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柱
刘庆柱,男,1943年8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汉唐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学位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考古学报》主编、《考古学集刊》主编、《中国考古年鉴》主编。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主要代表作:《西汉十一陵》《长安春秋》《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43年8月出生于天津市。196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工作经历
1972年6月~1979年3月在陕西省咸阳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
1979年4月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该所所长(1998-2006),中国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2016年被聘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2021年12月27日,获聘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名誉馆长。
先后参加并主持过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唐长安城青龙寺遗址、秦汉栎阳故城遗址、汉杜陵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等考古勘探、发掘。已出版考古学专刊两部、考古学专著两部、发掘简报、报告、论文等数十篇。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学术专长是考古学,现从事汉唐考古学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汉唐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研究室原所长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学位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主编、《中国考古学年鉴》主编。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古都学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考古学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国务院《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秦始皇陵研究院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兼职教授、特聘研究员,唐大明宫学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金城文物艺术学院院长。
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学和秦汉考古学。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拉楚布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德国考古研究院、瑞典东方博物馆、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巴黎文理研究大学远东学院、墨西哥国立人类学研究所、秘鲁国立历史博物馆、开罗大学、印度国立博物馆、巴基斯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越南考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海外著名大学、学术机构进行学术讲演、访问研究。
学术讲座
《认识考古——考古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研究成果
成名著作
1.《咸阳地区历史文物概况》,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万字
2.《西汉十一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6.7万字
3.《长安春秋》,人民出版社,1988年,15.2万字
4.《前汉皇帝陵的研究》(日语),日本学生社,1991年,22万字
5.《汉杜陵陵园遗址》,科学出版社,1993年,14.8万字
6.《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53.66万字
7.《陵寝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1万字
8.《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48.9万字
9.《20世纪中国考古大发现》,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1.《汉长安城》,文物出版社,2003年,16万字
12.《汉长安城骨签书法》,木耳社(日本东京),2004年
13.《三秦记辑注·关中记辑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13.6万字
14.《汉长安城桂宫——1996~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主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46万字
15.《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1949~2009)》,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66万字(获第二届“紫禁城杯”201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
16.《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53万字(获第二届“紫禁城杯”201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
撰写论文
1.《秦都咸阳几个问题的初探》,《文物》1976年11期
2.《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11期
3.《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
4.《试谈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壁画艺术》,《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
5.《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壁画考释》,《人文杂志》1980年6期
6.《对〈谈秦兰池宫地理位置问题〉几点质疑》,《人文杂志》1981年1期
7.《试论秦之渊源》,《先秦史论文集》(《人文杂志》增刊)1982年
8.《西汉诸陵调查与研究》,《文物资料丛刊》6期,文物出版社,1982年;《新华文摘》转摘
9.《秦都咸阳遗址陶文丛考》,《古文字论集》(《考古与文物》增刊)1983年
10.《1982—1983年西汉杜陵的考古工作收获》,《考古》1984年4期
11.《关于西汉帝陵形制诸问题探讨》,《考古与文物》1985年5期
12.《“秦十二字瓦当”时代质疑》,《人文杂志》1985年4期
13.《秦汉栎阳城遗址的勘探和发掘》,《考古学报》1985年3期
14.《陕西唐陵调查报告》,《考古学集刊》5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15.《汉长安城布局结构辨析——与杨宽先生商》,《考古》1987年10期
16.《夏鼐先生在中西交通史考古研究中的巨大成就》,《中国考古学研究论集》,三秦出版社,1987年
17.《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1期
18.《论秦咸阳城布局形制及其相关问题》,《文博》1990年5期
19.《秦汉考古学研究》,《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年),文物出版社,1991年
21.《1984—1985年西汉宣帝杜陵的考古工作收获》,《考古》1991年12期
22.《秦汉考古学研究》,《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年),文物出版社,1992年
23.《再论汉长安城布局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答杨宽先生》,《考古》1992年7期
24.《秦都咸阳“渭南”宫台庙苑考》,《秦汉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25.《汉代文字瓦当概论》,《中国书法全集·秦汉金文陶文卷》,荣宝斋出版社,1992年
