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上派镇

上派镇

上派镇地处安徽中部、合肥西南,因处派河上游而得名,是肥西县委、县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33个社区、村,镇域面积121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0.6万人。位列“全国中部百强镇”第4位。

该镇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四经普”全国先进集体、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镇、安徽省森林城镇、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合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合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集体、合肥市防汛救灾突出贡献集体等多项荣誉。

该镇人文历史厚重,境内的古埂岗遗址又名古埂遗址、古埂塘,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3年5月,经中央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发掘,出土有双孔石刀、石、石斧、红陶鼎、空心花纹陶球和大量陶片标本等;区位优势突出,毗邻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市片区和滨湖科技城,处于合肥都市圈和皖江示范区的核心地带,是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环境优美,以“五彩三岗、慢享生活”为依托,建成以祥源花世界、花木城、老母鸡家园、三岗花卉示范基地为核心的“泛三岗”旅游休闲区;产业前景广阔,科学规划产业园发展定位,实现基础设施配套提档升级,提升低效厂房利用效益,以高端项目为龙头,发展支柱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做优产业园区。立足主城优势,大力发展都市经济、楼宇经济,推动宝之佳汽车销售、悦湾等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做强现代服务业。

历史沿革

早在65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居住古人类群,留下了古埂塘古文化遗址

明代,上派镇河已见于文字记载。

清代,上派就设派河驿。

1949年置上派乡,1952年改镇,1960年改公社,1962年复镇。

1951年6月,改建上派镇,属上派区。

1956年1月,升为区级镇,属县辖。

1960年4月,成立上派公社。

1962年,复改上派镇。

1992年3月,撤区并乡,官驿乡并入。

2004年,北张乡并入上派镇。

2005年底,将桃花镇的田埠村并入上派镇。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上派镇是安徽省合肥市市肥西县县政府驻地,地处派河上游而得名(派河自镇西北向东流入巢湖),素有合肥南大门之称,位置偏于全县东部,东北距合肥市区15公里,西南距舒城县县城37公里,西距六安市65公里,周边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镇严店乡丰乐镇花岗镇紫蓬镇相邻。

地形气候

上派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境内有派河自镇西北向东注入巢湖。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000毫升,平均湿度70%。

水文

上派镇境内河道属巢湖水系派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巢湖,境内河道长12千米。潜南干渠穿境而过,系镇内重要灌溉水源。

自然灾害

上派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涝灾、风灾、雷击等。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于1984年6月12日,县城及坪区均受到很大损失。

自然资源

派河流经上派镇17公里入巢湖,潜南干渠流经该镇11个村。有105公分支渠、卫岗支渠、上派支渠、90公分支渠等十条灌溉渠,总长21000多米;兴建有潭冲、宣湾、童洼、倪家堰、光明、韩圩、北张水库等小Ⅱ型水库12座,总蓄水量达1800万多立方米,全镇有70%村能实现自流灌溉。沿派河建有中派等电灌站多座,可及时提水灌溉,全镇提水灌溉面积可达18000多亩,基本实现旱涝保收。

2011年,上派镇有耕地面积38500.5亩。

行政区划

1997年,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8.8万,辖糖坊、中心、周坝、肥光、楼岗、卫星、谢塘、凉亭、方岗、南郢、阮岗、巢湖、湖湾、孔岗、四十埠、馆驿、松岗、芮祠、同心、五十埠20个村委会及凉亭、河北、大院、沿河、中街、马路、三河路、青年路、车站9个居委会。

2004年,北张乡划入上派镇。

2005年底,将桃花镇的田埠村划入上派镇。12个社区、23个行政村:新华社区青年社区紫蓬社区卫星社区南郢社区派河社区古埂社区爱和社区四十埠社区凉亭村中心村谢塘村三岗村芮祠村馆驿村方岗村五十埠村肥光村巢湖村中派村沿河村前进村韩圩村彭圩村北张村灯塔村乐平村佛寺村金岗村大墙村鲍冲村田埠村。

