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兽脚类恐龙

兽脚类恐龙

兽脚类恐龙,是恐龙家族中的繁荣类群,其分类地位由马什教授在1881年确立。它们的化石分布广,从中三叠世到白垩纪都有发现。此类恐龙头部大小不一,面部较长,鼻孔前位,牙齿侧扁,后肢强壮,两足行走,多数为肉食性。兽脚类恐龙骨骼中空,可能是鸟类祖先。自贡地区的兽脚类恐龙主要是巨齿龙科,其特征为个体中到大,头大,颈粗短,牙尖锐似匕首,颅骨鳞骨下肢下伸,方骨后倾,嘴巴大,下颌长,有下颌孔,肠骨低矮等。

简介

兽脚类恐龙

兽脚亚目是指:[蜥臀目兽脚亚目]

兽脚类是恐龙家族中的掠食者。它们的地史分布时间很长,从三叠纪中期一直到白垩纪末期。它们的种类也很多,包括体长不足一米的小型种类到迄今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霸王龙

兽脚类具有快速奔跑和掠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它们的一些独特的结构来实现的。

它们用长长的后肢支撑身体运动,前肢显著短于后肢,适于抓捕猎物,有的种类前肢极度退化到“不起作用”的程度。它们的后脚强健,有三个发挥作用的长脚趾着地,趾端长有钩状的爪子。头较大,有着恐龙中最大和最复杂的脑子,一些进步种类的脑很像鸟类的脑,说明这些种类已有很不简单的行为和习性。眼睛很大,视力很好,能发现远处的猎物。口裂很深上下颌长满又长、又大、向后弯曲的、匕首状牙齿,牙齿边缘有许多小锯齿。这种牙齿适于咬死猎物,并且能够将猎物身上的肌肉和腱膜割断、撕成碎片。它们颅骨结构粗壮,头与颈的连结非常灵活,有利于在捕食和撕咬猎物时头部的活动。

兽脚亚目以其善跑和掠食的优势赢得了生存斗争的胜利,其中绝大多数种类是专事猎获、肆意杀戮的掠食者;个别种类可能为腐食性,即取食动物的尸体;在白垩纪晚期有的种类放弃了专一的肉食性,过着杂食的生活;一些成员还失去了口中的牙齿,用鸟一样的尖嘴啄食。

兽脚类出现很早,是最早的恐龙类群之一。它们是天生的猎手,一开始就以其高度特化的奔跑的形象出现。自从发生开始便分化成了两类,一类是个体较小、身体轻巧、肢骨内中空的虚骨龙类;另一类是个体中等到大型,身体沉重的肉食龙类

最新信息

2020年6月4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取得最新研究进展:新发现的大型、中型两类恐龙足迹均被归入亚洲足迹属,其中,大型足迹还建立一个新种——牛氏亚洲足迹,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亚洲足迹。

2021年10月5日,云南大学脊椎动物研究院团队,在国际期刊《Peerj》发表了题为《下侏罗统冯家河组中一足迹组合:云南最大的兽脚类足迹点》(The largest theropod track site in Yunnan, China: a footprint assemblage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Fengjiahe Formation)的论文,文章报道了一产自滇中下侏罗统冯家河组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点,该足迹点为目前在云南省省内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点。

参考资料

中科院团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世界最大的亚洲足迹.光明网.2020-06-05

恐龙新发现:云南最大兽脚类恐龙足迹点公布.环球网-今日头条.20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