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呼伦贝尔古城

呼伦贝尔古城

呼伦贝尔古城,又名呼伦贝尔城,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区,始建于1734年。作为呼伦贝尔市重要的文物古迹,古城位于正阳街一带。

历史简介

早在清代雍正年间,清政府为了保卫《尼布楚条约》划定的额尔古纳河为界的北部边疆,在这一带建城戍边。建城至今273年,为捍卫祖国边界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随着政治、军事作用的加强,商贸和交通中心地位自然形成。到乾隆,晋、冀、鲁等地商人“不远万里接踵而来,他们在城内竞相购地建房,投资设肆”,呼伦贝尔城相继出现“巨长城”、“隆太号”等商业八大家。

由于呼伦贝尔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发挥出巨大的辐射作用,南通齐齐哈尔市,西达古北口、张家口市,北至黑山头城址、吉拉尔、乌兰巴托(今乌兰巴托)等古道,驿站逐渐开通,当年盛极一时的草原盛会———甘珠尔庙会,就是因呼伦贝尔城的建立而形成的。在城西,建有西屯(已毁于战火),城南建有巴彦托海镇(今巴彦托海镇)两个卫星屯。在呼伦贝尔城的带动下,呼伦贝尔大草原空前繁荣起来。作为我市重要文物古迹,保护呼伦贝尔城意义重大,古城的建立不仅能增加城市历史的厚重感,提升城市品位,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还可以成为拉动旅游的一个支点。

呼伦贝尔城与爱辉城是清政府雍正年间在黑龙江省设立的仅有的两座边防城,当时很有名望,海拉尔区2008年开始陆续将“还原”呼伦贝尔古城。

建制沿革

呼伦贝尔市副都统辖区 清代黑龙江将军辖区下设的二级政区。副都统驻呼伦贝尔城。

呼伦贝尔,亦作“呼伦布雨尔”,由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又名“海兰儿”(今海拉尔市)。1732年(清雍正十年),由布特哈迁来索伦(今称鄂温克)、厄鲁特、巴尔虎、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今称达斡尔)兵丁3000名,编入八旗,驻防呼伦贝尔,城址定于“海兰儿”,命名“呼伦贝尔城”。是为呼伦贝尔八旗或“游牧八旗”,设5副总管分辖各部,由清廷派大臣1员为统领,驻呼伦贝尔城。同时批准,自喇嘛泰河口至齐齐哈尔市设立卡伦(哨卡)10处。1743年(清乾隆八年),改统领为副都统衔总管。1880年(清光绪六年),升呼伦贝尔市总管为呼伦贝尔副都统。

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区范围,东至大兴安岭,西至额尔古纳河及察罕齐山一带,南至索岳尔济山及喀尔喀河,北到呼玛尔窝集,大体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所辖呼伦贝尔盟的行政区域。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清廷批准,裁撤呼伦贝尔副都统,改设呼伦兵备道,道署驻呼伦贝尔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