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雷音洞

雷音洞

雷音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景区内,是中原地区现存最早的佛殿之一,建于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该洞窟由天然山洞改造而成,内部结构严谨,展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水平。

形态特征

雷音洞总面积约为83.8平方米,呈不规则方形,长边长度分别为11.07米、7.47米、8.17米和10.11米。洞内原本设有板门和破子棂窗,现已不存。四壁嵌有141块隋代刻经板和5块元代补刻经板,共计19种经文,且未见残缺。洞口、窗户、柱子及柱础均按佛殿标准建造,四壁采用人工构建并内置坚固的石衬墙,外部则镶嵌石经板。雷音洞的大门、窗户、柱子及其基础与佛舍利地穴有着精确的对位关系,这些建筑元素的位置经过精心测量定位。洞内四根千佛柱共雕刻有1056尊佛像,制作精细。这些千佛柱是在山下预先加工平整后,再运至石经山上雕刻完成的。每根千佛柱重量约在7000-8000斤之间,如何将其运输至山顶至今仍是个谜。

刻经工艺

雷音洞的经板尺寸和字体数量经过精密计算,以确保刻经的质量和准确性。经板规格为高3尺、宽2尺,符合隋朝官方书写经书的标准版式。每块经板的标准版式为25行,每行37字,每个字的大小约为0.8寸(隋尺)。这种规格的设计使得每块经板能够容纳约两张纸的经文。尽管经历了近1400年的风雨侵蚀,雷音洞四壁的大多数经板仍然完好地镶嵌在墙上,显示出极高的镶嵌工艺水平。经板与衬墙之间的连接无需使用粘合剂,而是通过巧妙的镶嵌和卡位技术实现稳固固定。

文献记载

唐朝冥报记》、金仙公主塔上的题记、元代石经山碑刻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照片记录,雷音洞并非一般的藏经洞,而是一座经过精密设计的人工构建佛殿。

重要发现

1981年11月27日,在云居寺文保所工作人员清理雷音洞地面的过程中,发现了隐藏在原佛座下方的一方石洞,洞内有一个坚固的地穴,里面放置了五层宝函。第二层青石函盖上刻有铭文,记载了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四月初八日安放三粒佛舍利的事实。开启最里面的白玉宝函后,人们发现了两粒如小米粒大小的佛舍利和两颗珍珠。这一发现证明,佛舍利在此地已经保存了超过1300年的时间。这些舍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在洞窟内的舍利,与北京八大处的佛牙、法门寺的佛指一起,被誉为“海内三宝”。

相关介绍

云居寺以其收藏的跨越隋、唐、辽、金、元、明六朝时期的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而著称。

参考资料

云居寺.北京旅游.2024-09-17

雷音洞:中国最早佛殿 洞藏佛舍利震惊全世界.新浪佛学.2024-09-17

北京云居寺发现我国最早佛殿 距今已1396年.北京云居寺发现我国最早佛殿 距今已1396年.2024-09-17