26.《汉长安城未央宫第四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11期
27.《汉宣帝杜陵陵寝建筑制度研究》,《中国考古学论丛》,科学出版社,1993年
28.《汉长安城的宫城和市里布局形制述论》,《考古学研究》,三秦出版社,1993年
29.《秦汉考古学研究》,《中国考古学年鉴》(1992年),文物出版社,1994年
30.《战国秦汉瓦当研究》,《汉唐与边疆考古研究》,科学出版社,1994年
31.《汉长安城窑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4年1期
32.《汉长安第22—27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1期
33.《秦汉考古学研究》,《中国考古学年鉴》(1993年),文物出版社,1995年
34.《汉长安城未央宫布局形制述论》,《考古》1995年12期
35.《汉长安城北宫的勘探及其南面砖瓦窑的发掘》,《考古》1996年10期
36.《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四十年》,《考古》1996年10期
37.《汉代骨签与汉代工官研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四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38.《秦汉考古学研究》,《中国考古学年鉴》(1994年),文物出版社,1997年
39.《秦汉考古学研究》,《中原地区考古学年鉴》(1996年),文物出版社,1998年
40.《中国古代宫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文物》1998年3期
41.《汉代城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42.《唐代玉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东亚玉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中心,1998年
43.《秦瓦当概论》,《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44.《汉长安桂宫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1999年7期
45.《秦汉考古学五十年》,《考古》1999年9期
46.《关于中国古代宫殿遗址考古的思考》,《考古与文物》1999年6期
47.《五十年来的中国考古学》,《中国史学会通讯》1999年5期;《光明日报》,2000年1月
48.《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考古》2000年7期
49.《发扬成绩,再创辉煌,迎接21世纪的考古学——在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50周年大会暨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考古》2000年12期;又载《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50.《老山汉墓与汉代帝王陵墓》,《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8月28日
51.《史前考古学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五十年·甲篇》),《光明日报》2000年1月7日
52.《夏商周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五十年·乙篇》),《光明日报》2000年1月14日
53.《秦汉至元明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五十年·丙篇》),《光明日报》2000年1月21日
54.《科技考古的发展》(《中国考古学五十年·丁篇》),《光明日报》2000年1月28日
55.《1999年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光明日报》2000年2月18日(刘庆柱、朱乃成)
56.《迎接21世纪的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8月10日
57.《新中国考古学50年》,《新中国社会科学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刘庆柱、朱乃成)
58.《1998年中国考古学研究综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刘庆柱、朱乃成等)
59.《新获汉长安遗址出土封泥研究》,《石璋如先生百年寿诞纪念文集》,台湾,2001年
60.《水下考古与古代文化交流研究》,《海峡两岸水下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历史博物馆,2001年
61.《古代都城研究重要性与辽上京在中国古都的地位》,《中国古都研究》(十八·上),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
62.《关于古代玉器考古学研究的思考》,《海峡两岸古玉学会议论文集》,台湾大学理学院地质研究所出版,2001年
63.《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考略》,《考古学报》2001年4期(刘庆柱、李毓芳)
64.《20世纪中国考古发现的科学意义》(代序),《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9月3日
65.《2000年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1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刘庆柱、朱乃诚、李健民、张静、姜波)
66.《秦封泥与秦都咸阳宫苑及都城布局研究》,《21世纪中原地区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67.《关于中国古代城址考古的思索》,《温故知新——面向中国考古学的未来》,北京大学考古系,2002年5月4日
68.《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概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69.《中国考古学·总序》,《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又以《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几个阶段》为题目,发表于《人民政协报》2005年4月7日,《宝藏周刊》第三十二期,C4版
70.《中国古代都城史的考古学研究——关于都城、宫城、宫殿与宫苑问题》,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东亚的古代都城》,2003年(纪念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建立50周年国际学术会,2002年8月17日),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学报,第66册,研究论集ⅩⅣ,《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0集,2003年
71.《考古学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中原地区文明形成与发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庆祝会暨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大象出版社,2003年
72.《关于目前大遗址保护若干问题》,《人类文化遗产保护》,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
73.《汉长安布局形制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变迁》,《中国历代都市构造与社会变化——汉城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1》,韩国汉城大学出版,2003年
74.《2000年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1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刘庆柱、朱乃诚、李健民、姜波)
75.《西汉太后垂帘听政证据确凿——从未央宫、长乐宫的考古发现来看西汉的“二元政治”》,人民政协报,2004年2月26日,《宝藏》周刊第5期;《新华文摘》2004年9期转载
76.《考古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学术规范导论》,高教社,2004年10月
77.《论观念中的阿房宫之倒塌》,《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文史》,2004年12月20日