截至2020年6月,上派镇辖24个社区、9个行政村:青年社区、新华社区、紫蓬社区、卫星社区、南郢社区、派河社区、古埂社区、爱和社区、四十埠社区、馆驿社区、肥光社区、绿锦社区、芮祠社区、中派社区、青龙社区、庭湖社区、北张社区、谢塘社区、五十埠社区、田埠社区、巢湖社区、锦园社区、金星社区、新站社区、三岗村、方岗村、金岗村、佛寺村、灯塔村、鲍冲村、大墙村、彭圩村、前进村,镇人民政府驻人民路。

人口民族

人口

1997年,全镇面积65平方千米,总人口人口8.8万。

2004年,调整后,上派镇常住人口12.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等达15万多人。

截止2013年,辖12个社区、14个村,人口22万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上派镇常住人口数为30602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招商引资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0元。2012年截止10月底,我镇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招商引资18.7亿元,完成确保任务的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完成任务的82%;实现财政收入5.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01%。全镇经济发展位居全县前列,连续两年荣获全市“十强乡镇”称号。

2019年,上派镇有工业企业711个,其中规模以上2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5个。

2021年,上派镇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0.1亿元,规上工业产值47.2亿元,限上单位零售额19.1亿元,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4亿元,规上建筑业产值78.5亿元。

第一产业

农业建设

苗木花卉独具特色。以三岗为中心的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8万亩,苗木花卉有六大类400多个品种,三岗苗木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达1.5亿元以上,“三岗”花木商标为为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现有两个苗木花卉专业协会,实行“协会+农户、协会联市场”的生产销售模式,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利用花木城这个苗木花卉科研、销售的平台,实现由原来偏重苗木,品种单一,向苗木、花卉共同发展的转变,种植结构逐步合理,品质不断提高。在一些种植经营大户的带动下,一些有条件的苗农开始涉足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市场,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苗农花农的年人均收入1万多元,苗木花卉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2007年三岗荣获“中国绿色小康示范村”称号。

2008年7月,上派镇花木协会办公楼落成三岗,协会服务苗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生态旅游产业方兴未艾。通过招商引资、村民投资等方式发展“农家乐”农业生态游,游客采摘时令瓜果、休闲垂钓、品尝农家土菜,贴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已建成“农家乐”8家。农家乐实行统一菜价,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星级管理。农家乐同附近的老母鸡家园、紫蓬山森林公园等串点连线,成为合肥市市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苗木花卉产业迅速发展,建成集乔、灌、草、花、果为一体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20000多亩,有苗木类、果木类、盆景类、花卉类、草皮类、鲜花类等六大类400多个品种。建有占地100多亩的苗木花卉大市场,该市场成为中原地区合肥苗木花卉展示交易大会的定点承办市场。

全镇年生产苗木花卉5亿多株,盆景盆花5000多盆,苗木花卉销住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苗木花卉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苗农年人均纯收入达4960元以上。蔬菜种植传统产业进一步巩固,秋延瓠瓜已通过部级无公害认证,产销两旺,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个亮点。畜牧水产业有较大发展,其中周坝的奶牛、五十埠的生猪、中派的鱼虾独具特色,已形成规模。

上派城郊型农业独具特色,是“中国花木之乡,江淮休闲胜地”。苗木花卉有六在类400个品种,种植面积5万亩,注册了三岗苗木花卉商标,基本实现三岗苗木花卉卖全国。占地1000亩的中国中部(合肥)苗木花卉城正在建设中,是中国合肥苗木花卉展示大会的定点举办地。

上派镇按撤县设市目标,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镇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交通网状延伸,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城镇路灯总长度30公里,三县一郊唯一的“十里长街”已建成通车,三县一郊独具特色的步行街已开街营业。城区日供水量达1.5m3,拥有供电所两家,日供电量21.4万千瓦时,10万门程控电话端局可直拔国内外,移动网络覆盖全镇,城市功能基本具备,城市化水平达80%。

