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纪念碑
彝海结盟纪念碑是一座大型的彝海结盟塑像,于1986年1月1日在西昌市中心落成,是西昌城标志性雕塑,彝海结盟纪念碑以纪念“彝海盟”50周年。
主要价值
碑体用凉山彝族自治州特有的红沙岩,整体雕塑刘伯承和小叶丹两人戎装立像,正面碑座上有“彝海结盟纪念碑”七个苍劲飘逸的金字,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写。
彝海结盟纪念碑是纪念“彝海结盟”历史事件的: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在通过凉山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古彝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彝海,红军还建立了第一只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中原地区夷民红军沽基(果基)支队。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在凉山,还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凉山和凉山的少数民族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
要点
1935年5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北上选遣队司令刘伯承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西康省冕宁县举行了名扬后世的彝海结盟,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弄族聚居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
1995年8月1日,冕宁县数万名群众和中央、省、州领导以及刘伯承元帅、聂荣臻元帅的子女聚集在彝海,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冕宁暨“彝海结盟”60周年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碑矗立在风景如画的彝海边,纪念碑群像由刘伯承、聂荣臻、果基小叶丹和彝族代表沙马尔各四人组成。整座雕塑气势磅礴、主题鲜明、神形兼备。碑铭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写,碑文用彝、汉、英三种文字书写。整座纪念碑有着深刻的寓意:碑基高3.5米,人像高5米,基座宽2.2米,台阶高6层,意为1935年5月22日结盟和60周年纪念活动。
民族团
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西康省冕宁县(今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边举行了名扬后世的彝海结盟。刘伯承赠送给小叶丹“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一面,任命他为支队长,并当场写下委任状。小叶丹忠实地执行刘伯承的嘱托,将彝民组织起来,护送中国工农红军后续部队安全通过彝民区。这次结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顺利通过地形和社会环境都十分复杂的凉山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红军尔后抢渡大渡河赢得了时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在中共党史和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西昌市中心矗立着“彝海结盟纪念碑”。关于这座反映民族团结历史丰碑的建造过程,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1983年底,我任西昌市第一任市长、市委书记时,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西昌建设成为一个“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经济繁一73一军事历史2010年第3期忆征途荣、文明整洁、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市”,获得全市各族人民一致赞同。同时,为了永远纪念彝海结盟这一历史事件,让这个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永远矗立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有专家提议在西昌市中心建造“彝海结盟纪念碑”,经过市委、市政府讨论一致通过。
分歧
纪念碑原计划在彝海结盟50周年时举行落成典礼,但在1985年初制作纪念碑模型时,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表示反对,并联名向中共四川省委和中共中央反映不同意见,认为果基小叶丹送走中国工农红军后有变节行为,并把当年冕宁县抗捐军失败的责任记在了他的头上。对于冕宁抗捐军失败的问题,很多人并不知道实情,一时弄得沸沸扬扬。在这种情况下,市委领导班子中也有人提出“暂时放下,今后再说”。专家认为,彝海结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路过凉山彝族自治州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件事。它所代表和反映的不是哪一个人和哪一个家族的事情,而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政策最真实、最直接的优良传统和历史见证。因此,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建造“彝海结盟纪念碑”具有特殊意义,一定要建成,决不能轻言放弃。为了实现这一宿愿,有关方面针对冕宁抗捐军失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到果基小叶丹的弟弟、时任凉山州政协副主席的果基尼坡,请他回忆1935年冕宁抗捐军失败与果基小叶丹有无关系。果基尼坡回忆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冕宁县,小叶丹和刘伯承司令在彝海边结盟送走红军后,忠实地执行了刘伯承的嘱托,将彝民组织起来,护送红军长征的后续部队安全通过彝民区。红军走后小叶丹打起了‘红军彝民支队’的旗帜,并与罗洪、洛伍家两支队伍联合起来,最多时有1001)多人,发展成为当地有名的‘冕宁抗捐军’,坚持了5年的斗争。
果基小叶丹送走红军返回后,抗捐军被中国国民党邓秀廷军队和反对果基家的一些黑彝头人的武装包围。当时抗捐军领导派人找果基小叶丹设法脱离险境,离开冕宁县。当果基小叶丹如约带了4个人去见抗捐军领导商议撤走路线时,抗捐军领导不同意果基小叶丹的突围方案,认为他设计的路线危险性更大。几经争论,果基小叶丹无法说服抗捐军领导。此时,枪声四起,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果基小叶丹只好趁黑夜带着他的人走了。抗捐军失败就是这样造成的”。"1950年解放后,冕宁的一些头人还互相串连,要把当年抗捐军失败的责任推到果基小叶丹身上,免得以后政府安排人时,不安排他们这些人……”瓦渣木基了解到要在西昌市城内建“彝海结盟纪念碑”的事,他肯定地回答:“西昌市建‘彝海结盟纪念碑’是件好事,很有意义,应该搞”。在稍后召开的市委常委会议上,领导班子成员最终统一了思想。彝海结盟纪念碑于1986年1月1日成功落成。
参考资料
红色的记忆 不朽的丰碑 ——记彝海结盟纪念碑.微信公众平台.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