78.《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光明日报,2004年8月31日B3版;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根在河洛——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大象出版社,2004年10月;洛阳市地方志办公室:《河洛史志》,2005年第4期,总第76期
79.《中国古代都城建筑思想理念的探索》,《西安文物考古研究——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成立十周年纪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
80.《古代中国秦汉时期帝王陵墓与陪葬坑的考古研究》(日语),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编辑《王の墓と奉仕する人びと》,株式会社,山川出版社,2004年
81.《观念中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阿房宫遗址考古发现的再思考》,《文史知识》,2004年12期(《新华文摘》2005年3期转摘本文)
82.《考古学研究·秦汉时期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刘庆柱、申云艳)
83.《汉长安城未央宫出土的骨签》,《书法杂志》,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4期
84.《中国古代都城宗庙分布位置变化所反映的王权之强化》,《古代都市的王权》(韩文),百济研究丛书第13辑,忠南大学校百济研究所出版,2005年7月
85.《古代门阙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86.《构建中国考古学学科创新体系》,《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总第27期),2005年3期
87.《汉长安城考古半世纪》,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研究》第234~251页,大田广域市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2005年出版
88.《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史论纲》,《考古学集刊》第16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89.《古代城阙与陵墓之阙的比较研究》,上海博物馆编《周秦汉唐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8年
90.《中国古代都城宫庙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庆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华诞学术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2月
91.《6~7世纪中国古代首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兼谈6~7世纪中国古代都城与百济泗都邑期比较》,韩国扶余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百济泗沘时期文化的再照明——第14回文化财研究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2006年5月,韩国扶余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出版
92.《北魏洛阳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兼谈北魏洛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的地位》,韩国《中国史研究》第40辑,中国都市史,特辑号,中国史学会,2006年2月
93.《200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述》,《群言》,2006年第4期
94.《关于当前汉代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在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
95.《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半世纪》,《考古》2006年第10期
96.《中国古代首都遗址布局形制的考古发现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变化研究》,《考古学报》2006年第3期
97.《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研究》,《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考古发掘与历史复原》,《法国汉学》第十一辑,中华书局,2006年
98.《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反映的河洛文化历史地位》,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编:《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99.《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地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00.《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史述论》,《考古学集刊》第16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01.《当前中国古代早期都城(或都邑)考古的新进展与新思考》,《中国考古学与瑞典考古学——第一届中瑞考古学论坛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102.《汉唐帝陵考古发现与研究》,何香凝美术馆编《何香凝美术馆建馆十周年·人文之声·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讲座集粹》,何香凝美术馆出版,2007年
103.《秦始皇陵考古述评》,考古杂志社编著:《探古求原――考古杂志社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07年
104.《长安与中国古代都城文明》,《西安晚报》2007年7月16日,第15版
105.《铜官、铜都与铜陵——从王国到帝国时代的青铜文明》,《青铜文化研究》第五辑,黄山书社,2007年12月
106.《秦阿房宫遗址考古及其对历史研究的启示》,中国文物报,2008年1月4日第7版
107.《秦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兼谈历史资料的科学性与真实性》,《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3期转摘本文)
108.《隋唐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重点在遗址与遗存的保护》,《隋唐大运河·2007》,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
109.《汉长安城考古与汉代考古学》,《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纪念汉长安城考古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
110.《汉长安城宫殿、宗庙考古发现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古代的王国与帝国都城比较研究之一》,科学出版社,2008年
111.《弘毅笃行追求卓越――刘庆柱先生访谈录》,《南方文物》2008年第2期(姜波访谈)
112.《关于秦始皇陵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东亚的巨大古坟》,日本大和书房,2008年
113.《关于中国古代莲花纹瓦当图案渊源考古研究》,韩国瓦件学会编:《古代东亚的瓦件》,2008年
114.《关于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古都研究》(第23辑),三秦出版社,2008年
115.《秦始皇陵墓规模的考古解读——关于学术研究中的“过度”解释问题》,《群言》2008年第10期
116.《关于门阙的考古学考察》,《周秦汉唐文明研究论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8年