上派镇积极响应合肥市“三大推进”战略,确立“中国花木之乡,合肥西南中心”的发展定位,确定“全县当第一、全市进三强、全省创一流、全国有名次”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晰思路,充分发挥近城优势、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新农村和城市建设。

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1.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8家,全年实现规上企业产值17.1亿元,在合肥市十强乡镇评比中位居第三名。2013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7.46亿元、规上工业产值70.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78亿元、招商引资18.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20元。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量1.2万头,家禽饲养量21.5万羽。2011年,上派镇苗木花卉种植面积15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建设

工业经济飞速发展。上派镇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6.25平方公里,二期2.7平方公里,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标准,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政府推动、滚动发展的办法,狠抓园区平台建设,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分为一个物流组团、两个工业组团、三个拆迁安置点和四个公共服务区块,采取政府启动、项目滚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办法。上派镇以工业聚集区为主阵地,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标准,加大投入。

截至2011年6月,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5亿元,已完成2.5平方公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签约入园项目61家,建成投产50余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工业聚集区还找准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注重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配套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的思路,全面提升机械加工制造、家电配套等支柱产业的竞争力,着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等潜在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工业发展体系。

江汽供应巢建设稳步实施,采取一次丈量、一批公示、分期拆迁的方式,完成一期1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10个自然郢、335户房屋拆迁。已与意大利阳光集团签订投资协议,预计年底有2-3个项目落地建设,园区工业已成为上派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

优良的引资环境。设立以进站大道两侧和合铜路两侧为依托的企业小区,小区面积7.5平方公里,小区已实现路、电、水三通。上派镇为外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力营造安商、富商、优商的软环境。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引进了新城建材、普信工贸公司、康尔橡塑、龙飞明珠花园等项目并建成投产,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业园区全面建设。积极按照“区划不变、户籍不变、利益共享”的原则,开展县区合作、县镇合作,先后托管沿河、韩圩、乐平市巢湖、田埠等村,成立新港工业园;划出凉亭、中心、周坝村,规划建设新型工业示范园。2005年,上派镇按照“政府启动,项目滚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工业聚集区。

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6.25平方公里,一期2.7平方公里,工业聚集区以汽车零配件和家电配套为主导产业,2006年开始建设,至2009年底,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8亿余元,初步形成一期2.5平方公里的工业平台,实现供水、供电、路网、通讯、有线电视五通,基础设施初步完善。累计入园项目68家,投产项目50家。园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2011年度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7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0亿元,上缴各项税收1亿元,工业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全镇现有企业近1400家,个体工商户5000家。年营业收入超10万元的个体和私营企业200多家,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6家,其中康尔橡塑等企业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合肥水泥设计院北张节能设备厂、豪伟公司等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形成了规模,成为该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商业

2011年末,上派镇有商业网点4000个,职工2.5万人。

城市建设

2006年以来,上派镇城市建设以“增大承载力、提升品位、实现全融入”为发展目标,以道路交通、旧城改造、环境整治、城市配套等为重点,实施了50多项重点工程。先后实施了派河综合治理、潭冲河综合治理、古埂公园、城关污水管网等一大批环境整治工程。

按照“一次规划、分片改造”的原则,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先后完成或启动老中街、李湾、肥光入城口、派河大道、竹木市场、国防苑等处拆迁改造,完成房屋拆迁280万平方米,新建九大安置点15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4000多户。积极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率先在全县启动社区建设试点,通过整合居委会和部分村,先后成立12个社区,并通过考核、选聘、公开招考等形式,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建立健全社区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党建、警备、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文教卫生、文明创建”六进社区工作,初步建立一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社区发展新模式。积极开展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全国文明县城活动,采取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网格包保、落实责任,扎实开展市民思想道德教育、志愿者活动,城市文明创建水平明显提高,顺利通过全省、全国文明县城验收。

