,池中突然出现—匹色彩斑斓的骏马,但这匹马可望而不可及,当人们去捉它时就无影无踪了。民国《盐池县志》也记载说:相传池中发现花马,是年盐产屯丰。因而得名花马池。二说,明时这里雨水较盛,城墙上长了青苔,在得胜墩一带有群各色牧马在吃露水草,马的身影被早晨的阳光折射在城墙上,斑斑斓斓,故名花马池。三说,明代兵部尚书王琼来盐池一带防秋,骑马过城,马口渴不得饮。走在今药材公司处偶遇一池水,马急于饮水,王琼也未下马,当马饮完水后猛然站 起,结果马失前蹄将王琼摔落马下,王琼自嘲道,“马者,马也,滑死我也”。故名滑马池。四说,民国《盐池县志》记载:明时“因课盐买马而得名。”又及,花马池为唐朝盐州之地,相传盐州是唐帝国重要的养马地方,唐朝在这里设置了专管养马的官员和机构。唐朝在盐州的牧马监坊养着数万匹官马,官马的身上都打有戳记,叫做“花马”,花马池也由此而名。五说,盐池的麻籽只开花不结果,是名花麻池。六说,乾隆《定边县志》载了一首“花马池”的诗。小序:盐场堡北有花马大池,本西秦牧地,池产盐,前明天顺中,复以盐易马,故名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