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鬃毛利齿狐蝠

鬃毛利齿狐蝠

鬃毛利齿狐蝠(食虫类:Acerodon jubatus):头体长178-290毫米;没有尾巴。前臂长125-203毫米,翼展1.51-1.7米。体重达1050-1200克,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之一。雄性雌性更大更重。该物种头部前额和侧面为栗色或黑色,肩部为红棕色,下背部和下体侧为深棕色或黑色。颈背处从奶油色到金黄色。脖子后面有一条细长的橙色线条。黄色毛发多少有变化的散布的在整个皮毛上,特别是在下半身。颜色的变化和年龄、性别或生长的地区无关。

它们可以飞行达40公里觅食,主要吃多种的果实,尤其是无花果。由于它们专吃果实,可以帮助传播种子,对森林的重植有很大贡献。是菲律宾的特有物种,菲律宾政府正有计划保育鬃毛利齿狐蝠,免受灭绝的威胁。它们的数量曾逾千只,但因失去栖息地及遭猎杀而大幅减少。

形态特征

鬃毛利齿狐蝠头体长178-290毫米;没有尾巴。前臂长125-203毫米,翼展1.51-1.7米。据报道,体重达1050-1200克,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之一。雄性雌性更大更重。与狐蝠科(Pteropodidae)中的其他蝙蝠一样,该物种具有大而明亮的眼睛;相对简单的外耳具有连续的边缘,耳朵尖长,大约和嘴一样长。每个蝠翼的第二个趾上都有一个爪子。颅上具不完整的后眶,伴有眶上孔。除了最后两颗磨牙外,牙齿尖锐。

鬃毛利齿狐蝠在喉部和耳膜上的皮毛很短和稀少,在翼膜上没有。体上皮毛短而光滑,颜色有很大差异,头部前额和侧面为栗色或黑色。

栖息环境

栖息地通常位于小型近海岛屿上。通常栖息在陡峭的山谷、悬崖边缘或难以进入的斜坡上的硬木树上。其他优选的栖息地包括竹丛、红树林和其他沼泽森林地区。

在觅食时,该物种表现出对原始森林或高质量次生林类不受干扰的栖息地的强烈偏好,并且会从栖息地长距离到达这些地方。也喜欢河流边缘,因为这里有特殊的植物群落。很少看到它们出现在受干扰或农业区域觅食,但它们在森林覆盖的地区之间经常穿越这些区域。

生活习性

鬃毛利齿狐蝠具有大眼睛,可能在交流中使用视觉线索。它们具有独特的气味,表明可以通过嗅觉交流,但没有发现特定的气味腺体

鬃毛利齿狐蝠是食果动物无花果是主食,因为它们的粪便中无花果种子平均构成41%的比例。亚洲榕(Ficus subcordata)也是最常食用的物种。虽然鬃毛利齿狐蝠也显示出对其他榕属植物的果实的强烈偏好,食物中杂色榕(Ficus variegata)也占一定比例。但并非每种榕属植物的果实都被食用,该物种的饮食范围比同一地区的其他蝙蝠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主要植物仅存在于成熟的低地森林中,使得金顶穗果树林成为必需品。鬃毛利齿狐蝠会通过压碎叶子和吞咽液体来消耗叶子,但是由叶子组成在饮食中占的比例有多少是未知的。

果蝠属采食水果时往往将果实带到远离母树的地方,果核或未经消化的种子随之被扩散,许多种类的果蝠可以将种子扩散到至少十几公里的范围内。因此,在森林系统更新、衰退、生境恢复,以及对稳定生态系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分布范围

菲律宾特有的物种,除巴拉望岛地区和巴丹群岛和巴布扬群岛外。主要分布在菲律宾萨兰加尼省的洞穴及雨林内。

繁殖方式

观察到雌性携带单个后代。年轻人用爪子抓住母亲的皮毛,而母亲用一个翅膀扇动它们以保持凉爽。妊娠和哺乳期,雌性对幼仔的投入很大。

亚种分化

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国际贸易数据显示,以前每年有数千只果蝠属从菲律宾出口(1992),其中许多可能是鬃毛利齿狐蝠。1995年,该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中的翼足类物种,这使得立法得到了更好的执行,并增加了关岛和菲律宾海关的努力。鬃毛利齿狐蝠的国际贸易量现在很小,虽然没有完全停止(2012年)。

在菲律宾狩猎狐蝠科是非法的。然而,棕果蝠狩猎仍在进行中,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不受管制。在菲律宾捕捞果蝠的原因各不相同。果蝠狩猎是菲律宾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果蝠肉被视为美味佳肴和/或其药用特性。果蝠也可以作为森林工人的补给食物来源。最后,果蝠属的价值在于体育狩猎和'pulutan'(任何在喝酒时吃的零食)(2012年)。根据季节性需求,菲律宾各地都有当地的果蝠市场。有关当地贸易的具体报告包括内格罗斯岛,其中个别蝙蝠可以出售15-30比索(0.30-0.60美元)(2006年)。

狩猎对棕果蝠种群的影响最大,猎人使用带钩的线、射击枪、步枪和气枪。当其发生在栖息地时,会导致整个群体的压力和死亡风险。物种对栖息地干扰的耐受性不同,预计更特殊的物种会更敏感。当栖息地不受保护时,鬃毛利齿狐蝠种群的密度会降低12倍(Mildenstein 2012)。几个栖息地(长滩岛、苏比克湾吕宋岛和曼布卡尔、内格罗斯岛)正式受到当地土地所有者(长滩岛)和当地政府(苏比克湾和曼布卡尔)的狩猎保护,尽管在所有三个地点仍然偶尔会发生狩猎。在其他栖息地的大部分地区,鬃毛利齿狐蝠仍经历着狩猎压力(Mildenstein 2012)。

无论栖息地是否受到保护,当地觅食者都会远离栖息地进行大量狩猎。据报道,在苏比克湾,远离栖息地的夜间狩猎蝙蝠正在进行中。很可能发生在包含该物种的所有其他栖息地周围(Mildenstein 2012)。

该物种已被证明对栖息地的干扰特别敏感。即使是位于长滩岛(班乃岛外),苏比克(吕宋岛),Mambukal(内格罗西岛)的三个受保护最多的栖息地也没有受到不受干扰的特别保护。所有这三个地区都位于受欢迎的旅游线内,在那里它们受到游客和导游的干扰(例如拍手或故意拍打栖息树以使它们飞行)。除了在蝙蝠正常睡觉期间造成更多压力之外,还有许多报告称由于栖息地的干扰导致雌蝠与幼崽分离和放弃(Mildenstein 2012)。与2000-2002年的栖息地数量相比,这些“受保护”栖息地的近期物种数量估计数显示较小(Mildenstein,2012)。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