已建城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拥有巢湖路、人民路、三河路、青年路、新华路等11条商业街;现有杨桂塘、三拐塘及桥北农贸市场、城关竹木市场、花卉苗木市场等大型市场;拥有高标准的供电、供水、通讯邮政电信设施;现有设施完备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2006年以来,随着合肥市大建设、大发展、大环境推进,城市路网、自来水、公交等同合肥实现等高对接,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上派镇的区位优势凸显,水晶城、泰来傲城、书香雅居、翰林水岸、龙飞二期、用世生活城、天地城、科创和谐盛世、百大拓基广场、万派城、环球世家、金银国际、钱江一号公馆、西城秀里、西城国际等一批商业住宅小区相继开工建设。

按照“提升老城区、拓展新城区、完善配套设施、融入省城合肥”的县城发展思路,以旧城改造、公用事业配套和创建园林县城为重点,积极参与县城建设。上派镇拆迁、拆违30多万平方米。配合旧城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上派镇主持建设四十埠、馆驿村、花木城、幸福园4个安置点,配合县委、县政府建设拆迁安置点6个,全镇建成或在建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目前有6个拆迁安置点已建成投入使用。

积极配合县加强城市道路、公园、学校等公益性设施建设,按时完成古埂公园、派河综合治理、青龙路、翡翠路等重点工程的拆迁供地,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实施。随着路网的延伸,县城的面积不断扩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城市的品味和档次不断提高。

交通

上派镇为肥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捷,北京-台北高速公路和合六高速公路以及206国道合铜公路合铜高速穿境而过,宁西铁路合九铁路合武铁路贯穿全境。派河丰乐河巢湖通达长江,铁路、公路、水路、机场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铁路合九线过境,境内长3.5千米,设合肥货运站1个,是联系安徽安庆、江西九江的交通主动脉。合界高速公路过境,在境内长4千米,双向4车道。206国道过境,在境内长5.5千米。合铜公路省道过境,境内长7.5千米。另有翡翠路、青龙潭路、金寨南路、莲花路4条城际干道直通省城合肥市,共长35千米。县镇道路6条,总长180千米。

由金寨南路向北15公里直达合肥市区;有县道X044,上海—霍尔果斯公路向西65公里可抵达六安市;由金寨南路,206国道向西南37公里为舒城县。自2006年以来,新建扩建青龙路、翡翠路、金寨南路3条城际干道,80公里城区交通路网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五纵九横”城市框架拉开。

上派镇与合肥市区之间开通多条公交路线,30路、31路、32路和33路,城区循环公交先后投入运营,群众出行方便快捷。其中30路可直达安徽省博物馆;31路可直达合肥南站。此外县内公交有6条(691路、692路、693路、695、696路和699路)连接全镇与周边城镇交通。

社会

教育

全面推进城关地区教育布局调整,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迁建上派初中,新建明德小学、丽景小学、菁菁小学、民生小学。加强中小学设施改造,先后完成中派小学、北张中心校等学校校园硬化、文体设施配套、桌椅更新。支持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上派初级中心车棚等工程。

2011年末,上派镇有幼儿园30所,在园幼儿9500多人,专任教师250人;小学16所,在校生1.4万人,专任教师700多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5所,其中民办3所,在校生1.1万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市级示范高中1所、普通高中1所、中等专业学校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信访工作

加强信访综治维稳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妥善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发生恶性越级信访、群体性上访事件。重视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信访案件调处,切实维护上访群众合法利益。在畅通信访渠道的同时,严厉打击无理取闹、无理缠访以及阻碍工程建设、行政执法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社会治安巡控,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工作都有较大的进步,全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

文化事业

加强文化事业,新建高标准文化综合楼一幢,并高标准配备文化体育设施。扶持引导群众性文化团体发展,先后涌现丽景艺术团、灯塔舞狮队等群众性文艺团体,古埂丽景湖公园、四十埠游园等处群众文化活动经常性开展。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体育比赛,荣获合肥市农民运动会第一名,协助举办全国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全国自行车比赛等体育赛事。加快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启动县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规划展示馆四馆建设,完成征地任务。

