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柑
油柑(学名:Phyllanthus emblica L.),别名滇橄榄、余甘子、滇橄榄等,有些地方也叫牛柑子或余柑子。
油柑属大戟科,落叶小乔木,单叶,条状长圆形,互生在很细的小枝上,二列状,宽线形,长椭圆形。果实为球形,成熟时成赤黄色或淡黄色,可以生吃,也可用糖或者盐腌制后食用,具有去油、助消化、化痰、润肺清嗓、生津消渴之功效。油柑还被广泛用于高血压、脂肪性肝病、糖尿病及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油柑喜温暖干热气候,天然分布于东亚、南亚、东南亚、南美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油柑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地区。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单叶,条状长圆形,互生在很细的小枝上,二列状,宽线形,长椭圆形。叶绿、无柄,很像羽状复叶,花小,单顶丛生,黄色或乳白色。花期,春天,果实盛产在夏季。成熟的主要季节在八月,每到中秋节暮夏初秋,油柑果就结满树杈枝叶之间,很多山岭都能采到,也有在年底成熟的。
生长环境
油柑子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在沙质壤土、土层浅薄瘦瘠的山顶或山腰均能正常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的酸性赤红壤生长较好。油柑子喜光喜温,在幼龄期较耐阴,所以在疏林中生长良好。对低温很敏感,遇霜时容易落花落叶,甚至冻坏嫩枝芽,要求年均温18~20℃才能正常生长发育,5℃以下常受冻害,年降水量要求1000毫米左右,海拔要求1700米以下。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果实肉质,球形,成熟时成赤黄色或淡黄色,可以生吃,也可用糖或者盐腌制后食用,它具有去油、助消化、化痰、润肺清嗓、生津消渴之功效。果实也可做染料。油柑以果形圆大,果皮光滑,果肉半透明,肉色淡黄或赤黄较理想;愈青绿的油柑,味道较苦涩且咀嚼有渣,油柑子的味道就是:当你第一口咬它的时候,苦苦的,涩涩的,毫不犹豫地马上把它吐掉;可是当你咬第二口时,反而感觉它美妙的清甜,越嚼越有味道。
人们享受惯甜蜜鲜美水果的标准,油柑子就算完全熟透之后,它给人的感觉,刚一入口仍是苦涩的。人们吃油柑子,不在乎吃它的果肉,而是慢慢品尝果肉中的汁液。一颗油柑子放到嘴里,一口咬下去,先是一股又苦又涩的汁液充斥口腔,第一次品尝的人受条件反射会马上吐掉,但你若是个不怕苦涩的人,慢慢地把汁液吞下去,之后就会有一股清爽甘甜的津液从口腔、舌下渗涌而出,感觉到的是先苦后甜,令人畅快淋漓,把你带进另一种奇妙的境界。
用途
油柑的根、茎、叶、果都具有药用价值。在我国作为民间中药已有2000年的历史。古人常用油柑果实治疗消化不良、胃腹痛、感冒、牙疼、咽喉痛,疝痛、痢疾、咳嗽等疾患。油柑对乙型肝炎、高血压亦有显著疗效。研究还证明,油柑果汁具有防癌和抗衰老作用,它能阻断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合成和提高人体红细胞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因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此外,油柑树皮含纯度70%以上的单宁达22%,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木材红色,坚硬,可制家具。
油柑子成分
维生素a(微克)8
硫胺素(毫克)0
维生素B2(毫克)0.01
烟酸(毫克)0.52
维生素c(毫克)62
维生素e(毫克)0
胡萝卜素(微克)0.6
视黄醇当量(微克)86.6
热量(千卡)38
蛋白质(克)0.3
脂肪(克)0.1
胆固醇(毫克)0
糖类(克)9
钙(毫克)6
磷(毫克)9
镁(毫克)8
钾(毫克)1
钠(毫克)0
锰(毫克)0.95
铁(毫克)0.2
铜(毫克)0
锌(毫克)0.1
(微克)1.13
药用价值
油柑,以河口田墩、西湖油柑为最。其以果大、味清,酥脆、无渣著称。尝一粒,满口生津,甘甜无比。再配以清泉水或冷开水,那一缕缕甘甜味令人为之神情振奋,口渴即解。
早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油柑子有“久服轻身、延年长生”作用。现代科学证实,油柑子能明显治疗和预防胃癌,对乙肝、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均有较好的疗效,还能提取出对葡萄球菌等多种害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抗菌素。联合国粮农组织还把油柑子与山楂、橄榄列为“世界三大杂果”,并安排经费和组织专家对油柑子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
参考资料
余甘子 .自然标本馆.2024-01-14
余甘子.植物智.2024-01-14
[科普中国]-油柑子.科普中国网.2024-01-14
最好新秋时,苦尽“油柑”来丨不时不食·处暑.澎湃新闻.2024-01-14
食用史已上千年,新晋网红水果油柑曾被称为“神药”?.北京日报网.202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