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斯曼
格罗斯曼,苏联作家和记者,一九零五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数学物理系。曾在顿巴斯煤矿工作。后在工厂当工程师。早期作品多写经历过沙皇时代和地下斗争的普通人,风格写实。长篇小说《斯捷潘·柯尔楚金》写年轻矿工的生活与斗争。写有战争题材的中篇小说《人民是不朽的》、长篇小说《为了正义的事业》。1961年写成长篇小说《生活与命运》,对社会生活与个人命运有深入的反思,至1988年才得以在国内出版,被认为是20世纪文学的重要作品。
个人经历
瓦西里·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Семенович Гроссман,1905.12.12-1964.9.14)一九零五年生于受犹太文化影响极深的乌克兰的别尔季切夫,母亲为犹太人。一九二九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数学物理系。毕业后来到著名的顿巴斯矿区任工程师。一九三二年他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格柳卡乌夫》寄给马克西姆·高尔基,征求大师意见。很快便收到高尔基的回信,高尔基指出,他必须克服描写顿巴斯矿工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自然主义,删除多余的话,更合理地组织素材。
他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因为他是一个勤奋的学生,所以被取了“化学家瓦西亚”的绰号。在1930年代,他改变了职业,开始全职写作,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和几部小说。
主要作品
格罗斯曼花费一年工夫进行修改,一九三四年这部中篇小说在《文学顿巴斯》上发表。同年,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在别尔季切夫城》在《文学报》上发表,马克西姆·高尔基读到后,邀他见面,这次会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今后的生活道路。
随后,格罗斯曼一连发表了几部短篇小说集《幸福》(一九三五)、《四天》(一九三六)、《短篇集》(一九三七)和中篇《厨娘》(一九三七),可依然是名杨邨人。四卷集长篇小说《斯捷潘·科尔丘金》(一九三七—一九四零)才使他一举成名,身文坛。作品描写青年工人斯捷潘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过程。
格罗斯曼写作了《主突方向》《特雷布林的地狱》等名篇。中篇《人民是不朽的》一九四二年发表在《红星报》上,成为苏联文学的经典作品。
一九四三年,格罗斯曼开始构思并创作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长篇两部曲,第一部《为了正义的事业》于一九五二年在《新世界》第四期上发表,历时九年。这时世事发生了许多变化,战争文学亦不例外。四十至五十年代初的战争文学,单凭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便能满足浴血奋战、获得解放并沉浸在胜利欢乐中的大众感情自喷和时代需要的话,那么此时的读者开始了对战争的反思,他们要求了解战争的真实,人民所受苦难的真实,人们心灵所受创伤的真实。
在《为了正义的事业》中,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车站防御战,一个营的战士血战到最后一人,无人动摇、退却和生还。作品还描写希特勒空军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疯狂的八月轰炸和保卫城市的红军战士、工人民兵、全体居民的坚韧不拔和悲惨命运。作品一经发表,立刻受到好评和赞赏。同年七月乌克兰诗人巴让去信,向他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他创作了这样一部富有人性的、深的、不说恭维话的作品。一九五三年初,一位圣彼得堡读者给他写信说,近十年没有一部作品能像《为了正义的事业》那样深深打动她的心。但对他的批判亦接踵而至,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三日,评论家布宾诺夫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批评小说“除了几个章节外,完全是失败的”,“苏维埃人的形象在长篇中是苍白的、顺从的、没有特色的”、“作者力图证明,是平凡的人们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同年三月,斯大林逝世后的第十九天,前苏作协理事会举行会议,作协总书记亚历山大·法捷耶夫在题为《作家协会工作的某些问题》的报告中,严厉批评格罗斯曼的《为了正义的事业》宣扬“善恶循环的反动唯心主义哲学”和“无冲突论”。一九五四年,作品出书时,格罗斯曼不得不作了大量修改。但依旧难逃厄运。一九五六年以后,他的作品不准出版和再版。
他着手创作的《生存与命运》,虽然是两部曲的第二部,虽然作品的情节线索依然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主线,虽然《为了正义的事业》的主人公除了为国捐躯者,不少人物仍在小说世界中继续生活和战斗,受着生存与命运的煎熬和拨弄,但作品无论从构思、观念、手法到整体的思想艺术水平,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完成了一次飞跃,达到了新的高度。
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一年,格罗斯曼又花费八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七十余万字的巨著。他惴惴不安地来到《旗》杂志编辑部,把沉甸甸的手稿交给接待他的编辑,接着便是战战兢兢的等待。
格罗斯曼一病不起,一九六四年,他因癌症在莫斯科然长逝,享年六十岁。
而在他死后的二十多年后的一九八八年,《生存与命运》这部长期被禁的作品终于在苏联出版,与读者见面,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