2011年末,上派镇有镇综合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3个。业余文艺组织5个,从业人员50人。各类图书室34个,藏书30万多册。县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各1个。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城关地区入户率85.3%。

2011年末,上派镇有体育场1个,校园体育场5个,农民体育广场3个。先后举办全国自行车赛、全国第四次体育大会等全国性赛事。篮球、乒乓球等运动普遍开展,全市乒乓球比赛第一名。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上派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病床60张。专业卫生人员20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万人次。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上派镇有邮政网点1个,代办网点6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2.5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固定电话用户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5万户。

社会保障

推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听证,实行“三榜公示”,着力打造“阳光低保”,城乡低保不断提标扩面,2011年,全镇1500多户、3000多人享受低保。五保供养制度进一步完善,投资1600多万元完成了上派敬老院和北张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敬老院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廉租房制度全面实施,2011年,432户享受廉租房政策。大病救助水平有所提高,2011年申报大病救助100多人。城乡农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发保率达99%。新农保顺利实施,2011年,32000多农村居民投保,6700多达龄老人享受养老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率先推行,全镇12600多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2460名达龄老人享受养老金,月发放养老金达70万元。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小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施,群众养老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

2011年,上派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50户,人数3800人,月人均131.6元;大病救助150人次,支出45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2万人,6700多达龄老人享受养老金,月发放养老金4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万多元。

效能建设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镇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在工作创先争优。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现指纹打卡签到制度。优化服务质量,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度,项目建设定期调度制度、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中心组领导联系项目企业制度。

社会管理创新

城区网格管理全面推行,按照住宅小区、楼院、居民组将辖区划分若干网格,选聘网格员,明确网格长,细化分解工作责任,实现城市管理服务全覆盖。网格管理推行强化了计划生育、违法建设查处、弱势群体服务等管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新婚、生育信息做到及时更新,违法建设实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弱势群体实现结对帮扶、经常性服务。安置小区管理进步加强,市场化运作,引进正规物业小区入驻安置小区。充实工作力量,成立安置小区管理办公室,健全安置小区资产、物业管理制度,安置小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招标落实保洁公司,金寨路、上小路、合铜卫生保洁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加强村级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制订村级三资管理办法,严把资金支出,严格资产处置。实行村、社区账镇管,村级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上派镇有铺设干线水管15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7%,年供水800万吨,年人均生活用水30吨。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率达100%。

2011年末,上派镇有供电所1座,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8亿千瓦时。

2011年末,上派镇有公园4个,其中丽景湖公园、潭冲河湿地公园连为一体,位于县城西南,占地46.7公顷。县城建成区绿化率40.7%。

政治

民生工程

惠民政策

各项惠农政策足额兑现,年发放涉农资金近千万元。各项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全镇享受低保930户、1680人,年发放低保金210万元。农村低保提质扩面,全镇享受农村低保1248户、2682人。五保集中供养条件有所提高,现有敬老院4座,床位216个,在院五保98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逐步推开,做到应保尽保。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镇农村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80%。社会保障工作实现“就业充分、老有所养、病有所依、困有所解”。

“平安上派”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督查通报、经费保障等制度,社会治安稳定。和谐村(居)建设试点开展,2008年,四十埠社区被县命名为首批和谐村(居)。

新农村建设

三岗新农村示范点完成了房屋徽派建筑风格新建改造,中心村路、电、水、学校等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到位,完成了佛寺、金岗环境整治。扎实开展“绿化乡村、清洁家园”活动,在主干道和中心村合理布局建设垃圾池,放置垃圾筒,并及时清运,健全长效机制,农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推进改水改厕工程,接通三岗、五十埠、馆驿自来水。建设水冲式厕所2000多个。秸秆禁烧利用卓有成效,镇政府两次荣获合肥市市先进集体。

