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道平
谭道平(1904-1985),原名月修,别名曼浦,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谭家园。他是家中长子,有一个弟弟和妹妹。由于父亲吸食罂粟且不善经营,家族产业逐渐败落。谭道平曾在多所学校接受教育,包括乡村小学、私塾以及长沙的长沙县第三中学和明德中学。1926年夏天,他在明德中学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后来,他未能完成湖南大学学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选择从军。他的军旅生涯始于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之后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国民革命军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办公室少将主任。晚年,谭道平回归祖国并参与了社会建设活动。他于1985年4月在长沙市逝世,享年81岁。
教育背景
谭道平的求学之路始于1912年的乡村小学,随后转至家乡的私塾。1918年,由于父亲沉迷罂粟,他跟随祖母迁居湘潭市,在当地继续接受私塾教育。1919年返回长沙,进入同宗私塾学习。1922年春季,他进入了长沙协均补习班,同年秋天又转到了长沙协均中学。1923年秋天,他考入了长沙明德中学。1926年夏天,他在明德中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湖南大学,但由于家境贫寒,无法负担学费,于是决定投身军旅。当时,武汉分校正在长沙市招生,尽管他在武昌复试中落选,但他还是转到了汉口第四集团军政训练班接受培训,随后又进入了长沙第三分校。1927年底,随着第三分校的解散,他转学到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
军事生涯
初入军界
1928年秋,谭道平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教导师见习,驻扎在衡阳市,担任少尉排长。随后,他被调任为三十五军军部办事员,驻守长沙。1929年夏季,通过舅父的介绍,他加入了新编第八师,担任上尉参谋,并参与了对广西桂系军阀的战斗。同年冬季,他成为新八师特务营的营副,驻守长沙市。1930年7月,当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占领长沙时,新八师总部迁至邵阳市(现邵阳市),随后改编为第十六师,谭道平在此担任上尉参谋。1931年底,他离开了第十六师,前往南京,通过军事参议院的推荐,成为了洛阳市军委会办公厅的少校参谋。1932年初,军委会重组后,他又被介绍到军事参议院担任上尉科员。同年冬天,他成功考入了陆军大学第十一期。1935年秋天,他在陆军大学期间加入了复兴社,但并未积极参与组织活动。1936年,他从陆军大学毕业,由唐生智安排到军委会国防工事构筑警卫执行部,担任中校参谋,负责测量和勘察工事。
抗战前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警卫执行部更名为首都警戍总司令部,谭道平被任命为参谋处上校科长。不久后,南京失守,他随部队撤退至汉口。1938年1月,他被调至重庆行营,担任高级参谋,后因生病前往江西省休养。1940年秋季,他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被调任为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少将参谋长。1942年,由于人事变动,他回到了抗日战争第三战区,继续担任高级参谋。当年夏天,日军大规模进攻浙赣地区,第三战区指挥部迁至建阳马伏,并于次年1月成立了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部,谭道平担任参谋长,随部队驻扎在皖南。1944年春天,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部改制为浙苏皖边区政府边区挺进军总司令部,他仍然担任参谋长,并兼任党政处处长。
内战时期
1945年春天,谭道平被调任为六十二师师长,负责青阳地区的防御工作。1946年夏天,他辞去了师长职务,前往南京兵役训练班进修,秋季又被任命为闽北师管区司令,驻守福州市。1948年,他辞去了所有职务,被调至国防部办公室担任副主任,但最终没有就职。1949年夏天,他从福州返回湖南省,并与香港共产党取得了联系,表达了自己弃暗投明的决心。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他接受了搜寻特务情报和策反海防军的任务。然而,他对故乡的思念日益强烈,因此申请回国定居,并于1954年7月通过上海市返回湖南。1955年9月,他开始担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在民革省参事室支部担任委员。谭道平于1985年4月在长沙市去世,享年81岁。
主要作品
谭道平的主要著作是《南京卫戍战》,这本书记录了他的军事经验和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参考资料
谭道平.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