117.《考古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118.《汉代考古发现所反映的古都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在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编《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119.《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访谈录》,《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20.《关于赵王城在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的地位》,《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21.《对“考古”的“考古”》,首都博物馆编:《千古探秘——考古与发现》,中华书局,2009年。(又为《中国文物报》2009年8月21日“名家解读”栏目转载)
122.《大汉雄风从这里吹起:汉长安城访古》,首都博物馆编:《千古探秘——考古与发现》,中华书局,2009年
123.《大唐盛世从这里诞生:唐长安城访古》,首都博物馆编:《千古探秘——考古与发现》,中华书局,2009年
124.《关于姓氏研究的考古学思索》,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编《河洛文化与姓氏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5.《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回顾及其研究的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准时化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研究——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126.《西汉帝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洛阳市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洛阳汉魏陵墓研究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
127.《统一多民族国家视野下的中国疆域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1日第13版
128.《1949~2009: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工作局编:《人民共和国是一切胜利之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离退休干部征文选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12月
129.《人文化’西安的城市历史特色》,《长安学丛书·纵论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秦出版社,2009年9月
130.《关于深化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研究的探索》,《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史学,第12版,2010年5月11日(《新华文摘》总458期,2010年第14期收录)
131.《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都城史研究——以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发现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日本东方学会、大东文化大学编:《第一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32.《曹操高陵的考古确认与释疑》,《学术研究》2010年第7期。此文又收录于李凭主编《曹操高陵——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联席会议》,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杭州市
133.《曹操高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原文物》2010年第4期
134.《历史名城正定古城的再认识》,《石家庄日报》2010年9月6日第3版
135.《西安相家巷遗址考古与秦封泥相关问题》,西冷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编:《青泥遗珍——战国秦汉封泥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冷印社出版社,2010年
136.《秦汉上林苑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汉南越国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与李毓芳合著
137.《安阳高陵的考古发现、研究、确认与释疑解惑》,贺云翱、单卫华主编:《曹操墓事件全记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11月
138.《从曹魏都城建设与北方运河开凿看曹操的历史功绩》,《安徽史学》2011年第2期
139.《闽粤地区文化融入河洛文化的历史过程与作用——以福建崇安汉城遗址与广州南越国都城、王陵考古发现为例》,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中华侨联总会编:《河洛文化与台湾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140.《汉长安城未央宫出土的骨签》,《书谱》总102期,2010年秋,香港书谱出版社
141.《曹操墓与公众考古》,《天一讲堂·2010》,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
主持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汉宣帝杜陵陵园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汉杜陵陵园遗址》)
2.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汉长安城未央宫考古发现与研究》(《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
3.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
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考古学·秦汉卷》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考古研究》
代表性论文
人物事件
2009年12月,参与认定河南安阳曹操墓,并认定该墓确系曹操墓冢,因提出外行不能质疑内行理论引起社会争议。
获得荣誉
1.《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夏考古学研究奖;
2.《汉杜陵陵园遗址》,2002年获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三等奖;
3.《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获第二届“紫禁城杯”201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
4.《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1949~2009)》,获第二届“紫禁城杯”201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
5.《唐十八陵调查记》,陕西省政协文史委、陕西省文物局:《三秦60年重大考古亲历记》,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0年12月,7500字。
6.《杜陵芳草年年绿陵园考古日日忙》,陕西省政协文史委、陕西省文物局:《三秦60年重大考古亲历记》,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0年12月,6000字。
7.《探寻汉长安城未央宫宫殿遗址》,陕西省政协文史委、陕西省文物局:《三秦60年重大考古亲历记》,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0年12月,7500字。
参考资料
学院领导.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23-01-19
中国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2-02-15
刘庆柱获聘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名誉馆长,安阳面向全国招聘执行馆长.今日头条·安阳新闻网.2021-12-2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新华社-央视网.2023-01-19
刘庆柱_isScholarID_a0017738142_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万方.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