村村通水泥路工程稳步推进,建成村村通水泥路92公里,村村通延伸工程100公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硬化渠道20公里,金岗、童岗支渠完成了硬化新建。改造电站15座,金岗、中派等村水利条件改善。全面推进土地流转,流转耕地8000多亩,引进农业企业30多个,苗木花卉、蔬菜种植科技水平明显提高。支农惠农工作进一步加强,率先在全县减免农民农业水费、农业保险费,由镇政府统一买单。加强村级办公场所建设,新建改造村级办公场所12个,全镇村级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文化

上派镇因地处派河上游得名。

旅游

生态旅游

苗木花卉

以三岗为中心,全镇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5万亩,苗木花卉有六大类400多个品种。中国中部花木城坐落上派镇。依托花木城,苗木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近5亿元,上派镇成为全国重要苗木花卉集散地。“三岗”花木商标为为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全镇现有两个苗木花卉专业协会,三岗荣获为中国绿色小康示范村称号。

农家乐

三岗苗木花卉种植区树绿花红、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围绕省城居民周末休闲需求,通过招商引资、村民投资等方式发展“农家乐”农业生态游。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宣湾湖、谢塘湖两大水域进行整治美化,完成宣湾湖湖堤加固,环湖景观道路建设,发展水上游乐项目。已建成“农家乐”20家。农家乐同附近紫蓬山森林公园等串点连线,成为合肥市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2011年,三岗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0万元。

风景名胜

五彩三岗

三岗被评为全国3A级风景区、2007年安徽省十大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奥运会精品旅游线路。

古埂丽景湖公园

位于安徽省肥西县城上派城区,公园所在地为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旧址,占地面积60亩,是县城最大的一座开放式休闲广场。古人在这里冶炼陶器、石器,今人在这里健身、娱乐,一条古埂连结了昨天和今天,一座公园徜徉着大人小孩的欢歌笑语。

目标发展

2008年,上派镇总体思路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锻造工业增长极;壮大苗木花卉产业,培育农民增收亮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县城建设,做靓西南副中心;全面实施民生工程,实现上派和谐稳定。

2008年上派镇发展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25亿元,增长25%;财政收入1.35亿元,增长25%;农民纯收入5620元,增长18%;招商引资6亿元,增长41.1%;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5亿元,分别增长47%和66%;工业产值2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20亿元,分别增长20%和17%,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工业聚集区新增平台1平方公里。

2013年新年伊始,上派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了县委中心组会议上陈晓波书记和胡明文县长讲话精神,谋划发展思路,确定创争目标,明确工作重点。2月18日,上派镇召开中心组、部分二级机构和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会议。会议重点听取了镇工业聚集区建设情况、查违拆违工作情况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议认为工业聚集区发展平台正在逐年拓展,引进项目质量逐年提高,入驻项目经济效益(税收)逐年增加,绝大多数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新港、新型两个工业园快速发展,在镇域内形成“两园一区”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经过认真分析讨论,该镇调整十二五末经济发展目标,即全镇规上工业年产值到十二五末比2012年翻两番,达260亿元;全镇财政收入到十二五末比2012年翻一番,达10亿元。会议还研究了2013年重点工作,并明确任务、责任人、完成期限。

获得荣誉

2019年9月11日,上派镇入选“2018中国中部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20年6月,上派镇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2021年6月,肥西县上派镇党委入选“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2021年9月,上派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参考资料

上派镇情况简介及特色(2022年).合肥市人民政府.2024-03-22

肥西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_.肥西县人民政府.2021-09-28

2021年度统计信息及年度统计数据分析.肥西县人民政府.2022-07-19

肥西古埂岗:四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图)-古埂公园-中安在线-安徽新闻.肥西古埂岗:四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图)-古埂公园-中安在线-安徽新闻.2021-05-23

中国百强乡镇揭晓 前十强苏州独揽七席_新浪财经_.新浪网.2021-12-13

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公布_要闻._安徽文明网.2021-12-13

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 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https://www.toutiao.com/a7012666432206930468/?chan.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